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行,台州临海人”阅读及答案

小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其余力,葬内外亲 推:推广施行

B.其友罗适持节本路 持节:奉命出使

C.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 适应:适合;符合

D.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 靳:吝惜;顾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往从焉 于是余有叹焉

B.人而无行 吾尝跂而望矣

C.庭筠其季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D.而敢欺君乎 其皆出于此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中行是深受胡瑗赏识的得意门生,他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虽然没有成为朝廷量臣,却以自己高洁的操守得到了家乡人们的尊崇。

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

C.徐中行的小儿子徐庭筠行为有点迂腐,然而为人耿直,不违初心,既不喜奉承阿谀,更不愿担任朝廷冗职,后与父亲并称“二徐先生”。

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3分)

译文:

(2)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

译文:

(3)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

译文:

参考答案:

4.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推”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符合语境。B项,“持节”见《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符合语境。C项,“适应”是两个词,“适”是“恰好;恰逢”;“应”是“适合;符合”。答案错误。D项易从上文推出。符合语境。

5.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A项,前者代词,可译为“他”;后者助词,可不译。B项,前者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者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或不译。C项,二者均为助词,表判断语气。D项,前者助词,可译为“吗”;后者助词,可译为“吧”。

6.A

【命题意 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此题四个选项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考生需对照选项与原文,仔细加以分析比较,找出表述不准确的的地方。A项,“深受胡瑗赏识”于文无据,从第1段看,徐中行的学问主要来自刘彝的转授,与胡瑗缘悭一而。B项,出自对徐中行话语的概括:“人而兀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C项,难点在于“有点迂腐”,这可以从“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一句看出。D项,难点在于原文说“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但其实从徐庭筠的作为和品行来看,他更有父风。

7.(1)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

(2)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

(3)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每个词1分,语句不通顺适当扣分。(1)“葺”:修理。“竞日”:整天。“造诣”:所达到的境地。(2)“窃”:窈夺。“窜逐”:流亡,放逐。“且”:几乎,差不多。“辄”:总是,就。(3)“居”:平素家居。“缘饰”:修饰。“臧否”:褒贬;评论。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中行是台州临海人。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习。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业。恰逢福唐(今福州市)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困苦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亲自耕种抚养母亲。(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晚年他教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荻取知识,以至于治理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方才罢手。

他的朋友罗适奉命出使两浙路,推举他来代替自己(的职位),又率领掌管督察郡国的部使者用隐居遗才的名目加以举荐。北宋徽宗崇宁年间,知府李谔又用“八行”(八种品行,即孝、悌、睦、姻、任、恤、忠、和)的名目加以举荐。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一天,他离开(家乡)前往黄岩,拜会亲友,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全部毁掉,戴着头巾,拄着拐杖,来往于委羽山中。有人质问他是拿回避举荐来邀取名声,徐中行说: “人如果没有品行,那就与禽兽没有两样了。假如我得以凭借八行的名目应允举荐的话,那么那些不被举荐的人难道就不算是人类了吗?我正是要回避这样的名声,并非是邀取名声。”那个人羞愧地走了。陈璀被贬谪到台州,听说了他的名声,与他结交,等到他去世,就记录下他的事迹,认为他与山阳徐积累齐名,称他为“八行先生”。

徐中行有三个儿子,徐庭筠是他的小儿子,从少年练习科举文章起就有志向和操行,侍奉父母兄长孝顺友爱出于天性。守孝的时候曾因为过度哀伤而损害健康,等到守孝期满,脱去丧服,有十多年还是不能抑制情感而去娶妻。秦桧当权的时候,科举考试喜欢奉承献媚,试题问到如何歌颂南宋中兴的事情,徐庭筠感慨地说:“现在难道是歌颂的时候吗?”就陈述了现在不值得歌颂中兴的五条原因,看到文章的人责备他,徐庭筠说:“我想要不撒谎,却敢去欺君吗?”

黄岩县尉郑伯熊被代替官职要离开的时候,向他请教,徐庭筠说:“富贵容易得到,名节难以坚守。希望你安于时运,顺应变化,提倡社会道德风尚。”郑伯熊接受了他的建议,最终成为有名的大臣。有诏书要求举荐曾经五次担任礼部官员的人,将会给予祭祀五岳之神庙宇的官职。徐庭筠恰好符合标准,亲近的人都劝他去试试,徐庭筠推辞说:“我曾经草拟过秘密的奏章,认为祭祀五岳之神庙宇的职位坐食俸禄,毫无用处。我已经在心里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了,怎么可以自己去做这个官呢?”

