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论阅读参考答案

小编:

  文质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

  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

  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

  (选自《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

  B.孔子所说的“文”是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

  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

  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

  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

  参考答案

  1.A

  2.C

  3.B

    相关推荐

    文质论 阅读答案 《文质论》阅读答案 文质论 陶东风 阅读答案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大众文化”参考答案 陶东风《文质论》语文阅读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答案参考 文质论阅读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及参考答案 《明史 徐渭传》参考译文 文言文阅读《赵普》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仁”参考答案 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阅读理解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应考策略 中考议论文六大考点解析 《刘汲》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考点阅读指导 2010文山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卫人束氏》参考答案 《论语 概括出孔子在孝方面的观点》参考答案 散文诗《海燕》阅读参考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常见题型参考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议论文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归纳及策略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 高中文言文《胡建传》阅读参考答案 09年高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断桥”考》及参考答案 2011商丘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运城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沈周》参考答案及详细分析 现代文阅读“地沟油”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答题技巧 2012广州市中考议论文阅读“说知论智” 2011雅安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百色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龙岩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铜仁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估价之友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包容》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诸葛亮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乡村铁质》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2012巴中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1泉州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3邵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温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议论文答题技巧 《自戒 郑思肖》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风铃》阅读参考答案 2013邵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论语中考语文试题集锦 2011牡丹江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鸡缸》练习与参考答案 2012年中考:议论文阅读汇编 例谈中考议论文阅读指要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我国水资源”参考答案 文言文《齐桓公得宁戚》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语文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复习及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技巧方法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 2011巴彦淖尔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曹刿论战 《朱文公受骗》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说明文阅读《太空“清洁工”》参考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玉昔帖木儿》阅读答案附参考译文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语文阅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 2011齐齐哈尔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筷子中的文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道山亭记 曾巩》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道山亭记 曾巩》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中考议论文阅读方法技巧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方法 《常想一二》参考答案 《卫人束氏》参考答案 初一文言文阅读《草书大王 (6分)》参考答案 “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语文阅读答案 《妈妈》阅读参考答案 《浓花》阅读参考答案 清阅读及参考答案 《哀溺文》语段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贤士隐居者》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八上语文《爱莲说》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风筝》阅读及参考答案 非物质文化 阅读附答案 “侯安都,字成师”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 参考答案 说明文《植物的报复行为》参考答案 中考阅读理解《猎手》参考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复习指导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