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阅读附答案

小编: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 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 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 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 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 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 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 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C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于文无据。1.做这类题目要首先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然后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干扰项。 2.辨别清楚题干中的“正确”与“最为准确”。“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 3.辨别清楚题干中的“不符合文意”与“不属于”。“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本文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属于”则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它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应选定它为“不属于”。 4.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D项,④段是将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来看,并无对比之意。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C,“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D,无中生有。该类题方法上首先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所以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述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样的句子一般在全文的开头、结尾,或在段落的开头、结尾。其次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最后从作者的评价入手:要从分析具体的评价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推荐

    诗歌创作艺术(二) “李政道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说道”阅读答案 《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阅读 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作家与知识的关系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李白《咏赤壁》 杜牧《赤壁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阅读附答案 李贺作诗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答案 从军行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说明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附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孤雁 杜甫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倦夜 杜甫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2021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理解 书扇(李之仪)诗歌鉴赏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恨别 杜甫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子夜吴歌 李白 关于长城的诗歌 关系阅读附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李白诗歌《望天门山》阅读与鉴赏 胡文正《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语文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话题作文立意创新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论中国山水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语文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赤壁 杜牧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日暮 杜甫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蜀相 杜甫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江南春 杜牧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诗歌鉴赏题 《客从》诗歌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南园 马诗 李贺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老王创作经历 《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坚守创作的诗性意识阅读理解答案 坚守创作的诗性意识阅读理解 从古代书法看当代文艺创作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雨巷创作特点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乡思 李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离骚创作特点 李贺作诗 阅读答案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阅读答案 “学”与“问‘的密切关系 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禽流感与人的关系”“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附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瀑布 李忱 题武关(杜牧)诗词鉴赏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渡湘江 杜审言 初中阅读理解技巧之诗歌语言特色 古代诗歌阅读: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含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月夜忆舍弟 杜甫 遗传与智力的关系说明文阅读附答案 传统的艺术创作理论通常不以创意为中心 阅读附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望江南 李煜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试题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落花 李商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歌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关注题目 《略谈城乡关系之变》语文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新年作 刘长卿 言意关系 阅读答案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中初夏 司马光 渡湘江 杜审言 诗歌阅读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清平乐 李清照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月下独酌 李白 宋词赏析 朱熹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阅读答案 初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阅读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题及答案 现代诗:郭沫若《凤凰涅盘》原文、作者介绍与及诗歌赏析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诗歌鉴赏五步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歌手法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题李凝幽居 贾岛 诗歌阅读鉴赏练习与答案:幽居初夏 陆游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阅读附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诗眼作用 渡湘江 杜审言 诗歌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之炼句 初二古诗阅读《登岳阳楼 杜甫》附答案 《文学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关系》 阅读附答案 《李贺作诗》阅读训练及答案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重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阅读试题及答案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阅读题和答案 杨义《李杜诗学》语文阅读答案 题潼关楼 诗歌赏析 阅读答案 诗歌鉴赏: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鉴赏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