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醒之地 阅读附答案

小编:

一 耳醒之地

八溪乡只有四千多人,却一把撒向了极目难尽的广阔山地,于是很多地方见山不见人,任雀噪和蝉鸣填满空空山谷。

近些年,青壮年又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广东、浙江、福建等以前很少听说的地方,过年也不一定回家,留下的人便日渐稀少。山里更显得寂静和冷清了。很多屋场只剩下几个闲坐的老人,还有在学校里周末才回家的孩子。更有些屋场家家闭户,野草封掩了道路,野藤爬上了木柱,忙碌的老鼠和兔子见人也不躲避。

外来人看到路边有一堆牛粪,或者田边的一个稻草人,会有一种发现珍稀物品时的惊喜:这里有人!

寂静使任何声音都突然膨胀了好多倍。外来人低语一声,或咳嗽一声,也许会被自己的声音所惊吓。他们不知是谁的大嗓门在替自己说话,不知是何种声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闯下这一惊天大祸。

很多虫声和草声也都从寂静中浮出来。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只要停止说话,只要压下呼吸,遥远之处墙根下的一声虫鸣也可洪亮如雷,急切如鼓,延绵如潮,其音头和音尾所组成的漫长弧线,其清音声部和浊音声部的两相呼应,都朝着我的耳膜全线展开,扑打而来。

我得赶快捂住双耳。

二 笑脸

下乡的一大收获,是看到很多特别的笑脸,天然而且多样。每一朵笑几乎都是爆出来的,爆在小店里,村路上,渡船上,以及马帮里。描述这些笑较为困难。我在常用词汇里找不出合适的词,只能想象一只老虎的笑,一只青蛙的笑,一只山羊的笑,一只鲢鱼的笑,一头骡子的笑……对了,很多山民的笑就是这样乱相迭出,乍看让人有点惊愕,但一种野生的恣意妄为,一种原生的桀骜不驯,很快就让我由衷地欢喜。

相比之下,都市里的笑容已经平均化了,具有某种近似性和趋同性。尤其是在流行文化规训之下,电视、校园、街道、杂志封面、社交场所等都成了表情制造模具。哪怕是在一些中小城镇,女生们的飞波流盼都可能有好莱坞的尺寸和风格,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男生们可能咧咧嘴,把姆指和食指往下巴一卡,模拟某个港台明星的代表动作——有一段时间我就好几次见到这种流行把戏。公园里的一个小孩不幸冲着照相机大笑了,旁边的母亲竟急得跺脚:“怎么搞的?五号微笑!五号!”吓得小孩赶快收嘴巴缩鼻子,整顿自己的表情。

山里人远离着“五号”或者“三号”,不常面对照相机的整顿要求,而且平目里聚少散多,缺少笑容的互相感染和互相模仿。各行其是的表情出自寂寞山谷,大多是对动物、植物以及土地天空的面部反应,而不是交际同类时的肌肉表达,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无政府和无权成的状态,尚未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缺乏大众传媒的号令和指导。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一条条奔放无拘的笑纹随时绽开,足以丰富我们对笑容的记忆。

我怀疑,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在镜中是否也会笑出南瓜或者石碾的味道,让自己大感陌生?

(两篇小品文都选自韩少功的《山南水北》)

7.下列对这两篇小品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耳醒之地》开篇并不直写醒耳之声,而是先写八溪乡地阔山空,极其寂静,再写人声、虫声和草声,让入耳醒,既突出了对“醒耳”之声的赞美,又表露了对“耳醒”之地的喜爱。

B.“我得赶快捂住双耳。”是因为“全线展开扑打而来”的喧闹之声让“我”的双耳不适应,体现了“我”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无法选择的矛盾心理。

C.作者在《笑脸》中描写“小孩照相”的细节,旨在说明小孩的大笑有山里人的天然,而母亲的笑脸有都市的近似性和趋同性。

D.《笑脸》以小见大,从都市与乡村的笑脸的不同特点中挖掘出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客观反映了都市人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被大众传媒号令指导的现实。

