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关于拼音化的几个争论和误区

小编:

汉语的拼音化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争论颇多,难度很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语的拼音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人们在汉语文字拼音化方面的努力都主要放在“拉丁化”上,因为,以拉丁字母对汉语进行转写在今天和将来都为大量场合所必需;但问题是,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不容回避地暴露出来的功能缺陷使它无法完全胜任今天乃至将来的需要,所以有必要(甚至是迫切的必要)对之加以改革。

汉语的拉丁化运动近百年,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国际场合,我们的人名、地名都用拉丁字母拼写;即使在国内,使用汉语拼音或汉语拼音缩写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拼音化不能成为发生在一代人之间的“大手术”。突然完全放弃汉字,形成一个断层,没有群众基础,是绝对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尽早跨入一语双文的阶段,让拼音化文字与汉字兼容并存,平滑过渡,它甚至可以比当年推行白话文和简化字更少社会冲击。在大量的实践中,一些现在看来似乎“无解”的问题,也许将来会显得微不足道。

至于文化上的担心,这在当年人们强烈反对白话文的时候就存在,从观点到理由如出一辙,结果到今天天也没塌下来,而且中国的面貌还是离传统越来越远。

我认为,如果今天继续使用汉字是为了延续文化传统,则汉字何必简化?在中国人已经知道了更先进的拼音文字的现代,大刀阔斧地简化汉字其潜意识是对拼音化缺乏信心和决心,而并不构成一种大的文化进步。

文字改革本来就是百多年来中国打破封闭,与先进文化接轨的努力的一部分。在最近20年的对外开放中它反而裹足不前,其中一个因素不能不说是由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华人文化圈的反作用。后者的确吸收了大量西方先进文化,但同时也普遍顽固地保留了中国文化的许多落后面,如风水、关公、财神等,如果认为那也是先进的东西,那就太缺乏文化判断力了。

不过现在看来几乎所有拼音化的反对者都缺乏语言学常识,实际上缺乏语言学常识正是他们反对拼音化的原因。比如在语言和文字的关系问题上,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将后者凌驾于前者之上。

对于拼音化, 我认为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汉语的拼音化而不是汉字的拼音化;

尽管许多单字意义丰富并构成大量词汇,但对大量只在多音词中有意义,或原本是单音词、但现在主要以多音词的形式出现的字,完全没有必要一一加以异拼定型。

二、采取分词连写方式和建立必要的词法标准;

三、拼音化的宗旨应当是立足当代、面向未来。

拼音化是因为汉字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文字的要求,更会桎梏将来的发展;没必要、也不应该去尝试将汗牛冲栋的古籍拼音化。对于古籍的保存、古文与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仍可以通过汉字。

有些人士认为汉语拼音化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同音词的区分,于是致力于设计一套以附加字母来“表意”的标准。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首先这是一个难以达成的目标,其过程和结果势必充满见仁见智而又彼此冲突的主观性,理论上说会产生出无数套而不是只有一套方案,而终究不会落实成一个真正的标准。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尚不在于此,而是这样做对汉语的未来发展没有益处,只有害处。

