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祖国山川颂赏析及语言特色

小编:

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吧。

《祖国山川颂》赏析:

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是一篇饱含深情、歌颂祖国的抒情散文。它用饱满的热情,华美的辞章,热情讴歌着祖国的山河,抒写着对祖国深挚的热爱之情。

华辞丽章首先表现在描述的对象上。

作者赞颂祖国的山川,既有概括性的整体感受,又有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还有自己生活的细节。如概括性的,“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以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具体展现,是从整体上展现不同季节祖国山河的美丽。而“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则是祖国山河的集中典型的举例,因为它们是令我们自豪的壮美河山的代表。而对扬子江、黄果树等地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对家乡门前小溪的描述,则是从切身体味上,从细节中展现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

整体、部分以及细节的多层次、多侧面展现,使得作者对祖国山川的歌颂既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是文章深切动人的主要原因。

华辞丽章其次表现在选用的词语上。

恰当地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很好地描摹情状,展现特点。如写祖国曾经的苦难,作者选用了“(狂风)扫荡”“(冰雹)打击”“(霜雪)封锁”“(大火)烧灼”“(暴雨)冲刷”“(炮弹)轰击”,不同对象搭配不同动词,使语言严谨准确,又富于变化,突出祖国曾经遭受过的重重灾难。写夏天清晨劳动的姑娘,作者选用了“踩着(露珠)”“走到(小溪边)”“汲满(一桶水)”,三个连续的动词,活化出当时的情态,展现出淳朴劳动者的美丽。而“澄澈的(清溪)”“沸腾咆哮的(瀑布)”“波平如镜的(湖泊)”“飞流急湍的(险滩)”等词语,绘形绘声,写态写势,形象写出了长江在奔流过程中无尽的变幻。“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是作者山顶所见,因对象不同,词采各异。

而整散结合的句式,也使行文富于变化,更好地表情达意。如写长江,写黄果树瀑布的这两段,行文时整时散,节奏有快有慢,动心骇目,摇曳生姿,曲尽其妙。通过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借具体的景物,展现着对祖国饱满深挚的感情。

华辞丽章还表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或单独、或综合使用。如“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是拟人;“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是比喻;“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沼泽变成了明镜般的湖泊,险峻的山峰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愿供奔走”,是排比和拟人;“脚下是苍茫的云海,云海的间隙中是缩小了的村镇,是游丝一般通往天边的道路”,是顶真和比喻。丰富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更好地服务于展现祖国山河美丽的主旨。

总之,辞章的华美是内心饱满情感的外化,正是因为感情真挚而充沛,作者才会调动自己丰富的积累,尽力寻找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去讴歌,去赞美,去感受,去体味,也才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和热爱。

语言特色:

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清新雅致

语言的魅力首先来自修辞的艺术功力。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有力、清新雅致。

1.比喻

比喻修辞的运用主要在于选用贴切新鲜的喻体。本文的喻体新鲜独到,准确传神。如“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蔚蓝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这里的“轻纱”“碧玉”“微笑的眼睛”就很形象贴切,分别写出了羽云的柔美、天空的澄澈、桥的亲切可人等特点,若把羽云写成像棉花团、天空像湛蓝的海水、桥的两孔像是人的两个鼻孔,不仅不恰当,更毫无美感。喻体的美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

2.拟人

作者发挥想象力,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使语言情深意浓,有神魄活力。如作者写春天的生机时,说“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昆虫们“正在以人们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写夏天的清晨时,说“云雀在天空歌唱”,使我们仿佛听到云雀美妙的歌声,惬意的凉爽浸透全身;写太阳,不说“红彤彤的太阳”,而是说“红光满面的太阳”,好像太阳是位鹤发童颜的老公公,可亲又可爱;写秋天的美丽,尤其有诗的韵味,“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这里的“倦意”一下子把大自然写活了,写出了大自然的节律变化,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3.排比

大量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本文语言的繁丰之美与气势雄壮之美。如第四段,写祖国疆土的辽阔,“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整齐的句式,一气呵成,把丰富的内容一笔带出,有大气包举之势。第二十六段,写扬子江的涛水,“它在成长,在变幻,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这里一波三折地写出了扬子江变化多姿的壮美,仿佛是一首回旋激荡、雄浑博大的交响乐。此外,本文的第五段、第六段、第十一段、第二十九段等都是整段运用了排比句式,势若千里,气贯长虹,都给人以旋律强劲的美感。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融入大量色彩描写,使语言绚丽夺目

现代作家刘白羽说:“没有色彩就没有艺术,色彩是构成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以画著文”,使语言有绘画之美。如歌唱祖国大地焕发生机的描写:“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壑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这里用不同程度的绿色绘出了一幅富有鲜明层次感的三明治式的“绿色海洋”图,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对祖国四季风光的描写:“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又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这里运用多种色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祖国四季风光的美丽动人,词语的色彩感极强。

文中还有“绿色的苍苔”“碧油油的春草”“青青的草色”“银色的小溪”“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碧绿的海水”、“白茫茫的浪花”“蔚蓝的天空”“半透明的碧玉”“悬空的彩练”……这些像一幅幅绚丽夺目的风景画掠过我们的眼帘,美不胜收,达到了“文中有画”的艺术效果。正如丹纳所说:“文学作品是容不得抽象观念的,应该所有的思想都是形象,所有的字儿都能唤起色彩鲜明的形体。”

