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小编: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议论文阅读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6题。(10分)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张 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当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尘暴刷屏,这句话给人的“小清新”之感,更显强烈。近日,河南一位女教师这封“最有情怀,没有之一”的“辞职申请”,引起无数人共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句话撩动心弦,正是因为它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说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从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来,从办公桌边的循规蹈矩里跳出来,打破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摆脱现实生活的患得患失,拥抱一个更广阔也更精彩的世界。即便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

  电影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叫“公路片”。主角们走过漫长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旅程,不管是不是能抵达,都会经历精神的考验,收获心灵的成长。“看世界”与“在路上”,其实有着一致性,不一定是逃避,也不一定要彷徨,就是为了遇到一个更好的世界,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相信,行遍大千世界、看过人生百态,这位女教师如若再次站上讲台,应该能讲出不一样的精彩。一个正常的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社会。当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广阔,也更加刺激了“出走”的渴望。女教师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例子。现实中,过去鲜见的公职人员辞职,也不断见诸报端。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也写得很文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确,有了更多的机会,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虽然每一次选择都不免纠结。   

  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黄土涵养农耕,农耕孕育家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让生存状态的“稳定性”,成为这种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诉求。学者认为中国社会有着“超稳定结构”,其实,从安土重迁的观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或许也是一些稳定的职业有着很强吸引力的原因。在这样一种文化中,“现世安稳”是一种扯不断的心理牵挂、情感羁绊。

  身处开放的环境、面对信息化的洪流,“世界”是个诱惑十足的词。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去世界看看的人们,终究还是要面对“娜拉出走之后”甚至“娜拉回来之后”的问题。“出门看世界”和“回到老地方”,成为当今中国人一组难以解开的心结,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羡慕着远方。

对于“想去看世界”的辞职,虽然点赞者甚众,但真正能“从心动到行动”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在讲台上继续自己的事业,换个角度看,没去看世界者不才是这个社会的基石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起来文艺腔十足的表达,背后是时代的发展、文化的演进,诠释着社会心理结构的变迁。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5年4月16日,有删改)

14.作者认为“因为现实的砝码太重,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4分)

15.文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6.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答案:

14.一是渴望生存状态“稳定性”的文化心理需求;二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山大”,竞争激烈,让转身遭遇更多艰难。 【解析】文章第4-5段写“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的原因,概括出这两段的内容即可。(“说到底,渴望远方,还是因为现实的砝码更重一些,让说走就走的旅行难以成行。”“然而,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中,面向大海的转身难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艰难。”这两句点出了原因。)

15.道理论证 事实论证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解析】道理论证:如“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谁的心中没有激荡过一个远方”;事实论证:如“温州平阳原副县长周慧的辞职信”;比喻论证:如“情怀不能当饭吃,甜点也不能当正餐”;正反对比论证:如“辞职的女教师去“看世界”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留下来……”

16.辞职看世界不应成为主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生活充实,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解析】本文尽管开头部分花了不少文字写许多人心中“激荡过一个远方”,但后半部分却阐述了一种相反的观点,特别是最后一段点出了本文主旨:“其实,生活充实,何必别处?心有梦想,何必远方?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未尝不是同样精彩的人生”。

2.(2015年山东威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2分)

读书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0.关于怎样读书,作者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4分)

21.作者为什么说“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3分)

22.谈谈最后一段中“哼,算了吧”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3分)

答案:

19.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20.⑴读的内容(读什么)(1分)⑵读的方法(怎么读)(1分)⑶读书心得(1分)⑷对书的态度(1分)

21.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1分);没工夫去细细分析,不能批评(1分)由于个人喜好,批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1分)

22.读书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1分)。不必全跟着“我”学(1分)。照应开头(1分),再一次强调“怎样读书,是个自决的问题”。

3.(2015年山东枣庄市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1~24题。(12分)

