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几点建议

小编: :admin

高考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主要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近几年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或抒情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下面查字典语文小编就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几点建议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几点建议

一、考点提要

文学作品考点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2能力层级为B级,3、4、5、6、7能力层级为C级,8、9能力层级为E级。

高考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主要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本专题主要设及高考主观类大阅读,即文学类散文。通常设题考查理解文中语句,把握主要内容,划清层次结构,评鉴内容形式这四个方面。根据近几年的考查内容看,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分值大都超过18分,有的达27分,有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近几年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或抒情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1)分析评价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每次必考,只是考查的形式不同。有的直接考查,有的间接考查。材料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载体,所以对文中所用材料的分析评价也是每次必考,只是题目难易度不一,考查形式不一。

(2)分析归纳思路

思路,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趋势的形象说法,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高考对此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

(3)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及人称运用等。全国卷每次考的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比较、反衬等。考查方式,一般不要求辨认,而是分析鉴赏,即分析运用某种技巧的作用、好处、效果等。

3.所遵循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命题实践,文学作品命题技术日趋成熟。命题者对阅读能力测试试题的设计是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

(2)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

(3)努力体现由语意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

(4)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的系列。

(5)力求题型稳定、整齐,即由填空到简答。

二、高考示例

例1:(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06年江苏卷)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恰如于•列那尔所说,“蹄子插在土中,凝视着双角倒影,忘掉了自身”。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荫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老牛哞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然后它开始走动,以淑女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那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时装表演):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墩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惟一财富?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我忘情地凝神,凝视,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那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

注:高黎贡山: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

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

【答案】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举例略)。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举例略)

【解析】每段景物描写特点各1分,修辞手法1分,举例说明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一要答出所用手法,二要答出如何用这种手法,三要答出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备考指导】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①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②要同品味语言相结合。在作品中,技巧都是凭借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技巧要同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相结合。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②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解析】第一个作用3分,第二个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易错点】考生对“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往往理解不透。

【备考指导】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要靠材料来证实或表述的。因此,评述材料在文中的作用,是评价思想内容的一个重点。从试题来看,有要求说明文中的材料表达什么观点的,有要求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的,也有要求概括材料本身的要点的。

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6分

【答案】①眷念古老的农耕文明;②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解析】每一种态度3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B级和C级。

【易错点】考生不会分点说明,回答层次不清。

【备考指导】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①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题。②要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17.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案】①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②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③抒发作者迷茫的情思。

【解析】共3点,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考点是“归纳与概括”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易错点】不能着眼全文,思考问题比较片面。

【备考指导】分析“用意”要注意下列三点:①要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②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的原则;③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解“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04年全国卷2)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仲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18.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答这个题要先从内容分析:更好地表现作者对故乡难以割断的感情,再从形式分析: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意识的深处,自然会形成不断的梦境,这样写使文章更形象生动,更真实可信。也可以说这是达这类题的一个公式吧。

19.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4分)

答: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修辞的鉴赏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从原文“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得出答案并不多难。

20.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6分)

答:作者对老家的心情是复杂的,矛盾的。

作者思念故乡,尊重故乡,却不想再回去。一是因为家里已没有亲人;二是因为所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三是因为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因此,作者只得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D】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深长。

【解析】A.项中“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和“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这两句诗,都表达了共同的思乡的主题。因而是正确。B.项中“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中的“使主题得以深化”错误。“文化大革命”的出现并没有使主题深化。因主题是思乡,思乡之情怎样深化?让人不可思议。C.中的“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纯属无中生有,因而是错误的。D项和原文意思相符合,是正确的。E中“‘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深长。”错误,因为它和本文的主旨向背,也有损作者形象。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几点建议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高三文言文阅读学习建议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技巧 关于2014高考语文答题的几点建议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思路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类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6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4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3 文学类作品阅读考前指导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方法指南 2017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文学作品阅读 现代文阅读需建立几种意识 《请你对优化国产剧作品提几点建议》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关于提高语文作文水平的三点建议 2016年中考语文总冲刺:文学作品阅读 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讲析 阅读教学的几个关注点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 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文学作品阅读 学好初中语文的三点建议 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文学作品阅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品析性考点 高考语文议论文的阅读题答题技巧 2021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复习建议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给青年语文教师的读书建议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一学习:文言诗歌学习三个建议 2014福建高考作文点评:空谷 古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三个入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之品析性考点 议论文阅读的步骤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建议 语文复习的十个建议 语文复习的建议 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技巧:怎样答好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汇总 高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模块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议论文阅读 备战2014年中考语文的建议 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复习备考建议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作者作品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常见考点 2021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作者作品 小升初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 作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类考点解析 语文备考建议六步骤安排温书迎高考 小学语文复习的重点难点和复习建议 中考复习: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性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议论文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三)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四)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五)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六) 传记作品的读法 高一周末学习计划及复习建议 小升初文学常识高频考点:战国时代作家作品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一)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七) 小学生暑期计划建议 2016年中考语文冲刺:议论文阅读 2015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2016高三语文复习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建议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议论文篇(二) 初中生议论文阅读技巧最新 议论文阅读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作家作品 2014高考作文题:空谷(福建卷)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6大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考点及常见题型简析 议论文阅读答题方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议论文阅读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2016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析 初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指导 复习建议 宋代文学作品 唐代文学作品 暑假学习生活表及建议 中考语文复习笔记:议论文阅读技巧解读 两汉文学作品 2011年语文综述及2012年备考建议 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 关于拓展阅读的几个误区 2016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 作者作品 中考语文知识点:历代作者作品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技巧必备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分享(议论文)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议论文写作技巧 “激发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核心考点:现代文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议论文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中议论文作文素材 2017年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备考建议 议论文写作指导:明论证思路清晰 品议论语言严谨 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议论文写作技巧 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