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语境阅读例谈
现代文阅读有条黄金原则,就是答案在原材料中,这一条原则也适用于小说。这条原则其实是在强调无论我们做怎样的阅读题,都要注意语境,小说阅读也不能例外。
小说的语境阅读强调:情节(广义的,包括生活事件以及人物的言语表现等)是人物思想和性格分析的语境基础。
我们来看看德阳二诊如下小说阅读: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释】: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③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城市。
1、桥边的老人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并结合原文分析。(6分)
2、“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如“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为什么会产生“答非所问”的对话?(4分)
3、阅读小说结尾画线处,回答问题。(8分)
(1)老人“木然”说话时,为什么我觉得他“不再是对着我讲了”?(4分)
(2)“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一句中“只是”的含义。(4分)
4、法西斯近在咫尺,老人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照看的小动物。试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60字左右。(4分)
四个题或多或少地涉及人物思想和性格分析,如何解答,要注意小说情节观照与探究。
第一题,我们需捕捉到如下情节:
1、“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见出:老人爱家园。
2、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见出:老人身边没亲人,家里只有几只小动物,他一个人孤坐桥边——孤独。
3、“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从这细节中,我们可以见出:老人深爱动物,尊重生命
4、“怕那些大炮呀”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从这细节中,我们可以见出:老人渴望和平,对自己深爱之物即将被炮火摧残而深感痛心。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回答:桥边的老人是个爱家园、爱动物、渴望和平的孤独的老人。
第二题,要关注小说中的如下细节: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从这细节中,我们可以见出:之所以老人答非所问,是因为“老人”和“我”的关注点不同:老人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他不关心政治与战争。而我则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对老人,最多也只是关心境况。因为我是一名反法西斯战士。
第三题所列示的画线,如何理解,一样离不开解答前面两个题时我们所捕捉到的小说情节,老人的说话在“我”这个反法西斯战士看来,是“木然”的,我觉得他“不再是对着我讲了”,为什么?因为两人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老人所关注的不太为我所关注,老人从“我”这里得不到回应与安慰,所以他不再对别人有期待,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患”,他或许想用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我的好意;或许是因为老人太疲惫,连话也懒得说了;也或许表明老人深感绝望,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这个题难度较大,需要的是抓表现人物的细节和情节的走向进行揣摩。
至于“只是”一词,不能仅理解为强调,有更深长的意味:有“怨”更有“冤”,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只是”一词,暗含了对战争的无声控诉,使小说富有深度,充满力量。
最后一题,同样离不开写老人的“情节”,可根据老人的关注点来拟写。示例如下:
第一人称:
我的小山羊,它们可乖巧了,整天陪着我在山上转……
我真是恨极了这些枪炮!我才不管谁输谁赢呢,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打仗,我只想过平平常常的日子……
第三人称:
他想到那两只可怜的小山羊,在炮火中无处藏身,不是葬身炮火,就是葬身人腹,心中涌起无限限悲苦。望着即将成为废墟的家园,他……
上一篇:诗歌开放题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