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知识点

小编: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以下是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知识点,请参考。

作品原文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①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②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②跫(qióng)音:脚步声。

创作背景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作品鉴赏

鉴赏分析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9]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熔岩”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这句诗十四字却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容,它对“容颜”这个中心词的前后修饰,使简单的借代获得了微妙的情景性和独特的心理内涵;它又采用了将叙事情景象征化的方式,使诗歌言简意丰,富于诗性的密度。

如果说第二句相对于第一句是一个转折的话,第二节相对于第一节同样是一个转折——叙事视角的转换。第一节的镜头对准“我”——打江南走过的“游子”;第二节的镜头则对准着上面“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工笔细描,一唱三叹地推进到这个等待中人枯寂的内心。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具象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全用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这种以画面、情景来外化内心的方式接下来得到反复、强化,但又有些微不同。“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让人联想起以下的画面:天边一轮将落的夕阳(向晚),脚下是狭长冷清小巷中的青石板路。同样采用形象的画面外化内心,这个画面的意味却隐藏更深,因此也更加隽永。这里有冷暖色彩的对比,天边的夕阳虽然酡红,但却给人只是近黄昏之感;脚下的石板路悠长冰冷,却是所在者无法逃避的路。联系上下文,温暖的夕阳却远在天边且即将西坠,这间或暗示等待者心中渺茫的期待仅是一抹遥远的暖色;而冷清的、踏在脚下的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寂寥的等待。所以,此句所构造的画面看似荡开其实紧贴着主题。它通过画面的构图和色彩对比来暗示情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此节四五句是对一二句的同义反复,但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

第三节又是一转,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但却又进入了“我”的内心: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这里迅速地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却又是错误。显然,第二句正是对第一句的回答。而这种回答又必须回归到“等待者”的心理感受中才能得到解释: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为是归人;但是这马蹄声却是过客带来的,所以,这女子必然又重新陷入更深的失落中去。这一节有两个重要的艺术特点:一是明暗线的设置:明写“我”的感受,暗写“等待者”感受,等待者的感受解释了游子的感受;二是照应的运用:“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她又一次体会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煎熬,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凋零。[10]

综上,这首诗有几个特点非常突出:

一、古典意象、意境的化用: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的理想空间,这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

二、叙事性和画面感的结合,将叙事化为画面象征的手法:此诗避开直接的抒情,将具有叙事性的段落化为一个个富于象征性的画面,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让人联想出几个形象直观但又富于象征暗示的画面。

三、密集的铺垫和照应,细腻的心理刻画:如上所言,此诗多处用到铺垫和照应,这些照应共同补充了一个闺中女子等待的形象。如果说第一节“莲花的开落”只是让人抽象地理解到一个女子的期盼和失落的话,那么第二节的“跫音不响”就进入到这个女子期盼的耳朵里,来倾听一种具体的期盼和失落;而到了第三节的“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则进一步进入她的内心,坐实了期盼和失落的源头——思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游子“我”对一个不认识的闺中女子寂寥守候的体恤,其实源于他对在家中守候的爱人痛苦思念的理解和愧疚。

但也有人对诗歌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此诗作者郑愁予身在台湾,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国母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考虑到郑愁予的年龄和经历,考虑到和他同时代从大陆去台诗人所共有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就有《乡愁》《乡愁四韵》等);也考虑到诗无达诂的原则,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理解。[10]

名家点评

杨牧:“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地现代的。有经验的人一定同意,郑愁予的诗最难英译,《错误》是最好的范例之一。”[11-12]

作家水晶(杨沂):“(这首诗)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13]

华侨大学文学院茅林莺:“郑愁予早期的诗作(特别是广为流传的《错误》等抒情诗)被理论界称为是‘最具东方韵味、古典色彩和本土特性的’。”[14]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在北平长大,[16]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郑愁予在1949年与家人迁往台湾,初到时正赶上现代派诗社和诗刊开始创办,成为了现代派诗人中的重要一员。[15]  在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请大家认真掌握,提高成绩。

相关链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采桑子重阳知识点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之致橡树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当代诗三首知识点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篱笆那边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外国诗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登高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蜀相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锦瑟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石头城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诗两首(新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孔孟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近体诗六首之山居秋暝知识点 鲁人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劝学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升初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想北平 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汉乐府两首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花未眠知识点 鲁人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师说知识点 鲁人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三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词语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我的空中楼阁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我心归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汉语拼音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新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重点字词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创作背景 人教版一年级第三单元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我与地坛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雨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我很重要》 苏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中考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登岳阳楼知识点 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杜甫诗三首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人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总结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知识重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李杜诗五首之客至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琵琶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作者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字词解释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之归园田居作品鉴赏 粤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汉魏晋诗三首字词句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沁园春·长沙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第二单元下册语文知识点人教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三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秦论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狗包弟 精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词语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苏教版 粤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诗经》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重点知识点(人教版)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第三单元 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劝学(节选)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三单元知识点: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五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四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三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知识点(第六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二单元《古诗两首》知识点 粤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离骚(节选) (冀教版)初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集锦~ 归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七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八单元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知识点冀教版 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