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
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
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
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
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 (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
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一、含义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二、抒情的分类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2、借景抒情 是指诗人将自身要抒发的感情或表达的思想寄寓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张可久的词:“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与景高度统一。
3、托物言志 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骚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4、用典抒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叫做“用典”。用典恰当能以少量文字传递丰富的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 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语典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在于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过春风十里,尽葬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 “春风十里”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莽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5、借议论来抒情 如杜甫《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纤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柞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八句,除第二句外,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
6、借叙事来抒情 如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结尾两句叙事,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7、借古抒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的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祈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目前去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 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2002届世界杯足球赛 (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 意思不明)
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
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编者按】众所周知,标点符号是建筑文章这座大厦必不可少的材料,它能使书面语言在表达意思上更加准确、鲜明、生动、简洁,甚至起到语言不能起到的作用,这一考点已经有5年未列入全国高考语文考试范围
1. 概数中间加顿号。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5题A项: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例如句子:
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 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例如:
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3题D项: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非疑问用问号。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6题B项:
上一篇:高考专项字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