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语文知识>课外知识

语文文化知识大全

小编:

【摘要】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高中语文学科最为基本的奠定,是为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做准备的工作。所以小编在此为您收集了此文:“高中语文基础:语文文化知识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题目:高中语文基础:语文文化知识大全

纪年纪月

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干支次序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孟仲季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例如孟春、仲春、季春。

朔望晦

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晦:每月月末

天干

天干:子、丑、寅、辰、卯、巳、午、未、申、本、戌、亥。

五更五鼓

夜分五更或称五鼓

节日时令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中国人过春节,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说它的来历,大概是起源于殷商时期的“腊祭”活动,都要在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感谢神灵的恩赐。这一习俗代代相传,就成了人们祝贺岁首的春节活动。到了汉代,这种活动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

春节

又称为年。“年”,最初叫“稔”(rěn),寓谷禾丰登之意,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古书上解释说:“年,谷熟也。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有年,就是农业丰收;大有年,就是农业大丰收。

一年之始称为岁首,是根据历法确定的,据史书记载,从夏商时期开始,我们的先民就开始实行太阴历。正月初一的子夜,既是一个月的开始,也是一年的开始。

春节古时又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汉族的春节,庆祝活动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告结束。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过腊八、过小年、扫除、守岁、包饺子、挂年画、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腊八节。周代夏历十二月,有猎禽兽以祭祖先的风习,叫做“腊”。自秦代起,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十二月初八就称“腊八”了。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天就算开始了。每天这一天,人们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据说是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的儿子乔答摩·悉达多(即后来的释迦牟尼)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苦恼,且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便舍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一天,他来到尼连河的附近,因过度劳累和饥饿昏倒在地。有一位牧女看见了,便把身边带着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清泉水煮熬成乳糜状的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粥汤,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静坐在菩提树下沉思。终于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由于他是释迦族人,佛教徒们便把腊八节称为佛道的“成道节”。此后,佛寺常于“腊八”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代吴自牧撰的《梦梁录》记载:“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说明了这一点。到明代,腊八粥已是皇帝赏给朝中大臣的节令佳食。到了清朝,“腊八粥”已极为普遍,连皇帝、皇后等上层人士也煮腊八粥了。雍正皇帝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后,每到农历十二月初八,命人在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叭诵经,然后把粥分给王公大臣品尝食用。后来民间亦争相效仿,全家聚食,馈送亲邻,腊八粥已是人人皆喜欢的小吃了。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用红小豆来煮。后来,就不大一样了。周密的《武林上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在《燕京岁时记》时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这样的腊八粥,当然是色味俱佳了。腊八粥用料各地略有不同,近年来,有的地方添加粘秫米、珍珠米、薏仁米,也有的放百合、白果、莲子、绿豆、龙眼肉等,更配以蜜饯果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

在西北有的地方亦有用羊肉的,陕西有的地区还喜用八种蔬菜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食用,谓之“腊八面”。潼关一带则放辣椒油,以驱寒气,并取“辣”“腊”谐音,当地称喝“腊八汤面”。东北哈尔滨等地,还有吃“腊八蒜”的。北京一带则还有将腊八粥冻好后逐日取食的习俗。北京儿歌中唱道:“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时至今日北京、东北、胶东、皖中等地,以及江浙沿海,西北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色香味形俱佳的腊八粥,实际上已成为有趣的节令小吃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这一天,旧时民间有“祭灶神”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日,掸尘扫房子。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选家具,拆洗被褥。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这就是守岁。春节吃饺子,在喜庆团圆和吉利的意思。我国北方人民,习惯于包饺子吃。饺子,古时称馄饨、角子、银元宝。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年画中,要以门画起源最早。宋代,出现了木版年画。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闹,题材多以五谷丰登、春牛、婴儿、风景、花鸟等主要内容。题材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春随着的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多到五百多字。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一般来说,创作春联有四方面的要求:一审字数要相等,二是结构要相同,三是词性要相当,四是平仄要相协。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故叫端五。午,属十二支,农历十一月为子月。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称。五、午同间,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还有午日节、地腊节、天中节等名称,它的由来说法有,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第二,图腾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第三,夏至说。认为,端午节起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依据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船、饮雄黄酒、悬艾和菖蒲、除尘避邪、系长命锁。粽子,古代谓之为角黍。角黍最早是出现在我国的北方,主要用来祭祀祖先。把南方的筒粽与北方角黍统称为粽。民间粽子的形状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著名粽子有北京粽子:形状为三角形或斜四角形。多数用大黄米和红枣、豆沙为馅,少数也有采用果脯的。苏州粽子:形状长而细,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嘉兴粽子:矮壮长方,像个枕头。嘉兴粽子有火腿粽子、豆沙粽子、八宝粽子、鸡肉粽子。宁波粽子:浙江宁婆粽子为四角形。有红枣粽子、赤豆粽子、碱水粽子等。代表品种是碱水粽子。广东粽子:为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状如锥形。寒龙船始于长江下游的吴越、楚等地。龙舟比赛的方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上下长江。龙舟沿江河前进,顺流或逆流比赛。另一种叫南北分江。比赛的龙舟要往返于江河两岸,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乞巧节

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巧果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

清明节

清明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从节气来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在黄道上不同视位而置定的。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佳节,人们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放风筝等习俗。扫墓就是墓前祭祀祖先。踏青古代叫探春、寻春。风筝最早是用来传递信息,唐代风筝成为达官贵人所喜欢的一种娱乐品。

    相关推荐

    初中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大盘点 语文知识大全 语文文体知识大全 语文知识大全集2021 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初中语文知识大全2021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 小升初语文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拼音 古代文化知识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二)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三) 中国文学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汇总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大全 冬至各地习俗与文化谚语大全 高二语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大全文学常识 简化字部首大全 中考语文重要知识点 文化常识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科举制度文化汇编 2017年小升初语文知识大全 小升初考试语文知识大全 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歇后语内容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歇后语有哪些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大全 小升初语文复习知识大全 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大全 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全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大全2017 中考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盘点 形容变化很快的成语大全 强化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词组大全 文化常识 小学语文知识点:儿化音 强化一年级语文知识点 2016届高考语文必备知识大全 2016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全(3)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全(1) 小升初语文考试知识点文化常识 2017年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知识大全最新 初中语文文学知识汇总 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全(2)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文学常识大全 春天气象变化的谚语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2021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积累大全 必备的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现代文学文学常识知识大全(1919-1949) 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知识点总结2021 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集高中 文学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文学知识大全最新 初中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 2017年小升初语文百科知识大全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古文化常识最新 中国古文化常识 必备的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文化常识 2021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文化常识 2017年小升初语文知识点:谚语大全 2016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大全 2017年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大全 2017年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反义词大全 古文化常识 2015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2021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描写天气变化的歇后语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化石吟》 什么是文化力及文化力的巨大作用 古文化常识 中学语文课本基本名著知识大全 中国知识大全2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易错字大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化石吟 中国文化常识 知识分子的谚语大全 初二语文五柳先生传知识点大全 一年级小学语文必备知识点大全 初一语文知识点之叙述方式大全 初中语文成语的使用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语文词语的表达基础知识大全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之实用成语大全 语文文学知识大归纳 中考文言文《蠹化》全文详细翻译 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大全 2021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背古诗文知识点大全 古代文学常识高考语文常考2021 古代文学常识知识大全 潜移默化的意思及造句大全 2017高考:高考语文易错基础知识大全 2016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大全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