现代汉语以多音词为主,而同音词的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实行拼音化后,同音词的问题更可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举个例子:“联接”和“连接”二词既同音又同调,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完全是一种文字形式上的叠床架屋;再如,谁能明白老师口里“期中考试”与“期终考试”有什么不同,看到这两个字以后才能明白,拼音化后人们就会用“期末”而不用“期终”。使用表意文字、尤其是在书面使用时人们会忽略这类问题,若使用表音文字,反而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这对汉语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事实上,同音词在上下文中一般都不成为问题。英语中就有大量一词多义的单词,有谁见过西方人为"china"一词究竟是指中国还是指陶瓷而争论不休?在极端的情形中,倘若世界上真有什么语言在达意方面有系统障碍(汉语尚不属于这种情形),那么显然就应该在语言的本身而不是在文字的表面找问题。在汉语中,对某些可能造成严重理解障碍的局部歧义的问题的根本解决,亦应是在现代汉语可用资源的框架内促使实际语言产生健康的改变,而不是专事在文字形式上叠床架屋(当然,对一些极个别的,语言本身至少在相当时期内无法提供解决但又十分常用的个案,如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亦不妨在文字形式上做出某种特殊的安排)。可以预见,汉语文字的完全表音化将十分有助于促进实际的语言本体在必要时产生积极的词汇变化,而消极地提供“表意”符号只能为汉语在传统汉字的腐蚀下久已滋生的惰性继续提供温床。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声音符号体系,文字是依附于这种声音符号体系之上的。语言的本体存在于口头而不是书面,一种语言在说和听时没有系统性的障碍则用语音文字忠实地再现出来也不会附生出系统性的障碍。单就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而言,如果人们在声音媒体上可以象大家日常那样毫无理解障碍地接受新闻、评论、小说、诗歌等各种现代书面语内容,则这种书面语也完全能够可靠地用语音文字的形式被写和被认出来,不必在文字内部再使用一套人为的拐杖加以支撑。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听得懂就能看得懂。如果听不懂,排除非正常的因素,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方言障碍。就汉语而论,解决办法是掌握普通话,这决不会比掌握汉字更难。的确,为什么不把学习汉字的精力用在学习普通话上呢?二是时代错位——所用语言根本不是现代语言。这一点大概对任何其他语言都不构成问题,因此也谈不上解决。比如,说英语的人想都不会想到应该为自己看不懂中古英语而不安。只有汉语,当年推行白话文的时候不少人不安了一次;将来若果真要实行文字拼音化,想来会面临更多的人的更多的不安。

中文采取分词连写方式和建立必要的词法标准,不是新想法和新发现。早在1958年中国政府颁布《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时候,中国信息学和语言文字学的科学家前辈们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建立了现代汉语拼音和分词连写结合的发展蓝图,六十年代完成的《现代汉语词典·试行版》就是一个代表作。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汉字信息熵的基本工作完成、拼音方案和分词连写结合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并且,这些工作也开始跟计算机中文输入的研究项目联接起来,其中包括如何利用信息熵技术来优化中文字库、词法标准和输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试验中,拼音方案和分词连写结合并用的方法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以拼音分词为基本参照的语言文字工具书的雏形形成,为单字堆积的汉字书写方式向分词连写方式过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代汉语如何采用分词连写的蓝图开始变得更加清晰。这些成就是中国许多科学家几十年艰苦努力的结果。如果按照已经获得的成就和思路发展下去,那么,中文信息产业的基础建设就不会象现在这么被动。然而,有两个事件误导了中文信息产业和软件工业基础建设的发展,使中国耽误了十多年的时间。 第一件事情是盲目批判和极端民族主义。70年末期和80年代初期,为了拨乱反正和转向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政府对60年代和70年代的一些错误做了批评和纠正。然而,有些人盲目地把那个时期的正确东西也批判了,中文语言文字改革工作是其中最大的受难者。在各种盲目批判中,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笼的“汉字优越”论是最突出的一个代表,其基本内容是:汉字可以见形知义,不需要声音转化;汉字信息量大,比拼音文字优越;学习方块汉字使人有更高的智商;传统汉字是“世界第五大发明”,是“国际文字”,写出来大家都认识;二十一世纪是汉字的时代;“汉字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搞汉语拼音是全盘西化和消灭中国文化,等等。借助这些违反科学基本原理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东西,搞“汉字优越”论的人利用各种渠道发表了大量文章,甚至组织研究会和开办杂志,召开所谓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将80年代中期以前几十年的中文改革工作和成就通通称作“左倾路线的产物”而给以全面否定。 “汉字优越”的思想来源是本世纪初反对中国新文化和白话文运动的“国粹派”。1986年前后,“汉字优越”论开始形成组织,1989年浮上水面,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公开批评和对抗中国政府的正确政策。“汉字优越”论蔓延了十年多,对中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认识造成极大混乱,结果,汉字书写出现简体和繁体混写的局面,现代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遭到破坏,违反中文语言文字基本规范的现象到处泛滥,使原来稳步发展了几十年的中文改革事业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我认为,所谓表意文字适合于跨语言(包括方言)使用的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谬见。事实却是,就在中国的周边,今天从马尼拉到加尔各答受过教育的人们跨语言使用的文字都是英语拼音文字。如果那种谬见成立并且具有普遍性,则曾经拥有最悠久历史的巴比伦楔形字或古埃及圣书字早就应该先入为主地一直至少在中东地区跨语言使用至今了。从另一方面看,认为汉语方言分歧严重必将使其无法有一种统一的拼音文字的看法也是毫无根据的。根据那种逻辑,首先白话文在中国就行不通,因为每个方言都把各自的“白话”写成“文”,汉语还能有统一的书面语吗?而事实上今天在中国从南到北不论人们所讲的是何种方言,人们所写的汉语基本都是北方方言。比如说,除特殊场合,上海人就不会将自己的“白话”写成“文”,写出来反而会使他们极不习惯。香港人写国语的场合也远远超过他们写粤语的场合,尽管许多人根本不会说国语。白话文推行多年,并未造成汉语书面语的分裂。同样,拼音化也不可能造成汉语文字的分裂。

