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2017中考语文病句类型之词类误用

小编: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的类别。词类误用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词的词性和用法造成的,也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词义造成的。更多关于中考语文病句词类误用的内容请看下文。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1、名词的误用

例1: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

例2:毕业之际,我面临工作和考研的两种选择。前者自然会对减轻家庭负担非常裨益。

例3:十七世纪法国的古典文学结晶了贵族语言风格。

例4: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例1中名词“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为“……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例2中名词“裨益”误用为动词,可改为“……非常有益”。

例3中名词“结晶”误用为动词,可改为“……古典文学体现了……”。

例4中名词“智慧”误用为形容词,可改为“……很有智慧的人”或“……很聪慧的人”。

2、动词的误用

例1: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例2: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保密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例3:亏得这三年教书,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对他喜爱的文科很钻研。

例1中动词“道歉”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例2中动词“保密”误用为名词,“保密”不能作动词“拥有”的宾语,可改为“……拥有秘密……”。

例3中动词“钻研”误用为形容词,“钻研”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可改为“……深入钻研”或“……努力钻研”。

3、形容词的误用

例1: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

例2:花朵每天一换,经常保持着鲜艳,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跃和生机。

例3:京城里上千家大大小小的报刊社,玩这一类狡猾的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

例4:互联网作为十年来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已经成功广阔。

例1中形容词“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例2中形容词“活跃”误用为名词,“一线”不能修饰形容词“活跃”,可改为“……一线活力和生机”。

例3中形容词“狡猾”误用为名词,“一类”不能修饰形容词“狡猾”,可改为“……一类伎俩……”或“……一类狡猾的伎俩……”。

例4中形容词“广阔”误用为动词,“广阔”不能受“成功”修饰,可改为“……已经获得广泛应用”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数词、量词的误用

1、数词“二”与“两”的误用

例1:巴以冲突并不是以色列的内部事务,而是二个民族的纷争。

例2:二个小点的娃娃硬撑着上学,烂衣薄裳,少吃没喝,在学堂里遭白眼,受委屈。

例3:你如果替我做完了,所有的文章,你都署第一作者,我排第两就行。

例4: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分之百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在百分之两十以下。

分析:

表示基数时,用在表示度量衡的量词前时候,除了重量单位“斤两”的“两”必须用“二”之外,其他用“二”或“两”均可;

在其他量词前面时,除了表人量词“位”前“二”和“两”通用外,其他两次前面只能用“两”,不能用“二”。

因此,例1和例2中的“二”都应该改为“两”。

表示序数时,能说“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例3中的“第两”应改为“第二”。

表示分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例4中的“百分之两十以下”应改为“百分之二十以下”。

2、“俩”、“仨”的误用

例1:他们俩个人肩并肩从村中的小路上向川道里走去,都感到新奇、激动,谁连一句话也不说。

例2:夫妻俩个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一商量,说什么也要帮这孩子一把。可是家里哪有钱呀?

例3:仨个吹唢呐的人腮帮子鼓得像拳头一般大,吱哩哇喇吹起了“大摆队”。

例4:这一天,因为家庭增加了一个新成员,仨个人的情绪都很好。

“俩”是数词“两”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仨”是数词“三”与量词“个”的合音,后面不需再加量词。因此,应作如下修改:

例1:或者将“俩”改为“两”,或者去掉“个人”。

例2:或者将“俩”应改为“两”,或者去掉“个”。

例3:或者将“仨”应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例4:或者将“仨”改为“三”,或者去掉“个”。

3、表示数量增减的数词和量词的误用

例1:如今,许多商品的价格都由市场来“调整”了,有些以前卖十元的商品,现在竟然卖到了50元,价格足足增长了5倍。

例2:工资调整政策实行后,科级干部的月工资增加到10%。

例3: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升级,美国与日本的外贸出口额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倍。

例4:北京市今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1.7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0%多。

表示数字增长时,“增长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增长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因此,例1中的数字从“10”增加到了“50”,只能说“增长了4倍”或“增长到5倍”,不能说“增长了5倍”。

例2中“10%”指的是净增数,不包括底数,应将“增加到”改为“增加了”。

例3中数目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说减少或降低了百分之几,“降低了2倍”可改为“降低了百分之二十”。

例4中“近”与“多”前后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取其一,或“近40%”,或“40%多”。

(三)代词的误用

1、指代不明

例1:

他说你不知道昨天晚上他哥哥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

例2:

她似乎很听这位女看守的话,她支使她,不论什么事她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去照着办。

例3:

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因为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我的进步很大。

例4:

在校友聚会那天,他们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

例1中的后两个“他”指代都不明确。

例2中第二个“她”既可以指“女看守”,也可以指“这位女人”。

例3中“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例4中第二个“他”指代不明。

2、人称代词误用

例1:

又是立交桥又是单行线, 弄得他晕头转向,这才晓得我生活了四十年的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已经很是陌生了。

例2:

你做我的私人司机,我给他开的工资绝对会很高的。他这样的性格做司机最为合适,我很欣赏你。

例3:

他跟小张和小刘的个人关系都不错,但不能因关系好就容许他胡来!。

例1中两个人称代词“我”都属误用,都应改为“他”。

例2中两个人称代词“他”都应改为第二人称代词“你”。

例3中第二个“他”应改为表示复数的“他们”。

3、近指和远指混用

例1:

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老乡家里。当时,我对小张说:“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啊!”