法布尔的忠告

王充闾

一个青年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请教,说他每天都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用在自己爱好的事业上,可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自己低能,还是成才之路太难走呢?法布尔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位立志献身科学的有为青年。”

青年的答复却是:“我不只是热爱科学,还很喜欢文学,我还爱好音乐和美术。就是这么多的兴趣和爱好,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

“噢,是这么回事。”法布尔找到了这个青年事倍功半的症结所在。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只放大镜,给青年示范,说:“把他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去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

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它的含义是,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就像通过凸透镜把众多光束集中到一个焦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可以在“聚集效应”作用下形成成才所需的必要能量。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语)

“聚焦”,这是治学的需要。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清代诗人曾世霖说:“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专力则必精,分途恐两失”。一些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由于思想缺乏稳定性,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贪多旁骛,浅尝辄止,今天学习这个,明天钻研那个,造成注意力不断地转换,这是很难跨上成功的彼岸的。

(A)古往今来,除了少数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物可以在众多领域同时做出杰出的贡献以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常态,都要靠“聚焦效应”来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人可能在几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才能,但并不等于在这些方面都能达到平均水准以上的高度,更不要说尖端水平了。目 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B)世路无穷,人生有限。每条事业与学问之路,又都是“漫漫其修远兮”,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而任何人都不是千手千眼佛和掌握“分身法”的孙悟空,面对着千支万派的学问,只能尝其一脔。如果撒网太宽,胃口过大,硬要去一手抓十个跳蚤,最终可能一个也抓不到。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有一首《怜愚》诗,讲的正是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当然,法布尔说的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并不意味着主攻方向之外绝不涉及其他事物。知识的偏枯,同样是治学的大忌。一切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而不要目标分散,平均使用力量。专与博是相辅相成的。无博,专则孤立无依;无专,博则泛滥无归。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许多人的成才实践证明,在确定一项专业之后,再按照专业的需要去钻研与涉猎其他各种知识,这样,专中有博,博而能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2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2.填入文章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目标分散,四面出击, 固有的某些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会暴露出更多的缺陷,以致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A. 虽然 但是 不仅 B. 虽然 不但 就

C. 由于 不仅 就 D. 由于 不但 而且

2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文章哪一处(A或B)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庄周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放在 处。理由:

24.《怜愚》一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读了此诗,你有怎样的感想?(4分)

答案:

21.在人才学中,“聚焦成才”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或“要在认识自己的最佳才能,选准成才目标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作重点突破。”(3分。意思对即可)

22.D(2分)

23.B处。因为庄周的话论证的是B处段落中“世路无穷,人生有限”,“不付出毕生的精力去探求,很难窥其堂奥”。(3分。判断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24.慨叹那些胡思乱想而致一事无成的人,从反面说明如何才能成才。 感想示例:有志成才者,不宜同时涉猎诸多领域,而应精选一门,专心致志,深钻细研,必将有成。(4分。前一问2分,感想2分。意思对即可)

4.(2015年山东日照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发展的高碳特征也非常明显。高碳不仅加剧气候变暖,而且与污染有强相关性。今天我们已认识到,光讲发展是不够的,还要讲发展方式、选好发展路径。如果中西部地区沿袭东部一些地区过去的发展路径,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更高碳。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转向低碳发展已刻不容缓。

②从能源经济学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近10吨标准煤;另一类是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现在年人均能耗是5吨标准煤左右。两类国家人均能耗相差一倍之多,而人均碳排放相差还不止一倍。一些人经常以美国的发展为标准,但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达到美国那样的人均能耗水平,那就得4个地球才能养活人类。所以,美国这种高能耗发展模式是不能模仿、不可推广的。对我国来说,控制总量,坚持高效、洁净、低碳,是低碳发展非常重要的内涵。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是低碳能源的“三匹马”,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需要并驾齐驱、形成合力。惟有如此,才能更多地替代煤炭。