有人说:“不要认为中国现在落后,就要废除汉字。如果你们生在古代,会让全世界都学汉字的。”

我也认为即使汉语文字现在实现了拼音化,也不等于中国就摆脱了整体的落后。同理,即使中国人将来在使用汉字的同时照样实现了现代化,也不能证明汉字就是丢不得。中国有一半人口都是小脚的朝代也曾是世界第一强国,这也不能证明小脚就是好东西。文字改革就好比现在大家都是小脚,那大家就都把小脚继续留着,不必剁掉换成大脚。但我们不应该再强迫后来者也都一律留小脚,以后应是大脚小脚自由选择。不幸的是,直到今天汉语文字的现实一直都是人们除了留小脚,别无选择。今天中国的儿童在受教育之初普遍都可以用学到的拼音自然、方便、没有障碍地进行表达和交流。旋即,占支配地位的成人世界便以其僵化的文化既得利益及文化惰性强压下来,扼杀着这种积极和健康的趋势于萌芽状态,一茬又一茬,到头来,学了拼音只能用来查字典。这里说它是一种精神缠足,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说原始时代的人们发明了汉字算是他们的智慧的话,到了21世纪的今天,当全世界的其他人类都在使用更理性、更科学和更进步的拼音文字的时候,独有那五分之一的人仍在亦步亦趋地依样画葫芦,便是这些人的愚蠢了——而且须知,他们在亦步亦趋的时候,他们的脚比其祖先缠得更紧。

(本文有部分内容引用了其它拼音文字改革者的思想和资料,在此一并感谢!)

附:拼音化方案

关于汉语的拼音化,目前已提出了很多方案,

guanyuv han'yuv de pinyinhua',mu'qanv yiv tivcu le henvduo fangan',

围绕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改革居多,其原因不言自明。

weivrao' xan'xinv han'yuvpinyin fangan' de gaivgev juduo,qiv yuanvyin bu'yanvzi'minv.

但这些方案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

dan' ze'xe fangan' ziv jevjuev le yibu'fen wen'tiv,meivyouv zuazu' wen'tiv de hevxin,

谈不上是一揽子解决方案,有些还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拼写过于复杂)。

tanvbu'sang' si' yilanvzi jevjuev fangan',youvxe haiv yanvsen cu yixe xinde wen'tiv (bivruv pinxev guo'yuv fu'zav).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汉语拼音化文字有着诸多的内在缺陷。

其一是四声的标注方法。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在互联网时代遇到了严峻挑战,虽然用作汉字注音曾是完全胜任和成功的,但问题是如将它作为汉语拼音化文字,缺陷主要表现在它无法以文字式的方式来表示四声音位,这样做书写极为麻烦,且造成了打字上的障碍。四声的书面缺省令理论上的语音表达功能弱化了至少三倍(如以词组论,则二字词为十五倍,三字词为六十三倍!)。

