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古(其九)》原文翻译及鉴赏

小编:

查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古(其九)》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拟古(其九)》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拟古(其九)》原文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古(其九)》原文翻译

种植桑树在江边,

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叶长出将茂盛,

忽然遇到山河改。

树枝树叶被摧折,

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无叶不得食,

无茧寒衣哪里来?

不把根植在高原,

如今后悔亦无奈!

《拟古(其九)》注释

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1)这首诗具有明显的政治寓意。诗人以桑喻晋,言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植根不固,依非其人,最终是山河改变,自取灭亡。

(2)种桑长江边:喻恭帝为刘裕所立,终受其祸。桑:暗指晋。西晋初,人们曾以桑作为晋朝的祥瑞之物。傅咸《桑树赋》序文说:“世祖(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之君)昔为中垒将,于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又赋中说:“惟皇晋之基命,爱于斯而发祥。”此外,陆机《桑赋》、潘尼《桑树赋》亦皆咏皇晋兴起之端。陶诗句意本此而引申指晋恭帝。三年望当采:三年后希望能采桑叶。寓言晋恭帝既已继位三年,应当做出些成绩。

(3)忽值:忽然遇到。山河改:山川河流的变迁。喻刘宋更替司马氏晋朝。

(4)柯:树枝。株:树干。沧海:指东海。

(5)无食:无桑叶可食。欲准待:即“欲待谁”,指望靠谁来吐丝做棉衣。

(6)本:植物的根,这里指桑根。植:种,栽植。这两句是说,桑树本应植根于高原,却被种在长江边,自取毁灭,现在后悔又有何用。

《拟古(其九)》鉴赏

陶渊明发舒归隐之志的诗歌,往往是畅所欲言,而寄托故国之思的诗歌,则往往是微婉其辞。其中如《述酒》一篇,便隐晦曲折之至。所以,只论陶诗明白如话,其实并不全面。《拟古》九首之第九首,亦是一篇用比兴手法寄托故国之思的作品。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种桑于长江边,为期已是三年,似可望有所收获了。乍一看来,起笔二句所写不过是种桑之一小事,可是此一事象,实托喻着重大政治事件。桑树乃晋朝之象征也。西晋傅咸《桑树赋序》云:“世祖(晋武帝)昔为中垒将军,于直庐种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皇太子(即晋惠帝)入朝,以此庐为便坐。”《赋》文并谓:“惟皇晋之基命,爰于斯而发祥。”可见以桑树象征晋朝,是有来历的。江边本非种桑之地,“种桑长江边”,此暗喻晋恭帝为刘裕所立。恭帝于义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即位,至元熙二年(420)六月被刘裕逼迫禅位,前后正是三年,故诗云“三年望当采”。本来,桑树种植三年,则可望采其叶矣――此言其已当茂盛;君主在位三年,则可望有成绩矣――此言其已当自强。此在恭帝,虽说是无望之望,然而同情晋朝的人,毕竟望其能够固本自立。结果如何呢?“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枝条刚开始生长起来,却突然遭到山河变迁。曰“始欲茂”,实是未茂。曰“山河改”,则呼应“长江边”,不言而喻,洪水滔滔,江岸崩溃矣。长江边岂种桑之地?昔日种桑是于斯,今日毁桑亦于斯,此正喻说恭帝是为刘裕所立,亦为刘裕所废也。“忽值山河改”一句,触目惊心,虽是比兴,亦是明言矣。元熙二年六月,刘裕逼恭帝禅位,篡晋称宋,改元永初。山河变色矣。“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洪水滔滔,高岸为谷,冲断了树枝,卷走了根株。那洪水滔滔,正如沧海横流。三年之桑,毁于一旦。刘裕逼恭帝禅位,即废之为零陵王。“根株浮沧海”句,喻指此事。次年宋永初二年(421),刘裕便派人杀害了废帝。从“三年望当采”及“根株浮沧海”之句,可知此诗当作于恭帝被废之后,次年被害之前。恭帝被害之后,陶渊明是以《述酒》一诗,作出反应的。程穆衡《陶诗程传》云:“‘柯叶’、‘枝条’,盖指司马休之之事。休之拒守荆州,而道赐发宣城,楚之据长社。迨刘裕克江陵,奔亡相继,而晋祚始斩。”所言甚是。从“枝条始欲茂”及“柯叶自摧折”看,晋室本来并非未作努力自强,“三年望当采”亦并非毫无来由之望,可是晋室终非刘裕之敌手,同情者之希望,也终于落空。“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此二句,从比兴之表面事象说,是写桑树既毁,春蚕遂无叶可食;蚕丝不成,寒衣亦无资源可制。从所寄托之深层情意言,则是表达天下同情晋朝之人包括诗人自己,当晋亡之后深深的失落悲感,其对于晋朝的依恋之情,亦见于言外。此二句所写晋亡及于人们之影响,托喻春蚕、寒衣之事象,但仍与桑树这一基本象征有密切联系,全诗构思,缜密而自然如此。“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本者,根也。结笔两句,回向桑树,仍是双管齐下。表面意谓当时种桑既在江边,而未植根高原,则今日桑树根株全毁,又如何可以追悔!深层意蕴,则是当时晋室既依赖于刘裕,今日晋之亡于刘裕,亦无可追悔也。诚如黄文焕《陶诗析义》之所言:“事至于不堪悔,而其痛愈深矣!”

