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七“科举教育”

小编:
1,科举考试程序

⑴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⑵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等经科试合格,方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可于次年春进京应会试,即便会试没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⑶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乡试翌年,即丑、辰、末、戍年春季,举人汇集京城,先应由礼部举行的会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⑷会试后贡士再应由皇帝亲自御殿覆试、决定取舍、等第的殿试,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后释褐授官。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亦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科举考试是取士之制,学校教育是养士之法,选才有赖于育才,两者互为依存,密不可分。

学而优则仕,1300年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学校的学生,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踏上仕途,科举考试操纵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科举是学校的教育目标,考试内容即学校的教学内容;取士标准就是学校的培养标准,学校追求的是中举及第。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科举成为整个教育的重心。科举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勤奋读书的热情,读书人数急剧上升,中央官学、州县学、书院及各种私塾空前发展,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的提高。

2,古代的学校教育

学校在我国出现很早,传说夏代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所以在先秦,学校有时称为“庠序”,如《孟子》说“谨庠序之教”。周代以后,学校的设置日益完备,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从公办到私立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办学模式。

⑴中央官学

中央官学是朝廷直接设立和管辖的,旨在培养各种统治人才的学校。主要分为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专科学校(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和贵族学校(弘文馆、崇文馆、宗学、旗学等)。唐代中央官学繁盛,制度完备,南宋以后渐走下坡路,逐步衰败,已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名存实亡。清末,被学堂所代替。

⑵地方乡学

从汉代起,地方上普遍设立乡学,此后日益完备。到唐代,对学校的教师、学生名额、招生对象、学习内容等,都有明文规定。

⑶书院

书院是教育、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文化传播、普及文化和宣扬教化的基地。唐宋期间以私人创办、私人讲学为主,元明时官方加强了控制,到了清代基本官化。千余年来,书院与科举关系密切是长期的、普遍的,而较不重视科举的书院是短时间的、少数的。书院也因科举盛而产生,随科举废而消亡。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应天府书院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⑷私学

私学是古代民间私人办的学校,始于春秋时期。有家塾、经馆、精舍、私塾、村塾、冬学、蒙学等。私学的教学主要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的准备。史书记载孔子最早兴办私学。《王冕读书》中“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的“学舍”,就是这类学校。

3,古代学校教育的课程

我国古代最早进行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即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六门科目: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的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诸子百家纷纷办学,宣传各自的思想学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为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子弟进官为吏开辟道路,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思想和人格限制。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不仅社会思想受到钳制,而且形式上的创造性也被扼制。到光绪31年(1905),清政府废科举开学堂。

附录:

古代启蒙教育读本有:《童蒙训》《弟子归》《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一“文化中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六“节庆民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九“图书典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1,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二“天文历法”(3)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一“衣食住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二“音律度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十三“战争刑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四“姓名字号”附录2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科举制度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科举制度文化汇编 古代科举文化专用词集释 古代文化常识之【春秋战国】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二 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 古文化常识最新 中国古文化常识 古中国的科举制度 古代科举简表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之【汉代乐府诗】 古代文化常识之晚唐诗坛 古代文化常识3 古代文化常识2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七篇 古代文化常识1 古代文化常识之屈原和楚辞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职官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地理 中国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精品 古代文化常识之司马迁和史记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课外知识之科举 古代文化常识 文史典籍 浅谈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科举制度 作文素材:中国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最 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古代十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100句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古代文化知识 汉字简化利于中文教育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饮食器用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文史典籍 古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目录辞书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音乐文娱 [文学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2016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古代地理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音乐文娱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漫谈背诵 中国古代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2017年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人的称谓 备考2014高考语文文学常识积累之中国古代文学 歌谣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高考) 小学语文课外常识—科举词语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地理 中国古代文学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古代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 中国古代的地理特殊称谓常识 四象与分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小学语文常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科举制度改革 2016年高考语文知识之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官职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青楼文化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科举制度完备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一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二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三 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 二十八宿-星宿-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 高中语文古代常识知识点之人的称谓 2017年中考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饮食 古代书名趣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构想 星宿与星座详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