三、创造性地炼字炼句,使语言活色生香

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本文作者在锤炼字词方面造诣颇深,常常让人拍案叫绝、啧啧称奇。

在动词的锤炼上,更是活色生香。如:“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这个“曳”字就把“羽云”“微风”的质感和动作的柔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了。“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这个“踮”字将“每一棵树”动态化、拟人化,赋予了“每一棵树”人的思想情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正翘首以待的热切的神态。“太阳就睡在我们脚下”,一个“睡”字很传神地展现出画面的安详和环境的静谧。还有,“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拥吻着每一个树梢,它的笑是金色的”“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这些精炼的词语――“拥吻”“蹒跚”“颓然倒下”“捧出”“掩映”“披覆”――将大自然描绘得活力无限、出神入化、神采飞扬。

文中还用精炼的形容词描摹情景,将客观情景写得栩栩如生,形神兼具。如“登上最后的顶峰,周围是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

大量的叠词,使语言有旋律之美,如:“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光秃秃的群山”“青青的草色”“白茫茫的浪花”等都增添了语言的无限活力。

四、活用吸纳诗词意境,使语言诗情与哲思兼具

作者黄药眠是以创作新诗走入文坛的,后来成为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金顺先生点评他的散文时说:“黄先生以诗人来写散文,他的散文总是充满了诗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本文有不少地方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1.有的语言对仗工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诗的韵律感

如,“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

2.有的语言富有诗的画境

如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彩练”就让人联想到谢�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美丽画面;“静静的群山,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让我们想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隽永意境;“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让我们想到晏殊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浪漫情趣;“流水一去是决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望故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不正是化用了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吗?

3.有的语言还融合着诗情和哲理

如,“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一语道尽宇宙永恒而人生无常的宇宙观,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有“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等,对“草”的意象作了形象而深蕴的哲理性概括。古人认为“芳草”一直长到天的边崖,挡住春天的归路。辛弃疾就说:“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草”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所以作者说“草”比“花”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

综上所述,本文的语言既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既优美生动,又清新隽永。

    相关推荐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祖国山川颂》 赏析:《我的空中楼阁》语言特色 歌颂祖国的成语大全 关于歌颂祖国的成语及解释 赞颂祖国风光的谚语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写作特色分析 关于歌颂祖国风光的谚语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知识点:《祖国土》 描写祖国山河的成语 高一文言文《游褒禅山记》赏析 九年级《变色龙》语言特色 赞美祖国河山的成语 高一知识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特色鉴赏 《商颂·烈祖》原文及翻译 描写中国特色的谚语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山行》赏析 初一语文上册《蔚蓝的王国》知识点赏析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解析:说明文语言特色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解析:说明文语言特色 描写祖国山河的成语集锦 高一知识点《蜀道难》特色鉴赏 高二语文杜甫《蜀相》赏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写作特色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项链艺术特色 高一知识点《再别康桥》特色鉴赏 高二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二) 鲁教版语文初三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 初二语鄂教版文上册金色花知识点 2016学年高三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谈中国诗》原文赏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寡人之于国也》特殊结构 二年级语文上册蓝色的树叶知识点及练习题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诗歌赏析 高一知识点《宇宙的边疆》特色鉴赏 高考议论文精彩语段赏析(二) 高二语文上册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写作特色介绍 特殊的词语家族分析—色彩词 高一文言文《采薇》赏析 初二语文上册知识点: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国风艺术特色 屈原《橘颂》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2017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特点分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囚绿记》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知识点 高二语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赏析 高一知识点《咏怀古迹(其三)》特色鉴赏 高一语文下册《塞下曲》古文赏析 高二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一单元词语解析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荷塘月色知识点 高一知识点《记念刘和珍君》特色鉴赏 高一知识点《林黛玉进贾府》特色鉴赏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三语文上册知识点复习:必修二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赏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重要知识点:《咬文嚼字》赏析 苏教版初二语文始终眷恋着祖国核心知识:上学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初三上册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古文鉴赏 语文版高二语文下册《劝学(节选)》知识点:课文内容赏析 高一语文资料: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 赏析 初二语文上册语言积累与运用 二年级语文课文村居原文及赏析 初二上册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人教版 苏教版高一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 高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阿q正传》赏析 修辞美、语言美、映衬美——《荷塘月色》美点赏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二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三) 高二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一) 高二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五)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诗歌语言特色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诗歌语言特色 高中文言句式的特点全解析 高一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二) 高二上册语文学习计划(四) 高三上册语文学习计划(二) 高二语文上册师说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重难点分析 2017年高考文学常识:临川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指南录后序字词解析 中国历代诗词名家风格特色 苏教版高一语文《荷塘月色》知识点:写作特色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临川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初二长春版语文上册游山西村知识点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章节知识点:《边城》课文赏析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书愤赏析 池上的诗意及赏析 沪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石壕吏课文赏析 山止川行成语的意思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记叙文语言特色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初中一二册) 中考语文必备知识考点:诗歌语言特色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