他的学问以“诚”、“敬”为主,夜晚一定要先上床而后脱去头巾,早晨一定要带上头巾而后起床。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一听到别人微小的优点,就记下那个人的姓名。遇到饥寒交迫的人,就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一点也不吝惜。他租房居住,不曾为此忧伤。尤袤担任知府的时候,去信表示敬意。一天,他坐着有帷幕的车子遍访旧友,往返数月。回来之后感染了轻微的疾病,端坐着,闭上眼睛就去世了,享年八十五岁。乡里的人都崇敬他,因为他们父子都是隐居避世,就称呼他们“二徐先生”。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常平使者朱熹巡行所属部域,在墓前参拜瞻仰,所题写的诗中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的句子,并且写大字来表彰,道:“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徐庭筠的两位兄长徐庭槐、徐庭兰,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徐庭筠的孙子徐日升,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到这时徐家诗书不绝已经六代了。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相关推荐

    文言文徐中行,台州临海人....阅读附答案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宋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阅读及答案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阅读试题及答案 “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阅读答案 “石雄,徐州人,系寒”阅读答案及翻译 “刘福,徐州下邳人”阅读试题及答案 2012徐州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元行钦,幽州人”阅读及答案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阅读答案 “石雄,徐州人,系寒”阅读试题及答案 及翻译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刘福,徐州下邳人”阅读答案 阅读答案:徐文中,字用和,宣州人也……(含答案) 刘志文《台湾看海》初中散文阅读及答案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阅读答案 烟台的海阅读训练及答案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阅读答案 别黄徐州阅读答案 别黄徐州陈师道答案 为泥土洗澡 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2徐州中考)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阅读答案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阅读附答案 崔光 阅读答案(2013台州中考试题) 《石普|石普,字元周,徐州人》阅读答案 烟台的海阅读答案 烟台的海阅读答案 “刘福,徐州下邳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台湾行》阅读答案 “徐州 汪元量”阅读试题及答案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阅读答案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阅读附答案 烟台的海阅读答案 徐州诗词阅读答案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阅读附答案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阅读附答案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唐书·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阅读答案翻译 文言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阅读答案 (2015浙江台州)阅读,让我们触摸经典,对话智者。我们在书海中遨游 谁也看不见的阳台 阅读附答案(2020浙江台州中考试题) 中考阅读答案:《蓝》(2013•徐州市中考)(含答案解析)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阅读答案附翻译 语文阅读: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含答案) 文言文源乾曜,相州临漳人....阅读附答案 古文阅读备考精讲:赵立,徐州张益村人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阅读及答案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阅读答案 詹鼎传(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阅读答案 文言文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阅读附答案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阅读答案 登幽州台歌阅读答案 李台州传 阅读附答案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阅读答案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阅读附答案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阅读答案 徐怀玉,本名琮,毫州焦夷县人 阅读附答案 “(苏轼)徙知徐州”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 阅读答案(2014徐州市中考试题) 徐凝《忆扬州》赏析与答案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文言文断句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阅读附答案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阅读附答案 陆游《临江仙·离果州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阅读答案 《徐州汉画像石》阅读答案 《踏莎行·初春 徐灿》阅读答案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阅读试题及答案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阅读答案 秋山寻野 阅读附答案(2019江苏徐州中考试题) (辽宁卷)文言文赵立,徐州张益村人阅读答案 《爱 处 无 声》 阅读理解及答案(2011·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昊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阅读附答案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阅读附答案 红朵百合 阅读附答案(2020江苏徐州中考试题) 闲话台阶阅读答案(2011荆州中考语文阅读题) 文言文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阅读附答案 《山云,徐人》阅读 文言文王鬷(zng)字总之,赵州临城人....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阅读附答案 王淮,字季海,婺州金华人.....阅读附答案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阅读答案(附翻译) 《临行与故游夜别》的阅读附答案 《观徐州李司空猎》阅读附答案 《宋史·晏殊传》“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阅读附答案 “徐渭与“文人画””阅读试题及答案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阅读答案(2014年辽宁高考语文) 登州海市 阅读答案 (2014浙江省台州市)满井游记(节选)中考阅读答案 《登州海市》阅读答案 程秋生《人在舞台唱好戏》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任贤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 文言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阅读附答案 精神与肉体的抗衡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1台州中考语文阅读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阅读附答案 杨万里·李台州传 阅读附答案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阅读答案 “唐临,京兆长安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老人与海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老人与海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