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文言知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2

小编:

  衢州市

  (二)(9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为《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因屏人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受地于先王 D、而智术浅短 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三)(7分)

  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

  【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②某:自称,相当于“我”。③课:功课,学业。④兼:这里可译作“也”。⑤战灼:哆嗦,打战。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

  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

  (二)(9分)

  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

  18、D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分)

  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绍兴市

  (一)(1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答:

  (二)(13分)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 )(3分)

  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三.文言文阅读(26分)

  (一)(13分)

  15.(1)舍弃 (2)限制(限止) (3)震慑(威慑) (4)极点

  16.D

  17.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18.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二)(13分)

  19.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0.①总是②正巧(恰逢)③都(全)④缓慢(迟缓)

  21.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

  22.C

  台州市

  (二)(13分)

  愚公移山(节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固不可彻( ) 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⑶何苦而不平( )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与 “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3分)

  (三)(9分)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2)再遣信令还( )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二)18.⑴通,变通 ⑵穷尽 ⑶愁 ⑷通“无” 评分标准:每处1分,第⑷题直接写“无”,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聪明了! 评分标准:整体意思答对,关键词“惠”、“甚”翻译正确,得3分;“惠”、“甚”翻译错误,每词扣0.5分。共3分。

  20. D 评分标准:共3分。

  21.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评分标准:表明态度,得1分;不怕艰难、坚持不懈,得1分(只写到了‘坚持不懈”也给1分);具有长远的目光或“发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三)22.⑴才 ⑵派 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

  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义乌市

  (二)(8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 )能 (2)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三)(8分)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2分)

  (二)(8分)

  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三)(8分)

  19.C(2分)

  20.B(2分)

  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余姚市

  (三)(8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媵人持汤沃灌 (2)四支僵劲不能动

  19.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微斯人,吾谁与归?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山峦为晴雪所洗。

  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翻译:

  21.本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淡你的认识。(2分)

  (四)(8分)

  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22.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

  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25.“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18.(1)热水(2)通“肢”(共2分,每词1分)

  19.C(2分)

  20.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2分,根据对关键词“舍”“被”“朱”“腰”的翻译酌情给分)

  21.要点: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作者优越多少倍,我闪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作者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有所成。(2分,两个要点各1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8分)

  22.C(2分)

  23.B(2分)

  24.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2分)

  25.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争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花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2分,每个问题1分,意思相符即可)

  舟山市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三)阮孝绪传(节选)(9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二)(9分)

  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三)(9分)

  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2.C

  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相关推荐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比较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4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5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篇专项训练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2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古诗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夷坚志》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梳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题(含答案)4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初三上册复习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2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析 中考文言文《祖逖》阅读理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2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文言虚词练习 中考文言文《闻鸡起舞》阅读理解练习 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2)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议论文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2017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文言文伽蓝记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理解题目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归纳:现代文阅读(2)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送东阳马生序》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5:古文诗词阅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1:古文诗词阅读 初中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文言文曹刿论战 2014江苏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部分试题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祖逖》强化阅读训练题 2016中考语文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2017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岳阳楼记》 2016中考语文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详解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中考生必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中考试题资源: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二)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1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 中考试题资源: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读材料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之记叙文篇 中考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2017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各题型汇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冲刺点拨检测试题(附答案)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各类阅读题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的三个步骤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找原话 备战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问题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辅导:偏义复词讲稿 2021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编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2012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攻略 中考语文知识点: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指导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两角钱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翻译方法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阅读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中考试题资源: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则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