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书鲁亮侪》(含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 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李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 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 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致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①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鲁不谢,走出 谢:感谢

C.中牟令竟无恙 竟:最终

D.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②且俗且思,意不能无动

B.①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②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

C.①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②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

D.①为质子于吴 ②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B.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C.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D.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被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并代替李令接任县令的官位。

B.在摘印事件中,文章详写了三个片段,即鲁亮侪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以及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C.鲁亮侪年幼时,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因为与吴王帐下健儿学习作战之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D.文章通过描写田文镜的威猛严苛以及其他官员的懦弱胆怯,有力地衬托出鲁亮侪的胆识才干和沉着勇敢。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分)

②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4分)

(2)请找出能充分表现鲁亮侪“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5. B(谢:辞谢、告辞。)

6. C(其:均作代词,他。A、且:均为连词,表让步,况且;一边B.以:均作介词,上句表因果,因为;下句为凭借。D.为:均作动词,上句表作为;下句担任。)

7.D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8.B(错在“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9.(1)①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或“刚”)到任国库却亏空了呢?(称噪、甫、下车,各1分)

②如果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撤掉)贤良的官员。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微、劾、但、疏,各1分)

(2)“掷印铿然”(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竟怒马驰去”(最终拍马飞驰离去)

参考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李县令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到省以后,鲁公先去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禀告事情的前后经过。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的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鲁公到衙门时,两司长官已经先在了。名片还没有投进去,全衙门已经在传呼鲁公入内。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两旁排列着司、道以下文武官员十余人,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教诫,以致有这样狂妄背理的官员,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把他交给我们,让我们来严厉审讯他们拉党结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员。”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爱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不然,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两司给鲁公递眼色叫他退出。鲁之裕也不道谢,走了出去。刚走到屋簷外,田公变了面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之裕:“回来!”鲁公入内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鲁公头上,叹息着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在此之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三藩胁迫,与他们结了盟。当时亮侪只有七岁,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时,亮侪侍立在旁。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健儿学习古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等各种武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相关推荐

    《书鲁亮侪》阅读答案 书鲁亮侪(袁枚)阅读答案 《鲁亮侪掷印》阅读答案 鲁亮侪掷印阅读答案 鲁迅爱读书阅读短文答案 鲁迅读书阅读理解答案 鲁迅读书阅读答案 《复鲁絜非书》阅读附 鲁迅先生读书八法 魏书·明亮传 阅读附答案 《复鲁絜非书》阅读附答案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理解小学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 《春到齐鲁》(含答案) 诫子书《诸葛亮》阅读答案 宋书·傅亮传 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 阅读: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五年级  阅读:鲁迅爱书的故事 语文阅读:燃烧的月亮(含答案) 阅读答案:《诸葛亮论》(含答案解析)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答案 《复鲁絜非书》阅读答案附译文 语文阅读:《鲁迅眼中的怪人 》(含答案) 鲁迅爱书的故事 阅读附答案 读书与革命赏析 读书与革命阅读答案鲁迅 书匠阅读理解答案 书匠葛亮阅读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鲁肃字子敬……(含答案解析) 《诫子书 诸葛亮》诗词阅读鉴赏 读书杂谈(节选)鲁迅......阅读附答案 (清)马其昶《答刘仲鲁书》阅读答案 读书杂谈(节选)鲁迅......阅读附答案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答案: 书会……(含答案) 读书与革命阅读答案 读书与革命读后感鲁迅 《亮亮的家 万芊》 遗王含书 阅读附答案 遗王含书阅读附答案 “鲁迅爱书的故事”阅读训练及答案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答案:《焚书辨》(含答案) 《隋书》阅读附答案(含译文) 阅读答案:“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含答案) 文言文与孙季逑书 洪亮吉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锦书谁寄》(含答案) 中考阅读答案:《三种诸葛亮》(2013•广州市)(含答案) 语文阅读: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含答案) 语文阅读:《藏书断想》(含答案) 阅读答案: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含答案) 阅读答案:读书或书籍的享受……(含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朱光亚星”,永远在天上亮着》(含答案) 宗璞《鲁鲁》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含答案) 《方月亮 周海亮》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通过读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书博鸡者事》(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写《围城》的钱钟书(含答案) 语文阅读:《读书声与强国路》(含答案) 阅读答案:《与朱鄂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与韩荆州书》(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壮游书海王云五》(含答案) 标点符号不可少有一回,一家书局请鲁迅先生写书稿 阅读附答案 语文阅读: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含答案) 《月亮》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留几本书在窗台(含答案) 《汉书·朱云传》“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我藏书的小楼》(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寄欧阳舍人书》(含答案解析) 语文阅读:人生差异在读书(含答案)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阅读答案 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阅读附答案 雪(节选)阅读答案鲁迅2021 雪原文阅读鲁迅 阅读答案: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含答案) 《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阅读答案 鲁迅阅读答案 清算月亮阅读答案 清算月亮林语堂 寂寞的月亮阅读答案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晒月亮阅读答案及解析2021 晒月亮阅读答案 方月亮阅读答案 捞月亮阅读答案 走月亮阅读答案 鲁恭治中牟 《怀鲁迅》阅读答案 《怀鲁迅》阅读答案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阅读答案 老鲁汪曾祺赏析 老鲁汪曾祺阅读答案 《鲁人徙越》阅读答案 鲁班与伞阅读答案 《鲁人曹沬》.......阅读答案 《仲尼相鲁》阅读答案 墨子鲁问阅读答案 陈亮《梅花》阅读答案 月亮船阅读附答案 《诊 周海亮》阅读答案 月亮堂堂 阅读答案 点亮心灯阅读答案 风停了,雨停了,天晴了。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阅读附答案 《李仕鲁》阅读答案 鲁迅的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书”本是指文字符号…… (含答案解析) 阅读答案:侃字士业,颇爱琴书……(含答案解析) 鲁恭治中牟阅读答案2021 鲁恭治中牟翻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