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行道树》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辨证的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2、抓住关键语句(议论性的文眼),探究、把握课文主旨,领会写作意图。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辨证的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眼为品味思考定向,整体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研讨点拨法:

课文有叙有议,引导学生探究文中的精辟议论,调动积极思维,并适时适当的点拨指导,使学生深入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2、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3、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行道树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罗阳街道旁的行道树,说说自己对行道树的印象。

老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板书文题、作者),看看为人们所赞美的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是怎样的。

二、简介作者

请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生发言,教师给予补充。)

明确:张晓风,女,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她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49年台北,毕业于东吴大学文学系。

三、默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字典,疏通文字,并以“──的行道树”的形式,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题目加个定语(说说理由)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发言,在此基础上,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的主旨。)

老师:(过渡)听到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那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呢?

明确: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行道树的自述,表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自由朗读课文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说一说理由,有感情的读一读。

学生先说理由,再读,其余学生给予评价,教师顺势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五、学生在上环节的基础上,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六、学生发挥想象在作业本上用画笔创造性的勾画行道树的形象,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自己解说自己的构思

七、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老师:(过渡)同学们画得好,说得更好。接下来我们对课文内容作具体的探究。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揭示课文主旨、富有哲理性的话,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明确:“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关键词是“神圣”“痛苦”“深沉”。

老师:(过渡)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把握文章的主旨,我们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围绕这句话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在小组内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课堂发言,在班上讨论,进行集体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设计问题,并筛选、整理,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准备:

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苦熬、孤独、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3、怎样理解“深沉”?(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而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老师:(顺势引导)行道树的“痛苦”与“深沉”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无私奉献精神)有这种精神的人可以称为什么呢?(伟大的人、奉献者、大写的人──)

老师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板书。

八、拓展与延伸

老师: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学生发言,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肯定。)

九、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老师:(过渡)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对行道树的形象与精神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当然,在同学们课前自主探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开展质疑问难活动,通过我们的讨论解决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做集体探究。

问题准备: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2、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提示:堕落的本义是沦落、流落的意思。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4、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

提示:不矛盾。“忧愁”是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绿阴”,为城市制造清新。“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果。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5、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无知行为对比。

6、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十、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或感悟。

十一、小结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十二、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2、自主探究《第一次真好》。

    相关推荐

    行道树教学设计2021 张晓风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 《行道树》续 《行道树》教学设计畅想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案 《行道树》教学实录 《行道树》导学案 《行道树》教学反思 《行道树》解读 《行道树》教学预案 《行道树》教学案例 冬日的行道树 短文两篇(《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说课稿 短文两篇之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说课材料 《行道树》课堂实录 《行道树》预习提纲 《行道树》课堂实录 《行道树》课后作业 《行道树》课堂实录 《行道树》教学设计的背景及意图 《短文两篇》教案——《行道树》 《行道树》一课的教学反思 《行道树》近义词辨析 《行道树》瑕疵之我见 《短文两篇》教案——《行道树》 《行道树》的三种手法 我是这样教《行道树》的 七年级语文《行道树》教案 《理想》《行道树》教案及练习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行道和明道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 《行道树》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7 7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 一声叹息──关于《行道树》的删节 《向大树道歉》教学设计 《向大树道歉》教学设计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学案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向大树道歉》教学设计 《旅行家树》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4 《旅行家树》教学设计 《向大树道歉》教学设计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合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从悲凉中找点亢奋──《行道树》教学有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行道树》学案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之二 初一年级语文:行道树课后作业 《自动人行道》教学设计之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行道树》教案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 旅行家树 教案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中考语文复习:行道树近义词辨析 第07课-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行道树 《行道树》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人教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