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中考语文实词虚词考点解析

小编:

很多学生以为初中不考语文语法知识,又不是英语语法。但是近年的中考语文题还是或多或少得涉及到语法知识。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中考语文实词虚词考点,以方便大家参考。

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连词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熘)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唿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希望大家可以学会中考语文实词虚词考点.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考点虚实结合详解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备考:虚实结合详解 中考语文考点:古诗中的虚实结合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分析:“以” 2016年中考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分析 实词和虚词详解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知识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的虚词2021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字词) 2017中考语文常考考点:文言文虚词复习 2017中考语文必考考点:文言文虚词用法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实词2021 语文文言文中考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解析 2016年中考语文古诗中的虚实结合考点辅导 2014中考古诗词阅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六)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二)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七)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四)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八) 2017中考语文汉字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五)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一) 2017中考语文名著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九) 中考语文文言文高频实词考点(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解析:《荆轲刺秦王》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实战演练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考点解析 2017中考语文记叙文考点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高考文言文虚词全解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背诵默写)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汉字知识)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常用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考的虚词2021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品析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之文言文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解析:成语文化 2017中考名著必考考点解析 2017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指导:文言虚词考点 2017中考语文考点病句修改解析 专家指导高考语文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知识点 2017中考语文考点修辞易混解析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说类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必考考点梳理二:词语考点解读 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六大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复习重点 盘点高考重点文言虚词用法讲解:之 2017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散文阅读的考点解析 专家解析:中考语文名著《论语》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备考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文言虚词 17年高考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常见的文言虚词解析 2017中考文言文通假字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知识点:一词多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文言虚词 中考语文考点通:古诗词赏析方法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常用实词 高中文言虚词的解答技巧分析 中考语文考试文言文精选知识: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其” 从真题中解析高考语文病句考点 2016高考语文20个文言虚词详解 中考语文考点通:古诗词赏析方法 2017中考备考:中考语文修辞易混知识点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资料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2016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32个文言虚词详解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9)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7)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4)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5)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10)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8) 2016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中考文言文《虚实篇》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以 "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而"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6)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语用类考点解析 2016中考语文版古诗词阅读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2) 高考语文必考文言虚词:若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3)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高频考点(1)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者" 历年中考语文失分点解析11:词语的使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答题技巧解析 2016年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烛之武退秦师》重要虚词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之" 中考语文必备古诗词赏析方法考点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用法讲解:则 从真题中解析高考语文病句考点题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点分析及解题策略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辨析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于"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其" 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复习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