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囚绿记
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归纳知识点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1.《散文家谈散文》中,晓雪曾说,鲁迅的散文冷峻深沉,冰心的散文婉约清秀。请你仿用以上的四字词语,对选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归纳。
热情真挚
2.选文中,作者说“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请问那一刻作者真的“了解自然”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对于“自然”,作者了解一部分:绿是生命和希望,慰藉和快乐;但他并未做到透彻的“了解”,他没有意识到自然同样需要尊重,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绿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因此他才回去囚绿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被囚禁的常春藤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的三个“依旧”表明常春藤长的旺盛,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向着阳光”等表现出常春藤固执向阳的特性,象征对光明的向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选文第①段和第⑤段都写到常青藤的长势,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对比写出了常春藤被囚前后由旺盛到衰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的自私给“绿"造成的伤害。
5.陆蠡和朱自清都对绿充满了浓烈的感情,请比较第⑤段划线句子与下面的句子,说说他们对待绿的方式与情感有什么区别。(4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白清《绿》
陆蠡囚绿是对绿的摧残,是对生命的遏制,“恼怒”、魔念写出作者对常春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真正的理解。“囚绿”尽管是自私之举,但他对绿的确是爱得深。朱自清绿选段中b便显出对绿炽热的爱恋之情
6 分析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包含了哪些信息?
(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指出内容属回忆;单独成段说明事情让作者难忘。)
7作者从哪六个方面介绍所住公寓,突出了什么特点?
(介绍公寓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突出简陋的特点。)
8公寓简陋、狭小、炎热,而“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9 作者不惜笔墨的交代了自己居住的小屋的环境,试分析一下作者的用意。
(从作者的描写可见小屋很普通,环境也不舒适,用意是为下文“囚绿”做铺垫,突出爱绿之深。)
10文中的哪句话从侧面反衬我爱绿之深?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11中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如何理解?
(通过排比和比喻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铺垫。)
12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也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13结合语境,品味“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把绿色当作希望、幸福和快乐的象征。“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说明作者观绿、亲绿的愿望,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另外还对后面写与绿枝条的“亲密交往”起铺垫作用。) 1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极写我对绿色的怀念与渴望之情。)
10 结合语境解释加横线的词“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涸辙的鱼”,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鱼。比喻处在困境里急需救援的人。这句话运用比喻,使我对绿色的爱恋之情可感化,真切地表达对绿色的焦渴、企盼。“暇”,没有事的时候,空闲,有“来得及”的意思。)
11分析“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在文中的作用。
(议论,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从下文“囚绿”后我的一些心理活动看,这时我对绿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 12分析“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这里的“绿”是象征或双关。)
13“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中的“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指什么样的心情?
(希望常春藤能极为迅速地长得高大茂盛。)
14“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什么内容?
(运用反复修辞,形象地表达绿色对处于逆境者的重要性,表达对绿友的怀念之情。)
15作者在文中写到“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并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在结构有什么作用?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由前文对绿的热爱过渡到下文的“囚绿”。)
16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抑郁的年华。)
17结合语境,品味“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表达我对生命的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18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表现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固执”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固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绿友”的倔强性格,对光明的向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不屈不挠的精神。) 19结合课文分析“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
(正因为常春藤的向光触发作者的情思,作者才借它的这种执著精神抒发内心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含蓄地赞美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20文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能有真正理解。)
21作者心中的“魔念”是什么?怎样理解?
(“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魔念”反映我的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对外界生命缺乏怜悯之心。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22“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中“过失”指什么?表现我怎样的态度?
(“过失”指我囚禁绿色让它出现病损的状态,自己认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我的善良和自责。)
23“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与文中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和“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照应。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部”了。)
24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文章的主题。
(卢沟桥事件的发生,作者正孤旅北平,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25分析文中的“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本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26“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分析“珍重”一词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珍重”隐含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27结合语境,品味“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赞美歌颂,其实是对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28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29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我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由于卢沟桥事件的发生,原打算七月尾回南方去,而才到七月中旬,就“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了,如果说,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友”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30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31文末“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如何理解其含义?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对绿的思念。实则含蓄表达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运用拟人,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32作者在文章结尾中写道;“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这句运用
什么修辞手法?采用什么句式?你觉得这句话仅仅表达了作者对绿藤的思念吗?你认为还有别的什么含义?
(拟人修辞,疑问句式,不仅是对绿藤的思念,还表达作者对日寇铁蹄下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家看了之后感觉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