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阅读附答案

小编: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摘自《近代人物介绍---李济》)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B.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C.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D.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E.“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

参考答案:A 3分,C 2分,E 1分【解析】B关于去河南、山西和山东的原因,原文并无表述。D.张光直没有在安阳接受过训练。E.这句话是想说李济去了台湾之后,他在中国考古学界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因此说“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不准确。

(2)李济为什么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每点1分,答满5点即可6分)

① 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

② 他主持了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

③ 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④ 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⑤ 他为中国考古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⑥ 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3)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参考答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评价人身份各异,引用不同人对李济的评价,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②这些评价从侧面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

③评价点出了李济对考古学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

④评价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

【解析】人物传记中常常引用他人的评价,这些引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作者的观点得到佐证,使其更有说服力,还可以使传主的形象特点更鲜明。

(4)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他被称为“学阀”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对事业充满热爱,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对故园充满热爱与眷恋。

    相关推荐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阅读附答案(2016 年济南市中考)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周振鹤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阅读附答案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天文学》阅读答案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阅读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答案 《渔父 李中》阅读附答案 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 阅读答案 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阅读答案 《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阅读答案 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阅读答案 “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语文阅读答案 建安风骨,作为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阅读附答案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语文阅读答案 《郭秉文:国立东南大学之父》阅读及答案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阅读答案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阅读答案 中考复习之古诗词曲赏析 (2015临沂中考)【甲】余幼时即嗜学【乙】古之学者必有师阅读答案 《仰天长啸“中国心”: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阅读附答案 《中国低碳经济》阅读答案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附答案 中考古诗词李清照《如梦令》阅读答案 《另类“新文学”之父》阅读附答案 “中国经济遭遇新“瓶颈”,世纪之初,...”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 爱国忧民类附答案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道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灯文化 阅读附答案(2019云南省中考试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语文阅读答案 济州西湖 李綗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阅读附答案 考古学家的陨落 阅读附答案 李国文《淡之美》阅读答案 《走近中国的“大墙文学”之父 ——著名作家从维熙印象》阅读及答案 《中国低碳经济》语文阅读答案 李国文 淡之美 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星宿》阅读附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阅读训练附答案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阅读答案 仰古人之风范:“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附答案 父爱之舟 阅读附答案(2020呼和浩特中考试题) 《中国之蒿》阅读附答案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学案附答案 2013福建中考语文:《父亲的大学》阅读答案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阅读附答案 李娜:中国的力度阅读附答案 经济伦理学 阅读附答案 《济南的冬天》中考阅读答案 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附答案 李兰兰《笔尖上的中国》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附答案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的祭祀》阅读附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阅读答案 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 阅读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李炳银 汤一介,中国哲学问题的思考者 阅读附答案 中考阅读答案: 《说幸福》(2013•济宁市中考)(含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阅读答案详解 (2012高考语文浙江卷) 古老的济南阅读答案 古之学者必有师 阅读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阅读答案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附答案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阅读理解答案 论中国古代的隐士 阅读附答案 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附答案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货币政策 阅读附答案 父亲就在人群中 古保祥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阅读试题及答案 《国学中的自由》阅读附答案 李白《 越中览古》赏析与答案 李白《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对比阅读答案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阅读答案 在中国气论哲学看来,气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中的文字,完成1~3题。往古之时,四极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阅读附答案 我赞同神话是中国文学起源之观点 阅读附答案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阅读附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忧国忧民 中考阅读答案: 《城东早春》(2013•济宁市中考)(含答案) 中考古诗鉴赏题目及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专题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建功报国 中国古代建筑 阅读答案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阅读理解答案 中国古代餐桌上的分与合 阅读附答案(2020鄂尔多斯中考试题) 高中散文阅读《父亲的大学》附答案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8.学校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活动。李明为此熬夜准备,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及译文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古之学者必有师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阅读附答案 介绍中国古代计时器 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阅读附答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阅读附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治国之道》附答案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