E.两文中的山里人甚安于现状,笑容天然,经常模仿动物植物,追求自由的生活。

8.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4分)

(1)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 (2分)

(2)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2分)

9.两文在构思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而在其相关内容的详略处理和行文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7.AD(B“喧闹之声让‘我’的双耳不适应,体现了‘我’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无法选择的矛盾心理”错;C文中并没讲到母亲的笑脸;E“两文中的山里人甚安于现状”“经常模仿动物植物”在文没有依据。答

对1项记2分,答对2项记4分)

8.(1)城市的喧嚣曾让耳朵受到严重的堵塞,乡村的虫声和草声,让耳朵获得了新生,重新变得灵通、精敏。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惊喜。(2分)

(2)山里人也许很少与外界交流,无法追求到富裕 的物质生活,但从不缺少对内心情感的奔放无拘地自然表露。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赞美。(2分)

9.相同点: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技巧,《耳》文拿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寂静进行对比,《笑》文拿都市的笑脸与乡村的笑脸进行对比,(1分)都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乡村生活的喜爱。(1分)

不同点:《耳》文的对比,详写乡村的寂静,并以虫声和草声反衬、突出乡村的寂静,从而间接反映城市的喧嚣;(2分)《笑》文的对比,对城市和乡村的笑脸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平均使用笔墨,直接批判了城市笑脸的平均化,抒发了对乡村笑脸的由衷喜 欢之情。(2分)

    相关推荐

    《大地的耳朵》阅读附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 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地球公民当警醒 阅读附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地球公民当警醒》阅读附答案 大地的耳朵 语文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理解答案 《国之歌者—聂耳》阅读答案 地球公民当警醒你 阅读答案 《大地的耳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阅读附答案 至忠之言逆于耳,倒于心,阅读附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阅读附答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阅读附答案 《张耳》阅读附答案 地球公民当警醒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胡杨之地》阅读附答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阅读附答案 《木耳》阅读附答案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阅读答案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阅读答案 心灵有耳 阅读附答案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附耳细说 阅读答案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阅读答案 “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阅读答案 《耳根的清静》阅读附答案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阅读附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 阅读附答案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耳光》阅读答案 张耳阅读答案 《张耳》阅读答案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阅读答案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阅读理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阅读附答案 《人的觉醒》阅读附答案 《提醒幸福》阅读附答案 迟子建《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答案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阅读答案 耳光阅读答案 《唤醒 王举芳》阅读附答案 神奇的耳朵 阅读附答案 《莫言的清醒》阅读附答案 幸福的醒客 阅读附答案 《唤醒生命》阅读附答案 胡杨之地阅读答案 “绝地之音”阅读答案 地泉之灵阅读答案 地球之水天外来?阅读附答案 “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阅读试题及答案 太阳醒了。看山老爹醒了。⑵他从炕上爬起来阅读附答案 《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提醒》阅读答案 《胡杨之地》阅读答案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阅读答案(附翻译)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阅读附答案 胡杨之地 阅读答案 耳沉张阅读理解及答案2021 耳沉张阅读理解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阅读答案 悲伤的耳朵 夏榆阅读附答案 “地泉之灵”阅读答案 绝地之音阅读答案 地泉之灵 阅读答案 清醒梦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风声在耳》阅读答案 《心灵有耳》阅读答案 猛醒阅读训练 《湿地:人类的生命之基》阅读附答案 《要不要叫醒她》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春夕酒醒 “清醒梦”阅读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阅读附答案 一朵早醒的桃花阅读附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阅读附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国之歌者—聂耳》练习与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话题作文文题醒目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阅读附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阅读附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阅读附答案 儋耳夜书阅读题目阅读附答案 心灵有耳阅读答案 儋耳夜书阅读答案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阅读附答案 日常感觉:智慧栖身之地 阅读附答案 《登上地球之巅》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心上的耳朵 阅读答案 《醉和醒》阅读答案 我从噩梦中醒来 醒心亭记(曾巩)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