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小编:
       高一语文《别了,不列颠尼亚》赏析

  1、写作的视角以及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的写法:

  《别了,“不列颠尼亚”》描写的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以英方活动为主的情景:英国末任港督的告别仪式“在蒙蒙细雨”中进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报道借景寓意,意味深长。

  一般说来,文章中现实材料与过去相关材料的结合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大大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新闻作品尤其是这样。这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十分成功。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2、清晰的可视性:

  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如文中写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等。记者还特别注意到以色彩增强文章的“视觉效果”:黑色的“劳斯莱斯”、白色的总督府、绿色的树丛,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记者准确、客观地记录下历史性的一幕,始终以事实表达着丰富的情感。这些简洁的笔法,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使新闻具有清晰的可视性。自然流于记者笔端的这些文字,似乎有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效果,让读者读后犹如醇厚的美酒,回味无穷,并加深了对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性事件意义的理解。

  3、生动的可听性:

  实录性新闻要再现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离不开各种音响。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有助于增强新闻的可听性。如文中写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等等。这些描述,仿佛清风徐来,给人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好像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听到降旗声、下雨声,讲话声和升旗的乐曲声……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4、文学手法: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的第四段,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的统治制度的结束。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

  (2)细节描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可感。

  (3)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这两处的用笔,烘托了整个仪式过程的气氛;“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描写,则点染了“告别”仪式的气氛;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将新──旧,撤离──交接,终结──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港督府的旗帜是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的,乐曲的选择煞费苦心;“不列颠尼亚”号这艘以大英帝国国号命名的游轮,在完成接载末代港督任务的使命后也将退役。作者正是抓住这些特点,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题。

    相关推荐

    专题辅导:高一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赏析 孟郊《列女操》赏析 北师大版高一语文再别康桥句子赏析 口语俗语赏析(音序排列) 高一语文古诗《氓》赏析 高一语文鲁迅《祝福》赏析 高一语文《小狗包弟》赏析 高一文言文《采薇》赏析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重难点解析 《独不见》赏析 高一语文李商隐《锦瑟》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登高》赏析 高一语文下册《塞下曲》古文赏析 别了语文课我对语文的态度变化 别了语文课主要内容概况分析 专题辅导:高一语文《雨巷》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赏析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赏析(一)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威尼斯商人》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高一知识点《采薇》赏析 高一文言文《游褒禅山记》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江南的冬景》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赏析 用不亚于造句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书愤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赏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全诗赏析语文课本202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诗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汪曾祺 胡同文化 赏析 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赏析:《谢亭送别》 高一语文课堂:《纪念刘和珍君》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合欢树 史铁生 赏析 名作鉴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赏析 高一语文下册《我有一个梦想》知识点赏析 高一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高一语文《纪念刘和珍君》名家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赏析 高一知识点《再别康桥》特色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赏析 高一语文复习:《劝学》赏析及相关资料 苏教版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考点:《最后一个鸡蛋》赏析 高二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 赏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渡荆门送别赏析 不甚了了成语故事 高一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知识点赏析:沪教版 中国现代诗《再别康桥》赏析(三篇) 初一语文:蝶恋花诗词赏析 沪教版高一语文第五单元《登快阁》原文赏析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别了哥哥知识点 专题辅导:高一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高中文学赏析:诗歌精选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赏析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梳理 2016年小升初语文《高老头》赏析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赏析(二)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赏析(三) 初一语文:墨子 公输阅读赏析 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赏秋景 听秋声 感秋意 品秋味——《故都的秋》赏析 高适《别董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二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赏析(四) 初一语文知识点:排列语序 小升初语文游园不值的古诗词赏析 赏析句子的方法(一) 小学古诗词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 不甚了了怎么造句 高中语文课文赏析:《烛之武退秦师》 2014高考语文常考成语之褒贬颠倒 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一) 繁星春水摘抄赏析(一) 高二语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不甚了了的近义词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歇后语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诗歌赏析 高考语文常考的1000个错别字(一)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初高中语文学科的差别 小升初语文寻隐者不遇的古诗词赏析 语文名著考点分析《格列佛游记》 不齿与不耻的区别 不甚了了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2016高考语文必修五课文赏析:书愤 雷雨高中课文赏析 雷雨高中语文课文概况 高一语文资料: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赏析 登高杜甫原文及注释 登高杜甫赏析 别具一格的近义词及其解析 高一语文资料: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书愤赏析 分析并列成分,解决语病问题 17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屈原列传 语文古诗词赏析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 高三语文知识点列举归纳 高考语文必修五知识点之书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