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文言知识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91-200)

小编: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91-200)

  191、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仆于途中拾一金镯。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⑤届(jiè):到。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192、刚峰宦囊

  都御史刚峰海公①卒于官舍,同乡宦②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③、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⑤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注释】①刚峰海公:指海瑞。刚峰,海瑞的字。 ②宦(hu6n):作动词,做官。③宦囊:指海瑞死后的遗物、遗产。囊,口袋。 ④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端为二丈。⑤王司寇凤洲:指王世贞。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千万言谀之 2.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二、下列对“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千言万语来奉承阿谀海瑞,也不如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

  B.使用千言万语来赞美海瑞,能及得上王世贞这三句话的评价吗?

  C.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就是不同于对海瑞千万言的奉承阿谀。

  D.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为千千万万对海瑞的赞美作佐证。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2.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四、文中最能表明海瑞一生清廉的文字是

  五、引用王世贞的三句话,在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193、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④,使臣受吏民之垢⑤,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⑥。”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⑦,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①令尹(yǐn):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⑤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⑥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⑦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词。

  1.一国吏民皆来贺 2.有一老父衣粗衣

  3.岂有说乎 4.敬受命

  5.心益小

  二、文中那位“老父”在服饰、行动上与“一国吏民”有什么不同?

  三、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四、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194、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 2.愿王勿遣

  3.始妾事其父 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5.故卒不加诛 6.吏无敢仰视之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父时为将(经常) 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自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195、高山流水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⑥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音乐鉴赏大师。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动词,弹奏。太山,指泰山。 ④少选:一会儿。 ⑤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大水急流的样子。 ⑥奚由:“由奚”的倒装,即“由何”,从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伯牙子鼓琴 2.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3.伯牙破琴绝弦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三、文中的“骥”是比喻 ,“伯乐”是比喻 。

  四、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贤者奚由尽忠哉!

  A.(1)表示感叹,(2)表示反问。 B.(1)表示感叹,(2)表示设问。

  C.(1)表示设问,(2)表示感叹。 D.(1)表示设问,(2)表示反问。

  196、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得徭役不兴 2.征求无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朕所目见:

  2.夫治国犹如栽树:

  三、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四、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五、找出文中与“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相呼应的句子。

  197、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阅读训练】

  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198、杨修颖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人题门作“活”字 2.即令坏之

  3.众莫能解 4.次至杨修

  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

  A.丈夫 B.发语词 C.那 D.成年的男子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2.夫战,勇气也( )

  3.其夫呓语( )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1.复何疑?( )

  2.且焉置土石?( )

  3.子何恃而往?( )

  199、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2.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3.取舍汝当自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三、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语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 ”和“ ”两个反问句,以及两个祈使句,其作用是 。

  120、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阅读训练】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2.父去里所

  3.为其老,强忍 4.良业为取履

  二、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强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三、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目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怪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四、翻译下列句子。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五、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参考译文和答案】

  191、《罗生还镯》

  译文

  罗一峰先生,名字叫罗伦,以举人的身份去考试。奴仆在路上捡着一个金镯子。走到第5天的时候,罗生担心旅费不够,奴仆说:“不用担心,我在经过山东的某个地方捡到一个金镯子,可以变卖成旅费。”先生很生气,要亲自还给失主。奴仆磕头劝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说:“往返必定耽误了考试的日子,不行。”罗生说:“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个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拷打询问,因为这个死人,是谁的责任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寻到失主的家,原来是因为女主人遗落在洗脸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怀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几次寻死。丈夫又怀疑妻子有私情,辱骂不停,妻子愤怒而跳河自尽,多亏得到他人相救。 罗生到了,把镯子给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赶到京城,考试的期限已经开始了。罗伦慌慌张张交了试卷,竟然中了状元及第.

  答案

  一、1.典当、抵押 2.弯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192、《刚峰宦囊》

  译文

  都御史海瑞在上任时去世,他在南京作官的同乡只有户部的苏怀民一个人,苏怀民清点他的遗物发现,只有竹笼中的俸金八两,夏布六丈和几件旧衣服而已。这样的都御史哪里还能有啊!司寇王世贞评价他说:“不怕死,不贪财,不拉帮结伙。”这九个字恰当评价了海瑞的一生,即使再有千万句话来赞美他,还能比这几句更准确吗?

  答案

  一、1.赞美 2.结党营私 二、B 三、1.在南京做官的同乡,只有户部苏怀民一个人 2.这九个字是对海瑞一生最准确、最完美的评价 四、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五、侧面描写

  193、《孙叔敖纳言》

  译文

  孙叔敖做了楚国的宰相,全都城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自己富贵了却对人傲慢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很对,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它们

  答案

  一、1.闷都 2.穿 3.是不是有…… l教育,教诲 5.看低、看小(自己) 二、“老父”是“吊”,而众人是“贺”,行动不同,服饰也相异。 三、“位已高……不敢取”,引导孙叔敖正确处理与民、与君、与财的关系。四、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194、《赵将括母》

  译文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 “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侍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像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思想感情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终还是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答案

