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重诸多能力

小编:

  


  高考文言文阅读常是考生答题难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在考试中应对呢?专家认为――

  高中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考,面对的当然是具有这样能力的高中毕业生了。这样的“能力”包括几方面呢?在考这些能力时,又如何拉开差距,体现出区分度呢?下面想针对这两点,谈谈看法。

  文言文阅读考查重点

  1.词汇量包括实词和虚词,词汇量的掌握当然越大越好。大到多少呢?其底线就是高中六册所出现的全部实词和虚词。所以复习中梳理一下你应该掌握的实词和虚词在课文中出现过的所有义项。这点上,除有意识记取一些生疏、忘却的词语外,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读课文,到能熟读成诵的地步,课文内容记住了,词汇也就忘不掉了,解加点词解释、翻译句子等题目的能力就大大加强了。

  2.语法掌握的熟练程度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所谓的“语感”也就强了。语感强的,就知道“让他活”,古人是讲成“活之”的;“用绳捆住他”,古人是讲成“系之以绳”的。这样即使叫你为“以人能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捶楚”这段写人如何对牛、马、猱的文字标点,你决不会标成“以人能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捶楚”,因为“以绳络之”,“以羁鞭之”是以现代文语感来标点的,古人是讲“以人能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捶楚”的,讲穿了,“介词结构后置”这一特点掌握了,给这句标点的能力就强了。

  3.上下联系判断的能力再以上文提及的“曳之以绳,络之以羁,鞭之以捶楚”为例,“以绳、以羁”中,“绳、羁”都各是一种用具,那最后的“捶楚”是用具吗?是一种还是两种用具?首先,根据“对文”知识,应判断:句子结构相同,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词,其解释也应类似,即也是用具。第二,从“鞭之以”来分析,“捶楚”是一种拿来“鞭打”的用具。第三,从下文“无绳而欲服牛,无羁而欲乘马,无捶楚而欲戏猱”的句子看,它更是用具了。第四,从加点词要求解释“楚”看,可判断为“一种鞭打的用具”了。考后一查:捶,通棰,鞭子。楚,古代抽打用的小杖。

  4.在遇有读不通的地方,要有看看前后是否有省略的能力,要有判断这个词是否与哪个词相通的能力

  5.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考能力拉开差距的做法

  1.语法现象已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其中有两个现象:(1)原不作要求的“为动用法”等不仅在语段中出现,而且在考题的选择项中出现要你辨识。(2)课文中从没出现的类型,考题中也出现了。如2000年齐桓公这一语段,第27题“把‘金玉之贱,人民是宝’释成现代汉语”,这两句都用到“宾语前置”的语法,属“通过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这一类,但课文中只出现过“句读之不知”这一类,而绝无出现“人民是宝”这种通过“是”使宾语前置的例句,学生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失分就较多。

  2.词汇量超出了课本的词汇量如果说前几年命题老师注重考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加点字解释一般都能从课文中找得到答案的话,那么最近两年加点词的解释出现了,H版、S版都没出现过,完全考你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判断猜测的能力的现象。如2000年欧阳修这一语段,考加点词三个“止”、“狱”、“平居”。其中“止”解释只、仅,课文《五人墓碑记》中“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中出现过。而“狱”解释“罪、案件”,只在初中《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出现过。“平居”解释“平时”,高中课文中从没出现过。

  3.开始注重对语段内容和思想的理解、感悟

  语法、词汇是读懂文言文的工具,但文言文阅读的目的决不止于“读懂”,重要的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以更好地传承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故近年来的考题中增加了在读懂基础上,要求进一步从整体上感悟、理解语段的题目。如2000年齐桓公这段,第28题“邦人认为,他自己说的话哪一句最重要?”如果你不在读懂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再把握住全文的中心,你是回答不出“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吾君,亦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的。

    相关推荐

    转换,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能力 本色阅读,加强纯文本阅读能力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能力梳理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课外阅读能力是提高语文的关键 高三语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术语与阅读能力提升2021 高考文言文能力区分法 初一年级学生如何能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常见能力梳理 初一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一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形成语文能力的技巧:多看课外书 文言文阅读:整体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专题 “诸多撼动心魄的故事”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外文言文阅读 怎样才能读准多音字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计算力与想象力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4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3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5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思考力之“感受力”培养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四种方法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阅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思考力之“发现力”培养 阅读思考力之“联想力”培养 阅读思考力之“理解力”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之文言文阅读 阅读思考力之"批判力"培养 阅读思考力之“逻辑力”培养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比较阅读 阅读思考力之“评价力”培养 阅读思考力之“想象力”培养 文言文学习指导之多读 阅读教学要重视文体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1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1 力不能及造句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浙江各市文言文阅读专题2 语文文言文阅读“三法” 借虚词之力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正能量》 中考记叙文阅读基本技能辨识 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 初中生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支招2017高考语文:多阅读 多关注社会热点 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3 语文阅读文言文方法(高三) 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阅读《袁聿修》练习 力不能支的反义词 无能为力的同义词 力所能及的反义词 无能为力的反义词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篇阅读专题2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方法 文言文阅读中的信息筛选 走出误区:巧妙培养高一新生的语文文言文自学能力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方法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 借虚词之力 提升阅读教学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四要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分析 文言文阅读应落到文字实处 高三文言文阅读学习建议 初中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研究之基本技能辨识 高考文言实词“诸”的用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强化语言积累 《沁园春 长沙》能力训练 探究2016年文言文阅读策略 中考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 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试题 小升初语文知识扩展综合能力 力能扛鼎的成语解释 能力的反义词是什么 能力的近义词是什么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分析:文言文阅读要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概述2017 高一语文学习技能培养:科技文阅读四步法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文言文阅读) 201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核心考点: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学习方法:文言文阅读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科能力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点解析 把能力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当中 文言文阅读之挖掘作者观点 中考文言文《核舟记》阅读节奏 能者多劳的歇后语 “事实上,对于我们的感觉能力来说”基础知识小语段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字形专题练习能力提升 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