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名

小编: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
  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
  《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
  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
  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
  春秋鲁桓公六年(705)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
  (1)不以国
  (2)不以官
  (3)不以山川
  (4)不以隐疾
  (5)不以畜牲
  (6)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122人,昙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
  (1)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2)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3)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15帝,二人复名;东汉13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54帝,4个复名,单名94%,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87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令贴又在这30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
  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
  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
  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
  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
  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
  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
  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
  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
  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
  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氏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姓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字 中国姓氏起源 中国古人姓名中“号”的来源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姓氏起源 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名称来历简介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姓氏用字古读音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姓氏”解释 全国最大三姓氏:李、王、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蔡姓起源 容易读错的姓氏 韩国人与“难”姓村的渊源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2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51~54 姓氏歌笔记一年级下册课文 姓氏歌笔记图片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41~5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1~10 中国古代哲学名言名句汇编:31~40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有多少个姓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古代谚语集锦 中国古代谚语大全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最 中国古代健康养生谚语 布衣——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解说一 中国古代帝王家族称谓 中国古代重要节日介绍 古代名人与酒 古代名人事例 古代名人文学常识 古代名人文学大全 古代书名趣谈 古代官职名称 古代月份名称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歇后语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 中国古代的门簪发展历程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风格特色 中国古代伯仲叔季排行介绍 清明节的来源 “俄罗斯”译名源自蒙古语 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十圣 中国古代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简) 显姓扬名成语解释 我国古代文章体例 中考语文资源:古诗名句重在鉴赏 我国古代女子别称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名句 中国古代的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中国古代大门的颜色有何讲究 我国古代三种纪月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日法 更姓改名成语解释 知音的来源典故 指名道姓怎么造句 中考语文资源: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高考) 无名氏诗鉴赏—水调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我国古代两种纪时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日法 我国古代四种纪年法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七篇 古代四大名著歇后语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歇后语收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歇后语集锦 语文经典积累:中国古籍和名著 四象与分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词的定义、词的来源 三不知的来源典故 愚人节的由来 起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赋的来源 盘点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高三语文必修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结的来历 中有千千结 古代哲理名句作文素材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与天人之辩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传说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