其二是四声中的2声和3声在实际拼写中不好把握,容易出错;

其三是有些音的拼写过于冗长,不够简练(如zhuang);

其四是人们实际上永远都不可能分清楚z c s与zh ch sh、en与eng、in与ing,由此造成拼写上的混乱,这是造成很多人学不好拼音的主要原因,也是汉语拼音化的主要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这里提出对现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改革设计。

本设计原则上避免使用任何字母变体,只用26个通用拉丁字母——这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时代尤其重要;同时在拼音规则上尽量与现行方案相同,使人们不须重新学习,最大限度的提高接受度。

核心问题:对四声的处理

这实际上是一个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拉丁字母资源的问题。

① 合并现行方案四声中的2声和3声;

② 原形默认为1声,后加v为2声和3声,后加'(单引号)或`为4声

③ 取消声母zh、ch、sh;

④ 取消韵母eng、ing;

⑤ 取消韵母“鱼”(u上加两点),“绿”拼作lyu,“女”拼作nyu,其它音不影响;

⑥ 以i为介母的韵母与声母j、q、x相拼时省去i(如iao);

⑦ 可考虑将uo并入o;

⑧ 关于韵母en与eng合并后,只有feng(风)、meng(梦)、peng(碰)三个音不很准确,可保留原形。我个人认为这三个音本来就应为fong、mong、pong;

⑨ 采取分词连写方式和建立必要的词法标准。

    相关推荐

    关于拓展阅读的几个误区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 “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汉语拼音化的先驱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 谈谈拼音化的“同音词”问题 糖化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化妆”和“化装”的区别附练习与答案 关于战争的成语 “几乎”和“简直”的区别附练习与答案 语文学习的误区与盲区 “曾几何时”误用几时休 关于谚语俗语谚语和俗语的区别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拼音知识 几种标号和点号的关系 顶替的拼音解释和造句 方将的拼音解释和造句 阅读教学的几个关注点 冬眠的拼音解释和造句 成语使用出错的几个角度和练习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争论的解释及造句 关于绿化的谚语 争论的同义词是什么 文言文“教”与“学”的误区 虚词辨析常见误区 26个汉语拼音字母分类总结 几个有戈的字笔顺 实词“质”的几个意义 写出几句关于树的谚语 高考生必读:语文学习的误区与盲区 “作”和“做”的区别 “即”和“既”的区别 虚词辨析常见误区 成语判断题误区警示 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谚语里的法律误区分析 拼音方法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一) 雾和霾的区别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之误区与盲区 关于云变化多的谚语 小学语文拼音相关知识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三)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四)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五) 关于宽容的议论文(一) 关于文化的作文素材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二) 关于宽容的议论文(二) 关于宽容的议论文(三) 汉语拼音拼读方法 关于音的同义词 关于春的谚语50个 46个关于雨的谚语 总结带有百足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总结带有一动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总结带有雕虫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总结带有万状的成语和拼音及解释 辨识几种易误用的常见修辞 汉语拼音表 汉语拼音表 名人论竞争的句子_写作素材 两个关于黄河的谚语 关于天气的80个谚语 关于春天的谚语100个 关于马的歇后语120个 有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 关于和谐的谚语 关于2014高考语文答题的几点建议 关于谐音的歇后语 100个关于成语的谜语 关于节操的个人素材 “灵柩”和“棺木”的区别 培养和培育的区别 音节的拼写规则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朝有几个,宋朝有几个 关于僵化的近义词的学习 关于鹿和马的成语 关于龙和马的成语 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杂文和散文的区别 缺乏和缺少的区别 立冬和冬至的区别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力推行汉语拼音 容易误读的字词正音 十六种标点使用误区辨 五个关于冬天的成语 一个关于口碑的谚语 关于长城的31个谚语 关于谐音双关歇后语 关于和马相关的歇后语 有关战争的诗句 关于猪和狗的成语 正音拼音解释及造句 成语使用谨防语义重复的误区 关于人和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