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难师》阅读附答案

小编:

阅读文言文。

戴震难师

段玉裁

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③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④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⑤儿也。”

【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 ③就傅:跟随老师 ④为:是 ⑤ 非常:不寻常

1.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日数千言不肯休(  )

(2)相去几何时矣(  )

(3)师无以应(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上文,你认为少年戴震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每天(或:每日)

(2)距(或:距离)

(3)答应(或:回答)

2.既然这样,那么朱文公(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3.热爱学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或:勤学好问)

    相关推荐

    《戴震难师》学案设计 《戴震难师》阅读答案 《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文言文戴震,字东原,休宁人...阅读附答案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阅读答案 师恩难忘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附答案 师恩难忘阅读训练及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出师表》《行路难》比较阅读答案 地震余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大地震》阅读附答案 《地震云》阅读附答案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灾难之一阅读附答案 《戴高帽》阅读附答案 戴高帽 阅读附答案 地震 《地震》阅读附答案 《出师表》《行路难》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塞 马戴阅读附答案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浅阅读附答案 地震的前兆阅读附答案 “难忘的她”范文“我的老师(魏巍)”阅读赏析 古诗文阅读《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 文言文戴珊阅读附答案 《戴高帽》阅读答案附翻译 书戴嵩画牛阅读附答案 赤壁 戴复古阅读附答案 《出塞 马戴》阅读附答案 《地震》阅读答案 书戴嵩的画牛阅读附答案 《三闾庙 戴叔伦》阅读附答案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附答案 《易水怀古 马戴》阅读附答案 《戴维的心愿》阅读附答案 百年震柳 梁衡阅读附答案 《地震与海啸》阅读附答案 《磨难》阅读附答案 出塞 马戴 阅读答案附赏析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片苍茫 戴涛阅读附答案 《戴眼镜的女孩》阅读附答案 灞上秋居 马戴阅读附答案 山村 戴复古 阅读附答案 论诗 戴复古阅读附答案 出塞词 马戴阅读附答案 跳出地球“看”地震 阅读附答案 磨难 阅读附答案 阅读答案:《地震学研究和地震预测》(含答案解析) 《二歌者传戴表元 》阅读附答案 《戴珊传 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地震 阅读答案 说难 阅读附答案 《落日怅望 马戴》阅读附答案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阅读附答案 明史·方震孺传 阅读附答案 宋史·朱震传 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行路难、出师表比较阅读答案(中考荆州语文试题) 后汉书·杨震传 阅读附答案 《地震》阅读答案 《地震》阅读答案 行路难阅读附答案 书院与科举是一对难兄难弟 阅读附答案 《8分23秒的震撼》阅读附答案 戴名世《穷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阅读附答案 戴珊,字廷珍,浮梁人...阅读附答案 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附赏析 戴袖套的孙犁先生 阅读附答案 《跨越苦难》阅读附答案 捆绑苦难 阅读附答案 《难得寂寞》阅读附答案 《村晚 》雷震阅读答案 淮村兵后 戴复古阅读附答案 金知州传 戴名世阅读附答案 行路难.......阅读附答案 行路难阅读附答案 《行路难》的阅读附答案 患难之交 阅读附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附答案 《戴高帽》阅读答案 明史·戴珊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地震中的父与子》 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阅读答案 《掣肘难书》阅读附答案 识小难的阅读附答案 《难得淡定》阅读附答案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阅读附答案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阅读附答案 戴车匠 阅读答案 杨震传阅读答案 《戴着无腿眼镜的父亲》阅读附答案 《难得淡定》阅读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大地震(9分)》附答案 《难忘的一躬》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