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阅读训练附答案

小编:

【原曲】: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阅读训练】:

一:

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它们好在哪里?

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

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

(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3分)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4分)

(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3分)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在全词中具有怎样的作用?(4分)

5.《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1: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2: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3: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好在:第一,虚景实写,词人设想出次日酒醒时的时间(晓)、地点(杨柳岸)和特定环境氛围(寒风残月),渲染了悲凉凄冷的气氛,衬托出词人形单影只的古量孤零心境。第二,意象选择,词人选择“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个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 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景中有情,把词人请了的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耐人寻味。

5:《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6: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表达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答: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

二:

(1)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分析略。

(2)

白描手法(或细节描写);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此时无声胜有声。

(3)“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用景来烘托离情之愁之苦。或“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明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着意染之”。

4.解析:“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极力渲染悲凉之境。

答案: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为下文写离别的场面作铺垫。

5.解析: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

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

    相关推荐

    雨霖铃 柳永阅读附答案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附答案 柳永《雨霖铃》阅读答案及赏析 雨霖铃阅读理解及答案 雨霖铃阅读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附翻译)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祖讳汝霖,号雨若阅读附答案 解铃还需系铃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柳宗元《永某氏之鼠》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悠长的铃声 阅读训练及答案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阅读赏析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阅读答案(附翻译) “何霖,字雨人,广西兴安人……”阅读答案 倾杯(柳永)诗赏析 甘草子(柳永)阅读答案 悠长的铃声阅读训练及答案 幸福铃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柳永《少年游》 归朝欢(柳永)阅读答案 《宗泽,字汝霖》阅读附答案 清晨的电话铃声 阅读训练及答案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及赏析 “柳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柳永《甘草子》 《少年游》柳永阅读答案 甘草子 ( 柳永)阅读答案 柳树阅读训练及答案 “柳思”阅读训练及答案 垂柳(四年级阅读训练) 诉衷情近 柳永阅读答案 《柳思》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山雨》“来得突然…雨的余韵”阅读训练附答案 毕淑敏《悠长的铃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江南柳”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槐抱柳 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燕阅读训练及答案 江南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临窗看柳”阅读训练及答案 《武夷归来话柳永》阅读答案 “雨说”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晴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伞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巷”阅读训练及答案 “大唐柳色”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爱家乡的柳树阅读训练 “大唐柳色”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前阅读训练及答案 “冬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11 秋天的雨阅读训练 听雨小杨柳屋 阅读答案 《伤仲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芬香永存 阅读训练及答案 望柳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听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韵”阅读训练及答案 “永不录用”阅读训练及答案 永厚老兄 阅读训练及答案 永远新生阅读训练及答案 《解铃还需系铃人》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大唐柳色》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蒲柳人家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临窗看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柳宗元“永州八记”选段.......阅读附答案 《暴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衣》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读永恒的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永某氏之鼠 阅读训练及答案 解铃还需系铃人阅读答案 吴冠中《永远新生》选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雷雨前阅读训练及答案 小说阅读:永远的门阅读训练 雨娃娃阅读训练及答案 《永安石林》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永某氏之鼠阅读训练与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柳永于词的贡献”语文阅读答案 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阅读答案 雨季心思 阅读训练及答案 “无雨夏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无雨夏天”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之歌》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的四季阅读训练及答案 感恩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冯剑华) 阅读训练及答案 《伤仲永》课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宋词柳永“少年游”阅读试题及答案 《暴风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江南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太阳雨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中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雨后池上 阅读训练及答案 雨中的邮递员叔叔阅读训练(附答案) 《江南陶公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丰子恺《杨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