渊明此诗当作于晋亡之后不久。如诗所示,在渊明心灵深处,实痛愤刘裕,同情晋朝,对于晋亡,沉痛至深。这就说明,在归隐十六年之后,陶渊明亦决非一忘世之人,他对于世道政治,仍然抱有坚确的是非之判断,鲜明的爱憎之情。就是将他说为一道家,实亦未妥。同时,亦如此诗所示,渊明以一同时之人,能够对晋亡之一段当代历史,表达明晰之认识,提出清醒之教训。尤其“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二句,可以见出其清醒、理智之态度。这,显然又是与他早已弃官归隐,与现实政治之间保持了相当距离所分不开的。可以说,渊明此诗是一幅晋亡之诗史。

渊明此诗艺术造诣很高。诗中采用桑树这一晋朝之象征,喻说晋亡一段历史,比兴已可谓高明、得体。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此诗以比兴结体,桑树作为基本象征,全幅诗篇一以贯之,始终都未脱离这一基本象征。意象毫无支离之感。中国诗歌艺术,以比兴为根本大法。《诗经》之比兴,多局于开篇之起兴,简单之比喻。比兴至于《楚辞》,发展而为自觉之象征,寄托以深意,但亦多为片段,诗幅主体犹是直抒。渊明此诗,以同一象征性意象贯串全幅诗篇,极为完整圆满,而寄托遥深,不著痕迹。可以说,渊明此诗之创造,丰富了中国诗歌比兴寄托之艺术传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古(其九)》原文翻译及鉴赏》,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查字典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相关推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马嵬·其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长安九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拟行路难·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边上闻笳其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断句》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关雎》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为学》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观猎》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野望》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春》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锦瑟》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口技》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忆昔》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春寒》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春残》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元日》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漆园》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蜀相》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江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漆园》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锦瑟》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塞上》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寄人》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上邪》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三峡》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落花》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送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秋风辞》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垓下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陋室铭》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龟虽寿》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琵琶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望海潮》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陈情表》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定风波》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风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黔之驴》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紫薇花》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夜夜曲》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长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寄王琳》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作蚕丝》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易水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陋室铭》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卖油翁》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送上人》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短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王孙游》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咏早梅》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观沧海》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蜀道难》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击壤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白马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玉阶怨》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并州路》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到京师》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柳毅传》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燕歌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敕勒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哀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从弟》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石头城》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六国论》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滕王阁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山中杂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人日思归》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滕王阁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西归绝句》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绣岭宫词》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前出师表》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雅·采薇》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墨子·公输》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病梅馆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望天门山》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述国亡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赠范晔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入若耶溪》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小石潭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愚溪诗序》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项脊轩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石钟山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晚出新亭》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山居秋暝》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赠秀才入军·其十四》原文翻译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