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花献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小编:

  【成语】:

  借花献佛

  【拼音】:

  [jiè huā xiàn fó]

  【解释】: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举例造句】:

  李总,今天在老王的家里喝酒,我就借花献佛,先敬您一杯了。

  【成语典故】:

  从前有一菩萨,生于钵摩国,当时他是一位外道的修行者,名字叫儒童。儒童跟著老师学习天文,饱读众书,不管是听到的、或见到的都能马上融会贯通;个性又真实孝顺,国人非常嘉许他。

  一天,老师对儒童说:“你学道各方面都具备了,何不开始游历他方去教化人呢?”儒童回答:“弟子宿生贫穷,没有什么可以报答老师,不敢离开;而母亲又生重病无法医疗,只有靠行乞取药物。”老师说:“你真是孝顺啊!”

  儒童顶礼而退后,开始周游近国,一天见到有五百位外道修行者,集合于讲堂准备一高座。高座者一旦升坐,众人便开始问难,凡是学问渊博,不被考倒的,就赠予他女人及银钱五百。儒童看他们个个智慧浅薄,连问难都不太会问,便向大众说:“我也是修行人,可以加入你们的讨论吗?”大众答应后,儒童便升上高座,并对大众的问难,都能对答如流,所说的道法深远而广泛。于是,大众便异口同声地说:“您的道行高明,可以当我们大众的老师了!”

  此时,儒童却下座顶礼辞退。大众又不约而同地说:“您虽然智慧高人,却是异国之人,恐怕不能接受我们国家的女人,全部换成金钱送给您好了。”

  儒童便回答:“真正有修行的人,是看他的德行;而我所修的更是无欲之道,以道传神,以德授圣,神圣相传,绵延不朽,如此才是真正的继承者。如果你们破坏修道的根本,将来便无后继之人。”儒童说完即行离开,在场的五百位修道人都感到羞耻。

  原本被当做赠物的女人,此时开口说了话:“那位清高的知识,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正仁君子啊!”于是女人马上撩起衣服,徒步四处找寻那位心目中的君子。一路来到了钵摩国,却已经精疲力竭、脚足长疮,便在路旁休息。

  就在这个时候,钵摩国国王制胜在巡视国界,遇到了正在一旁休息、疲惫不堪的女人,便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在路边?”女人向制胜王报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国王听后便喜欢、称赞她的志趣,同时又可怜她流落他乡,便想认她做干女儿,带她一起回宫。

  女人便说道:“我们来自不同的姓氏,我怎么可以白吃白住呢?如果国王您可以给我一份差事做,在下就可以跟著大王您回去。”制胜王说:“那好,你就专门采花来给我装饰好了。”女人便恭敬从命的跟著大王一起到宫中,每天采名贵的花供大王使用。

  其后,儒童回到了钵摩国,却见到路人们不是在忙著填平路面、就是在打扫脏乱,疑惑的他便问路人:“今日国家里是有什么值得庆祝的事吗?”路人们欢喜地回答道:“是啊!定光如来将来我国教化大众,所以举国上下无不欢欣。”儒童听了,便心生欢喜寂然入定,保持心净无垢,知道了佛陀即将到来,于是向路前的采花女子,乞得了五朵鲜花。而此时全国上至国王、王后,下至什民百姓,大家也都排班在道路的两边,儒童更也取得小小一块地方,亲自排班恭迎佛的到来。

  突然,有一喊道:“前方有一条小溪,水流湍急,土石正流得不停呢!”儒童说道:“我若以神通之力,一下子就可填平,但是,大众要知道,真正的供养应该身体力行、亲自去作,才是最殊胜的供养。”便决定不使用神通力,而亲自搬石运土填平溪流。

  就在大众齐心协力地填土时,佛陀到了,而眼前的地有一些却还没有填平!眼见路面潮湿,儒童便解下身上的鹿皮衣盖在湿地上,并用五朵鲜花撒在佛身上供养佛,花絮飘落在空中,佛陀便告诉他:“经过九十一劫,你当成佛,号为能仁如来,所住世界颠倒,父子互相仇恨,国王不勤政不爱民,你得在那里济拔众生,到时候得度者将难以算计。”

  儒童听了心生欢喜,跳跃虚空,离地七仞再从空中而下,用自己的头发铺地,让世尊踏过。

  世尊经过之后,便告诉诸比丘:“我并没有踏过的这块土,因为它是授记之处,至尊无上,只要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应该在此处建造宝刹,其中功德同于授记。”此时,诸天人也都齐声赞同说道:“我们一定会在此地盖宝刹。”当时,就有一位长者之子,叫做贤乾,马上就以一根木柴,插在地上说道:“我已盖了宝刹!”诸天人便欢喜赞言:“虽是凡夫平民之子,却有著圣人之智慧啊!”贤乾于是取出宝物,就地建设宝刹,顶礼说道:“今天承佛陀教化,在此立宝刹,会有什么样的福德呢?”世尊便慈悲地说:“当儒童成佛时,你就会被授记了。”

  此时,佛陀便告诉鶖鹭子:“儒童就是我的前身,而卖花女则是现在的俱夷,长者子贤乾即是座中的非罗夷。”非罗夷一听,立刻顶礼佛足,佛便为他授记:“后当成佛,名为快见。”

  佛说此经已,诸四众弟子,天人龙鬼,无不欢喜,顶礼佛足。

    相关推荐

    借花献佛的意思及故事 借花献佛造句 草船借箭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鞭长莫及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无事生非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飞黄腾达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短兵相接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不逞之徒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刻舟求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草木皆兵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劳苦功高成语故事解释及出处 赴汤蹈火的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百感交集的故事出处及成语解释 分崩离析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论功行赏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万马齐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朝秦暮楚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高阳酒徒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指鹿为马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惩羹吹齑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方寸之地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罚不当罪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老牛舐犊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多多益善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临渴掘井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滥竽充数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画蛇添足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买椟还珠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傍人门户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退避三舍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不合时宜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败军之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妇人之仁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买椟还珠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及出处解释 守株待兔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穷兵黩武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百发百中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不学无术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不寒而栗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兵不厌诈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捕风捉影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当局者迷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放虎归山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管鲍之交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尔虞我诈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乐极生悲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 连篇累牍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如火如荼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害群之马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攀龙附凤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高屋建瓴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不远千里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兵贵神速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伯乐相马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势如破竹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弹冠相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狗尾续貂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各自为政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大材小用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返老还童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捕风捉影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合浦珠还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白璧三献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煮酒论英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凿壁借光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立功立事的成语解释及出处 马首是瞻成语释义及出处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释义及出处故事 不得要领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车水马龙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踌躇满志的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马革裹尸成语释义及出处故事 倒持泰阿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见性成佛的出处 不耻下问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沉鱼落雁成语释义及故事出处 破釜沉舟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众志成城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当务之急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差强人意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后来居上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运筹帷幄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竭尽全力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欲罢不能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不学无术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城狐社鼠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开柙出虎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侃侃而谈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心旷神怡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终南捷径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千万买邻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