阅读答案:所谓乐土……(含答案解析)

小编: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所谓乐土,即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栖居地。在中国的早期文献中,有大量对于乐土的想象性的描述,这些描述反映了千百年以来中国人对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梦想,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中国梦之一。

就形态而言,中国的乐土之梦深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与思想意识制约与影响。人们在幻想世界中建构的仙境乐土,往往建立在现实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不同地区的实存地理会产生不同的乐土想象,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国乐土,即平原型乐土、山岳型乐土与洲岛型乐土。

平原型乐土,代表性的记载当数《山海经》中的都广之野、诸夭之野与巫臷之国,它们或置荒野,或处远海,都带有明显的平原景观特点。《山海经·海内经》云:“西南黑水之闲,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樭,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山岳型乐土可以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为代表。它居于宇宙中心,上面的壮丽的宫阙:“中有增城九重,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淮南子·地形训》)有九井九门,弱水环绕四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山海经·大荒西经》)长着各种奇花异木与不死之树,此间生活着各种珍禽异兽,神仙在此汇聚游戏。此一类型的乐土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它处于世界中心——昆仑不仅是地理世界的中心,更是宗教世界的中心,因此聚集了各种神仙与神兽;其次则是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形状的各种稀见动植物密布其中。

洲岛型乐土实际上又可区分为“洲岛平原型”和“洲岛山岳型”两种。《海内十洲记》所载的位于东海的祖洲、瀛洲、长洲、生洲,位于南海的炎洲、流洲,位于北海的玄洲,位于西海的聚窟洲均属于“洲岛平原型”乐土。其云:“瀛洲……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李白诗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蓬莱三山(或曰五山)是较为典型的“洲岛山岳型”乐土。《史记·封禅书》云蓬莱三山:“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

对于生活在中东地区的诸多民族来说,他们对于乐土的想象我们可以称之为沙漠型乐土,有关它们的详细描述可以基督教中的伊甸园和伊斯兰教中的天园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一个封闭的、充满生命之树的完美庭园,中有果树、花和温顺的水,喷泉位居中央。《圣经·旧约》里的伊甸园“长着各种树木,既悦目,果实又可充饥,食之可得永生”,《古兰经》中的天园里有水、乳、酒、蜜四条河流,“永居天园的人将下临诸河,任其饮用”,人们不觉炎热,也不觉寒冷,毫不辛苦,毫不疲倦,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选自《文史知识》2013第9期,有删改)

12、文中所叙各类乐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地理位置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人民生活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难以逾越”“阻隔封闭”或类似意思的词,(原文中“或置荒野,或处远海”“有增城九重,弱水之渊环之,外有炎火之山”“烟涛微茫信难求”“封闭的、充满生命之树的完美庭园”可为佐证)(2分)“幸福长寿”或类似意思的词给2分,“悠闲安逸”“无忧无虑”或类似意思的词给1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则人民生活安逸幸福,一则个体生命长寿长生。)

13、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古老的中国梦 B、乐土的类型

C、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D、乐土如梦

答案:C(A项只及“中国”,末段中有涉及“中东”的内容,且此标题只及“梦想”,不及“乐土”;B项只涉及文章形式的表象,没有抓住“乐土”的内容实质——人们的生活理想;D项虽然语言也还简洁,但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人们对乐土的想象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还是有些出入。

总结标题类题型的答法:①从内容上看,标题必须能够体现作品的主旨。②就形式上看,标题最好能体现一定的语言特点,如押韵、修辞、形象化等。)

14、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乐土类型,共同的中国梦想。不管是平原型乐土、山岳型乐土、洲岛型乐土或是沙漠型乐土,其中包含着古代的中国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B、根据原文的描述可以推断,“在海河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的姑射山当属“洲岛山岳型”乐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桃花源当属“洲岛平原型”乐土。

C、在中国的早期文献中,有大量对于乐土的想象性的描述,这些描述往往带有神圣性的特征,这说明所谓的乐土梦想都是脱离世俗的。

D、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即现实生活不足的反映,正是因为古代的人们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苦,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多的乐土神话。

答案:D(A项中“沙漠型乐土”不属于中国的乐土类型;B项根据初中课文中对桃花源的描写可知,其应属于“平原型”乐土;C项“所谓的乐土梦想都是脱离世俗的”不对,人们对丰富的物质生活的追求、对温和宜人的自然环境的追求以及对长寿的追求都是世俗的。)

    相关推荐

    阅读答案:所谓青花瓷……(含答案解析) 所谓转基因阅读答案最新 所谓转基因阅读理解 阅读答案: 《欢乐颂》(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礼乐制度……(含答案解析) 阅读《所谓通感》 古诗歌鉴赏:清平乐(含答案解析) 土地余华阅读理解赏析及答案解析2021 阅读答案:《针 挑 土》(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歌鉴赏:清平乐•弹琴峡题壁(含答案解析) 美文赏析:泥土的声音(含阅读答案) 所谓“细胞核重编程”阅读 针挑土阅读答案最新 针挑土阅读答案解析 针挑土阅读答案最新 针挑土阅读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孔子谓季氏……(含答案) 阅读答案:所有的艺术创作……(2011高考安徽卷)(含答案解析) 所谓“厄尔尼诺”现象……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含答案解析) 宋词赏析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阅读答案:《山》(含答案解析) 所谓知识的责任,包含三层意义: 阅读答案 (2012高考语文广东卷) 阅读答案:《铁》(含答案解析) “谣”这个字的本义是歌唱而无乐器伴随,是所谓的“徒歌...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湖》(含答案解析) 乡土中国节选阅读答案 乡土中国节选阅读理解赏析 阅读答案:《母亲解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风》(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事实与解释》(含答案解析) “谣”这个字的本义是歌唱而无乐器伴随,是所谓的“徒歌”...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 《鼻对》(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宝 贝》(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正 直》(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紫 藤》(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神话……(含答案解析)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阅读答案 《所谓“南极大陆的物质平衡”……》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咏 菊(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陋 室》(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国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示众》(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人权……(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非 相》(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核雕……(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窗 帘》(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文题“?” (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海 龟》(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冤 家》(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暮 雪》(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家训……(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讲究》(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透 明》(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驮马》(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长 调》(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麦 香》(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开锁》(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毒舌”》(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烧荒》(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清名》(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偷 父》(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行(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听 雨(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秋 望(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道教……(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提 琴》(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玩 具》(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春兴(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马 殇》(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手 铐》(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山 中(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宗教(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奸 臣》(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棋道》(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绝 技》(含答案解析)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阅读理解最新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赏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早 梅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海棠 (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归于泥土》(含答案) 冯至忆平乐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理解答案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游月陂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江城子 (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诗与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阿留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告别语》(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红山楂》(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心与手》(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诗与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 《秋阳赋》(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葱花面》(含答案解析) 辛弃疾《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官舍竹 (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惜琼花(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戊辰即(含答案解析) 泥土温润的光芒阅读答案 泥土温润的光芒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答案:《杜诗传》(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陈 泥 鳅》(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多疑症》(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豫让论》(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