③在我国,目前已有许多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近些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很大,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强度下降19.1%,2014年碳强度下降5%;工业余热替代北方传统供暖规模试点成功;低碳城市试点初见成效;等等。低碳发展使经济增长更理性、质量效益更高。所以,国际和国内的实践都表明:低碳发展之路可以通向现代化。低碳发展以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重塑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走低碳发展之路,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④事实上,低碳发展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会带来社会治理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促进形成低碳社会。低碳社会的基础是城乡一个个低碳“细胞”,包括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乡村、低碳家庭等。如果每个“细胞”都能达到低碳水平,就会带来社会治理、公民素质、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意义非常重大。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也是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排放大国。废弃物不是无用的东西,而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可行性,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低碳社会中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废弃物分类资源化利用能不能实现,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有很大关系。所以,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人人参与。

⑤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转向绿色低碳发展。这是一个总趋势,也可以说是一场竞赛。在这场竞赛中,我国不能落伍,而必须尽快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切实迈向生态文明。

(选自201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我国必须走低碳发展之路。

B.走低碳发展之路,就可以通向现代化。

C.低碳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形成低碳社会。

D.走低碳发展之路,需要我们人人参与。

11.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高碳发展加剧气候变暖、污染环境说起,从而引出我国经济发展要努力转向低碳发展,语言简明,有较强的说服力。

B.本文思路清晰,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结合国外、国内的现实进行具体分析论述,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C.第②段例举了两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能耗的事实,并结合我国进行了比较论述,从而证明中国不能模仿美国的高耗能发展模式。

D.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将逐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利用,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性产业。

12.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统一,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B.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三匹马代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生动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的重要作用。

C.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D.这个句子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这三种低碳能源用三匹马代指,新颖别致,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答案:10.A 11.D 12.C

    相关推荐

    山东省17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案 近十年广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默写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大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市各区县201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汇编(真题) 2011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阅读:《说“笑”》(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古文试题 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一 只 鸟》(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有答案)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年集阅读答案(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 2011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精编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四)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绥化真题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本溪真题 《香伯》阅读题及答案(201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 2017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格式汇编(各类型) 《儿女 》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 如果阅读答案(201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拒腐清廉篇 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语文及答案 《雨过山村》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 《陋室铭》中考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天使儿》(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山水游记篇 2011年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汇编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2015年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植物“预测术”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龙潭》(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含答案) 财富与幸福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内江真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宿迁真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苏州真题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精选) 中考语文阅读:《与陌生人交流》(201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小议“辨”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 2021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试题分类名著阅读汇编 晴江秋望 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阅读:《 紫罗兰》(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含答案)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江南柳》(2011年•山东省烟台市)(含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传统美德篇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03-2012年)附答案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紫阳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猫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荷 中考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 追随春天的脚步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附答案 《感悟七贤庄》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惜春小札》(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水边的文字屋》(2011年•山东省临沂市)(含答案) 2013年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小说 (1)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榜样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做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古藤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趴下 凌鼎年《天使儿》阅读题及答案(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语文) 《书黄筌画雀》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求知好学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汇编:描物状物篇 财富与幸福 阅读答案(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 壶口的黄河阅读答案(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说“笑”阅读答案(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试题) 《曹刿论战》中考语文试题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汇编 中考语文阅读:《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2013年山东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古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回家 论友谊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落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轻放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生活的真谛 小议“辨” 阅读答案(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说明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应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瞄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那年冬天好大雪 中考语文阅读:《雕花烟斗》(2011年•山东省日照市)(含答案) 各地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晋文公攻原》阅读答案(2015广东省语文中考) 中考语文阅读:《植物“预测术”》(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含答案) 《城东早春》阅读答案(山东省中考真题) 2012中考古文阅读汇编2 《东坡》阅读答案(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阅读:《落叶也精彩》(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含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动物的眼睛》(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邓稼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语文中考) 中考语文阅读:《秦巨伯》(2011年四州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江南柳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光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