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小编:

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和“露”,需译为“在草丛中”、“在露天里”,而“沛公已去,间至军矣”、“道芷阳间行”两句中的“间”就应译为“从小道”了。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的“兄”,“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列传》)中的”客”,就需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像对待奴隶一样”,“像对待宾客一样”。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如下面的例子,“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采草药》)中的“古法”(译为“按照古代的方法”),“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次”(译为“按次序”),“灵运所未至,理未足怪也”(《雁荡山》)中的“理”(译为“照理”)“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中的“分”(译为“照名分”)等。至于“义不赂秦(《六国论》)”,“义不食周粟”(《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的“义”若译为“按照正义”是可以的,但若稍微灵活一点,译为“坚持正义”似乎更好些。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名言名句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名言名句 曾国藩名言归纳(五) 曾国藩名言归纳(一) 曾国藩名言归纳(六) 曾国藩名言归纳(二) 曾国藩名言归纳(四) 曾国藩名言归纳(三) 曾国藩名言归纳(七)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归纳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名词活用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及特点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方位名词作状语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时间名词作状语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之一般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详细举例分析 语文版文言文成语归纳 文言虚词“其”用法归纳 高考语文必备名篇名句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高中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2015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2017高考语文必备名篇名句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用虚词归纳 曹文轩的作品归纳 初中语文知识归纳:文言文 高三语文名篇名句知识点归纳 202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 归纳总结 语文知识: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高三语文知识点文言实词归纳 曾国藩名言归纳 七篇汇编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归纳2021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2016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分享 高考中常见的语文文言虚词归纳 林语堂作品归纳 初中生语文知识归纳:文言文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虚词归纳:“而” 201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词语 2016年高三语文名篇名句知识点归纳 名言名句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之作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 文言文实词归纳 刘禹锡名句归纳 2016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名词作状语易错知识点 小学语文各类作文写作要点指导 状物作文 高考知识:高考语文名篇名句归纳总结 文言文常识归纳2021 文言文常识积累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离骚》 《促织》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之《柳毅传》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万能开头归纳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第一轮备考文言翻译失分归纳 初中文言文中重要的成语归纳 赫尔曼·黑塞名言名句汇编 赫尔曼·黑塞名言名句归纳整理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陋室铭》考点归纳 2016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知识点归纳:“而” 部编版常考文言实词总结 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谦虚名人名言作文素材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赤壁赋》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逍遥游》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陈情表》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短文两篇》 初二语文古诗词归纳 小学作文古代名人名言写作素材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通假字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归纳:文言文 201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高频字词 2017中考语文名著考点归纳之《繁星》 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醉翁亭记》考点归纳 20017高考语文必备文言实词归纳:固若金汤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文言实词归纳 高分作文素材 名人名言(一) 高分作文素材 名人名言(三) 初中语文作文基础知识点归纳(必背) 2015年经典精选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 高分作文素材 名人名言(四) 描写名言名句的作文素材 文言文知识归纳之《齐桓晋文之事》 2016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2015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高分作文素材 名人名言(二) 初中作文知识点:高分作文解题技巧归纳 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名句默写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陋室铭 高三语文知识点汉朝的著作归纳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石钟山记》 高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伶官传序》 2017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诗词鉴赏考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