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综合知识

中国姓氏起源

小编: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欢迎查看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姓氏名 字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1/3 123下一页βҳ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欢迎查看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姓氏名 字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2/3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公元627年,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公元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苏联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

中国呢,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相关推荐

    中国姓氏起源与四大姓 姓氏起源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氏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姓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字 中国古代姓氏来源——名 蔡姓起源 中国姓氏的的形成 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姓氏”解释 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全国最大三姓氏:李、王、张 中国古人姓名中“号”的来源 高考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中国古人的姓氏字号 容易读错的姓氏 姓氏用字古读音 韩国人与“难”姓村的渊源 姓氏歌笔记一年级下册课文 姓氏歌笔记图片 中秋起源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 酒的起源 中国有多少个姓 汉字的起源 风筝的起源 汉字“降”的起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诗歌起源 古代印章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传说 愚人节的由来 起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口技起源 起源的近义词是什么 物种起源导言生字词整理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传说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世界湿地日介绍 节日起源 《〈物种起源〉导言》生字词整理 中 華 百 家 姓 一 覽 10.达尔文简介及《物种起源》的意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 “走近姓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内涵详解 源于三国的歇后语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千年“百家姓” 初一上册语文知识点: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 “百家姓” 排序 高三重点语文知识点: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 “端午竞渡起源”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显姓扬名成语解释 高中苏教版必修三语文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和氏》全文详细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季氏将伐颛臾 此起彼伏中有反义词 更姓改名成语解释 中考文言文《冉氏烹狗记》全文详细翻译 一起一起造句大全 指名道姓怎么造句 无名氏诗鉴赏—水调歌 源源不绝怎么造句 源自《论语》中的成语 中考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语文必背:《桃花源记》 中国竹子 中国谚语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杨氏之子原文及翻译 《送杨氏女》原文及翻译 不起眼造句 起行的造句 美国人反对否定"中国龙” 源源不断的近义词 成语闻鸡起舞 起哄的同义词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三单元物种起源导言知识点 中国酒文化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诗词赏析题集锦 “美国掀起’书法旋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闻鸡起舞造句 起初的同义词 起先的同义词 初三文言文:和氏璧作品鉴赏 西师大版三年下册《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相关资料 趣味中国历史 中国谚语俗语 起初的反义词 起码的同义词 《百家姓》缘何“赵钱孙李”开头? 古代对老百姓的35种称呼 指名道姓的近义词是什么 中国文学之最 中国农业谚语 中国谚语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老话谚语 中国鬼节传说 中元节 中考试题资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