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春节拜年习俗

小编:
TAG:春节 拜年

春节拜年习俗

如果说春节最让人乐此不疲的习俗是什么?那就是拜年。缺少拜年这道风景,那春节的民俗年味就大打折扣。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礼仪形式。年(元旦、春节)这一民俗节日是从周朝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晚辈给长辈拜年的风俗就此开始出现。到唐宋时代,拜年被官方肯定为礼仪之邦重要的民俗,是春节不可或缺的风景。从古至今,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城市乡村、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穿着新衣、打扮入时的男女老少争分夺秒地扮演"拜年"角色,把年味烘托得五彩缤纷、喜庆吉祥。

"礼义仁智信,礼为先",古人教孩子"知礼、习礼、行礼"首先从拜年做起。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会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以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展示各自的礼仪修养。

元欧阳玄《渔家傲》词:"绣榖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认为从初一到十五都是拜年最佳时间。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写道:"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女投笺互拜,曰拜年也。"可见,拜年的民间习俗出现后,人们的重视程度、拜年的方式内容也在"与时俱进",而且一直流传到现代。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除夕晚上,"年"跑入村庄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年"饱食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传说"拜年"由此而来。

有一年,"年"又进村了,人们发现它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当"年"到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燃放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年"被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春节习俗流传开来,并且逐步扩大应用到一年到头各种喜庆活动中。

古时"拜年"固有含义是为长辈拜贺新年,叩头行礼。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向师长、单位领导、同学、同事、战友、同乡、"六亲"、邻居拜年渐成时尚。该去拜年而没去的心里总觉得不妥、不安、失礼。拜年的目的也由"尊宗敬祖、行孝祝福",增加了"情绪化"、"功利化"色彩。

古时,大年初一,孩子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衣服、穿新鞋、戴新帽,梳妆打扮后首先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带有行孝、讨好、讨赏的意味,让长辈新年第一时间就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吃过早饭,小字辈随父母或哥姐出门去走亲访友,碰到熟人一般都要抱拳问"新年好"。给宗亲长辈拜年,一般行跪拜礼,给师长拜年,一般说"给老师(前辈)磕头了",现代不一定真行磕头礼,抱拳作揖"言到为止"。给朋友、同事、邻居拜年,一般也行抱拳作揖礼,而且这种礼节形式成为春节拜年的标志,大人会做,现在孩子也心领神会。

初二、初三一般到岳父母家及族长和叔、姑、舅、姨等长辈家拜年,一般要带些敬老礼品,有素养人都不追求礼品奢侈豪华,一串水糕、一串冰糖葫芦,一盏灯笼、一挂"中国结"都行。拜年时主人、客人都不讲究礼品贵贱,重视的是礼节人情。

五六十年前,我也曾无数次登门当面给长辈拜年,其情其景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到长辈家,首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依次跪拜。许多长辈除夕夜就在堂屋铺红毡,蒲团上垫包被,准备接受晚辈的磕头礼拜。晚辈毕恭毕敬磕头后,长辈会不失时机说些夸奖的话、寄予厚望的话,并把早就准备好的红包(用红纸包着压岁钱和糕点糖果)赏给晚辈。古代讲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们得到长辈的压岁钱可以保平平安安度过一年。拜年后,有的长辈要留晚辈吃糖果、吃饭、玩耍、聊天等,黄昏时才让"打道回府"。许多长辈以给自己拜年人数多少来预测新年"喜气、福气",向他们拜年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

现代给领导拜年、给朋友拜年和感谢性拜年比较盛行,这对联络感情、加深友谊十分必要。人们借拜年之机回顾友谊、检讨失误、商恰工作、表达谢忱,平时不太好说的话,平时理不清的问题,此时讲出来,对方都感到"礼到人不怪"、通情达理,恩怨情仇就此一笔勾销。这个过程一般不宜太久,该想表达的心意说清了,寒暄几句客套话就可告辞。"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串门式拜年也有必要,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时没有多少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见面抱拳道喜,或登门贺喜,在屋里坐一会即可,无甚过多礼节。即使过去互相有得罪的地方,有点恩怨过节,通过拜年即刻烟消云散,甚至互相检讨、请求原谅,出现"不打不成交"的感人场面。这样邻里互动拜年,对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大有裨益。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古代盛行当面拜年、红包拜年、写信拜年。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科技发展的今天,手机短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电子邮件拜年、鲜花邮寄拜年、视频拜年、网上拜年越来越流行,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拜年民俗的多样化、便捷化、科学化。

    相关推荐

    春节拜年十忌: 春节的习俗 春节过年的习俗谚语 鸡年春节习俗谚语大全 春节贴福的习俗 春节贴画鸡习俗 春节的由来与习俗 春节习俗谚语集锦 鸡年春节俗语大全 鸡年春节民俗谚语 春节放鞭炮和拜年的来历 春节习俗童谣谚语集锦 春节过年的谚语俗语 春节习俗中什么时候祭灶 关于春节的习俗谚语大全 鬼节习俗 春节的俗语谚语 立春的习俗 小年习俗介绍 贴春联 七夕节习俗作文 七夕节风俗习惯 七夕节习俗作文 七夕节的习俗 春分习俗介绍 春祭 传统习俗中春节前有哪些活动 七夕节习俗作文 七夕佳节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俗语谚语 春分习俗介绍 吃春菜 2017春分的习俗 元宵节习俗——偷菜节 春分习俗介绍 送春牛 中秋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万圣节的习俗 感恩节的习俗 七夕节习俗作文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劳动节的习俗 礼节习俗与传统节令 七夕节习俗作文 山西七夕节风俗 我国清明节习俗 关于春节的俗语谚语集锦 除夕的习俗 贴春联 七夕节习俗作文 七夕节 春分习俗介绍 竖蛋 立春习俗谚语大全 元宵节习俗——迎紫姑 中秋节的习俗介绍 七夕节习俗作文 乞巧七夕的习俗 七夕节习俗作文 山东各地七夕节的风俗 元宵节习俗——走百病 父亲节由来与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介绍 清明节的习俗谚语 中元节的习俗介绍 清明时节习俗谚语 2017习俗故事:春分竖蛋 立春的习俗谚语大全 有关春天习俗的谚语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三) 24节气大寒习俗谚语 元宵节习俗——送孩儿灯 七夕——中国情人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四)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一) 雨水节气的习俗谚语 七夕节习俗作文汇总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一)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二)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二)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 中秋节歇后语集锦及节日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三) 清明节的习俗介绍(五) 泼水节的习俗介绍(四) 春分习俗介绍 五篇汇总 春分习俗介绍 粘雀子嘴 关于春分立蛋习俗故事 重阳节活动 各地的习俗 [文学常识]清明节的习俗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三) 雨水节气习俗谚语大全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中国情人节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一) 大雪节气习俗谚语大全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四)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六) 春节话春联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观灯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五)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七)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谚语 谷雨节气的习俗介绍(二) 乞巧节风俗 关于立春习俗的谚语大全 2017年大寒节气的天气、谚语、习俗汇总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耍龙灯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猜灯谜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放烟火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踩高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