例2:

走进屋里,他很客气地说:“我那里条件蛮差劲,没什么招待你的,你不要见怪啊。”

例3:

他似笑非笑道:“想不到你还有一手啊,告到我队长这里去了。”

例4:

我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操场看去,同学们正在这里做课间操。

例1中“我”回忆的是“当时”的情景,表示远指的代词“那里”应改为“这里”。

例2中“他”说的是“走进屋里”的情况,应该使用近指代词“这里”。

例3中“交警”说的“队长”不在场,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例4中“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四)副词的误用

1、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例1:

这话来得太忽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完全不符。

例2:

这一天,校园内的师生都被这突其如来的偶尔事件所震骇。

例3:

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这种不闻不问的“老庄态度”是一向的。

以上例句都是副词误用为形容的情况,副词“忽然”、“偶尔”、“一向”都不能在句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应改为意义相近的形容词“突然、偶然、一贯”。

2、副词之间的混用

例1:

对于他来说,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更大的精神创伤。

例2:

他性格豪爽、敢做敢当,所以应该说他还是个稍微不错的人。

例1没有比较的意味。“更”表示程度增加,用于比较,这里不应使用“更”,可改为“很”或“相当”等程度副词。

例2中“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3、时间副词误用为时间名词

例1:

我们对信仰是不干涉的。只要不影响即将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任何是党员的人退党。

例2:

今天我大老远跑到了你们这儿,没想到一来就遇上了刚刚的倒霉事儿。

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修饰名词性成分。

例1中时间副词“即将”应改为时间名词“将来”。

例2中时间副词“刚刚”应改为时间名词“刚才”。

4、否定副词的误用

例1:

难道你能否认培养国家建设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例2:

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例1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否认”和“不”是双重否定,再加上反问语气,相当于三重否定,与原句的意思正好相反,应将否定副词“不”去掉。

例2原句“谁也不会否认”是双重否定,加上后一句中“不”,形成三重否定,正好与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相反,应将后一个“不”去掉,或将“否认”改为“认为”。

(五)介词的误用

1、“关于”与“对于”的误用

例1:

你到国外走一走,就可以在图书馆和书店,到处可以找到众多对于私人奖学金的信息手册。

例2:

辞职关于一个凡人实在不是什么小事。

例3:

采访开始前,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的局长给我一份《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材料。

例4:

我关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一些。

“关于”与“对于”的作用不同,“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因此例1中的“对于”改为“关于”,例2中的“关于”应改为“对于”。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而“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加上名词后才能作标题,因此例3中“《对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应改为“《关于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放在主语前面。“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放在主语前后均可。例4应改为“对于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我了解一些”。

2、“对”与“对于”的误用

例1:

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于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查了么?

例2:

你会对于这块土地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

“对”与“对于”一般可以通用,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于”,“对”的使用更加广泛,而且“对”还保留着较强的动词性。例1和例2中的“对于”都应改为“对”。

3、“在”的误用

例1: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提前超额完成了。

例2:

在不见减少插秧丛数下,有可能做到周年套养红萍,争取大幅度提高红萍产量,为解决肥料问题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例3:

在毫无精神准备下,突然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那痛苦就格外深重。

例4:

中国软件产业如何在一个减速下继续发展,已经是最现实和最严峻的挑战。

“在……上/下”中间应该插入名词性词语,一般不能是谓词性词语。

例1“在……下”中间插入了主谓短语“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可改为“由于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全厂……”。

例2“在不减少插秧丛数下……”可改为“在不减少插秧丛数的前提下……”。

例3“在毫无精神准备下……”可改为“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

例4“……在一个减速下……”可改为“……在一个减速的情况下……”。

(六)连词的误用

1、“和”的误用

例1:

他嗓音浑厚,虽然未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歌声嘹亮和美妙。

例2:

这部作品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得到专家的肯定。

例1中“嘹亮和美妙”不能直接作谓语,可改为“……但他的歌声十分嘹亮和美妙”。

例2中“和”一般不能连接两个述宾短语,可改为“……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得到评论家的肯定”。

2、“和”与“或(者)”的混用

例1:

第一次购买月票者应持本人的学生证和工作证。

例2:

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和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

例3:

鲜花使这暗淡灰气的房屋有了一线活力或生机。

例4:

倘若个人或商家利益都受到损害时,挨板子的通常只会是那些无助的个人。

“和”表示并列关系,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所取舍;“或”表示选择关系,选择的各项有所取舍。

例1“学生证”和“工作证”、例2“纪念碑”和“纪念堂”都是选择关系,二者取一,不能用“和”,改为“或”。

例3“活力”和“生机”、例4“个人”和“商家”是并列关系,二者兼有,不能用“或”应改为“和”。

3、“或者”的误用

例1:

我们究竟是同学或者兄弟?