  一、1.当时 2.派遣 3.侍奉 4.自己 按 5.终于 6.……的人 二、AB 三、A 四、D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195、《高山流水》

  译文

  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答案

  —、1.弹奏 2.能够,值得 3.断 二、1.琴弹奏得真好啊!好像看到了巍巍的泰山1 2.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三、贤人 赏识贤人的人。 四、A

  196、《治国安民》

  译文

  在贞观九年(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对侍卫官说:“以前(隋文帝)刚刚平定京师的时候,宫里面美女古玩满院。(然而)隋炀帝仍然不知足,不断征求,同时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朕(皇帝自称)亲眼目睹,因此(我)日夜努力,只希望清白英明,使得天下太平无事。于是才能(官吏)不盛行兵役,年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数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君主英明,百姓怎么就不能够安乐呢”

  答案

  —、1.兴起,发生 2.停止 二、1.这些都是我亲眼看见的。 2.治理国家就好像种树。 三、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四、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五、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197、《王勃故事》

  译文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督阎伯屿要大宴宾客。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在宾客面前显示才华,早就嘱咐他构思一篇序文,到时拿出来,又使人觉得是即席之作。宴会开始,阎伯屿谦恭地拿着纸笔,一个一个地请客人写序文,而客人都谢辞了。轮到最后一个客人,是小小年纪的王勃,料想也不敢来接纸笔,但仍然把纸笔送了过去,颇显都督的“风度”。王勃却毫不客气地接过了纸笔。阎伯屿一楞,但又莫可如何,然后满脸愠色地借口上厕所离开了宴会厅,私下则教属官观察动静,随时通报情况。当第一次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时,阎伯屿说,这是“老生常谈”;二次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未作声;三次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倏地站了起来:“天才!天才!他的文章可以传世了。”

  王勃写文章,开始时并不仔细思考,先磨很多墨,然后喝酒,蒙被大睡,醒来后,提笔成文,不改动一个字,当时的人都以为王勃预先打好腹稿

  答案

  一、寐 二、B 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198、《杨修颖悟》

  译文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官 官职为主簿,曹操有一次在相国门,进去逛了一圈,看了又看,叫条友在门口提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看见,就叫人把门改了.说:门中间有一个活字就是"阔"字,就是说老曹嫌门太阔了.

  有人送了曹操一盒奶酪,然后曹操吃了一点点,就在盖子上面提了一个"合"字,并拿给大家看.结果没有一个朋友知道.到杨修了,于是杨修便拿起就吃啦!说:老大叫我们每人都吃一口,大家还奇怪什么呢?

  答案

  一、1.写 2.拆毁 3.理解 4.按次序 二、1.C 2.B 3.A 4.D 三、1.何 2.焉 3.何

  199、《宋太祖怒责宋白》

  译文

  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单贴了出来。

  答案

  一、1.列出,报告 2.招致,砍 3.决定 二、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2. 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三、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使宋太祖责备的语气更加强烈。

  200、《张良奇遇》

  译文

  张良曾经信步闲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桥上,(这时)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故意让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家伙!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来!"张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气),到桥下把鞋子捡来。老人(对张良)说:"替我穿上鞋!"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捡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于是两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脚(让张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张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着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来,(对张良)说:"小家伙(还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会面!"张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着回答道:"好的。"

  五天后,天一亮,张良去(桥上赴约)。老人已经先到了,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跟老人约会,(竟然)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会面:"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去(赴约)。老人又先到了,又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还是)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再早一点来会面!"

  五天后,还不到夜半,张良(就)去(赴约)。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应当这样。"(接着,)拿出一卷竹简编成的书,说:"好好读这卷书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话。(张良)没有再见到(老人)。

  天亮后,(张良)看看他送的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感到这件事实在怪,(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答案

  一、1.处所,这里指张良身边。 2. 表示大概的数目。 3. 因为 4.替(老人) 二、C 三、D 四、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五天后早晨,跟我在这里再见面。”五、D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46-50)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41-150)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6-1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61-17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91-10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01-11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6-2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31-35)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81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51-16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21-25)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31-14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71-180)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51-6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26-3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81-9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71-8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12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21-13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36-40) 中考试题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5) 中考试题资源:课外文言文200练(41-45) 中考语文资源:(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100练(61-70)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有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有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三(附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四(附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二(附答案)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迂公修屋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学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孙泰 2014年中考语文成语改错精选200道答案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二)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言曲突者 中考语文资源: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8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3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1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6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6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8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备考讲义 (一)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5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5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7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孙叔敖纳言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文人相轻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训练之一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鹦鹉灭火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杨修颖悟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吴郡陈遗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与四弟书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吴起守信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孙膑赛马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饶州神童.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颜回好学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太宗罢朝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失亲得学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魏文候守信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一知半解 中考试题资源: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一轴鼠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王充博览 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上文言文专项训练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王积薪闻棋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太宗杀宫人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3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人有从学者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2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勤训《恒斋文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杨维桢执教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校人欺子产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阅读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欲食半饼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严君平不仕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问说《孟涂文集》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一)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三)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齐人有好猎者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王恭从会稽还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三四册)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推敲《诗话总龟》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文言文应对技巧 备战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二)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