例2:

是靠天等雨,或者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或者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或者”和“还是”都表示选择,用在“无论、不管”之后可以互换,但“或者”不含疑问语气,不能用于疑问句中。例1中的“……是同学或者兄弟”应改为“……是同学还是兄弟”。例2中的“……或者靠人找水……或者听天由命”应改为“……还是靠人找水……还是听天由命”。

4、“而”的误用

例1:

他顾不得先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却被师傅的死压得喘不过气来。

例2:

我们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而”表示原因、目的、依据等意义时,要与“为、因为、由于”等介词配合使用。

例1“……顾不得再自己的感情而痛苦……”应改为“……顾不得再为自己的感情而痛苦”。

例2“……决不能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应改为“……决不能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起来”。

(七)助词的误用

1、结构助词的误用

例1:

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与高校联系,转变作风,简化贷款手续,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校。

例2:

听见外面立刻刮起了大风,沙尘把窗户纸打的啪啪价响。

例3:

与国际惯例对接,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得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

例4:

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地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

例5:

生活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表现,反映一个人精神境界、人格品行。

例6:

他现在机械拿着铁锨往架子车上装土,驼了背的高大身躯尽量弯下来。

结构助词“的、地、得”分别是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例1中“积极主动”是“联系”的状语,应将“的”改为“地”。

例2中“啪啪价响”是“打”的补语,应将“的”改为“得”。

例3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是“发生”的状语,应将“得”改为“地”。

例4中“该国”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定语,应将“地”改为“的”。

例5中“价值观”和“一个人”之后的“的”不能省略。

例6中“机械”之后的“地”不能省略。

2、动态助词的误用

例1:

国家制定着优惠政策,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由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

例2:

太阳正在西边的地平线上下沉了。草原上的落日又红又大,把山、湖、原野都染成了一片绛红。

“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正在持续,例1并不表示“优惠政策”正在“制定”,所以不能用“着”,应该改为“了”。

“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的实现,例2中“正在”与“了”相矛盾,应将“了”去掉。

    相关推荐

    2017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汇编 2017中考语文考点:常见语病类型 2017年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汇编 2017高考语文备考成语知识点:误用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大全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类型讲解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类型解析 词类误用 常见病句类型 高考成语误用经典类型解析 改错题不同的错误类型之反义词误用 “语意不明 ”病句类型讲解“成分残缺”病句类型讲解 小升初语文考点病句类型 小升初语文病句类型 2017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结构混乱 2017年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中考语文病句类型重点复习之语序不当 2017年中考语文“病句”分类详解 2017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成分残缺 中考语文知识点之病句:常见语病类型及其修改 2017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语意不明 2017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成分赘余 2017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最常见的病句类型 修改病句常见类型 常见病句的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 高中语文病句讲解 五类型汇总 高考语文的七种病句类型分析 2016高考语文病句类型讲解之成分残缺 2017年小升初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最常见的病句类型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高中语文备考知识点:七种语病类型 中考语文病句修改考点:“语序不当”八类型 病句常见的六种类型及病句 “成分赘余”病句类型讲解 真题总结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病句常见类型归纳 高考生需注意的语文七种病句类型 高考病句考查六大类型判断窍门 盘点高考语文复习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2017中考语文病句修改指导(各类汇总) 语意不明病句类型讲解 修改病句常考易错七种类型 “语意不明 ”病句类型讲解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汇总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成语误用的八种类型 高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整理 高考语文不合逻辑病句类型讲解 成分赘余病句类型讲解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 语序不当 高考生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 不合逻辑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 结构混乱 2016高考语文结构混乱病句类型讲解 总结2016高考语文成分赘余病句类型 小升初语文学习九类语文语病类型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讲解常见熟语的分类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讲解 “结构混乱”病句类型讲解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讲解 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高考语文知识点:高考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病句常见的六种类型及病句盘点 高考病句六大类型解析2021 病句专项训练 高一语文六种病句类型及修改 结构混乱病句类型讲解 “成分残缺”病句类型讲解 “结构混乱”病句类型讲解“ 成分残缺病句类型讲解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讲解 17年高考语文分析病句类型:语序不当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 表意不明 2016-2017高考生一轮复习必须掌握的病句类型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高中语文病句六大类型分析 搭配不当 2014高考病句类型答题方法指南 词的类型 常见病句的六大类型复习 病句辨析之搭配不当例句最新 病句搭配不当的类型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病句类型 高考生必须掌握的七种病句类型 盘点2016高三语文第一轮备考病句的类型 小升初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复习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详解:病句 高中语文易错类型专题突破—修改病句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整理 修改病句常见类型及训练 修改病句有哪些常见类型 2017中考语文备考技巧:各类题型复习技巧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单句类型划分 数字运用类病句修改 盘点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误用成语的八种类型 高考生必须掌握的七种病句类型 小升初语文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技巧 小升初语文备考的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