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观察·想象·创造──《天净沙·秋思》教学后记

小编:

元朝散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被称许为“秋思之祖”。这篇28字的散曲佳作,选入了新课程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

这首散曲用词精炼却很通俗,蕴涵深切却又容易感知,按照古诗词教学“读读背背”的惯例,我预计教学用时10多分钟,让学生想象一下作者笔下的秋天傍晚苍凉景象,体会流浪人的悲苦之情即可。然而,实际的教学却足足用了一节课,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将活动延伸到课外去继续作完。我真切地感受到创造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愉快和活力。

当时的课堂教学情景简述如下:

我首先板写了标题和作者,介绍了马致远的情况,然后放了两遍朗读录音磁带,就开始让学生自我朗读课文几分钟,完成背诵和默写。(因为仅有28字嘛。)在此基础上,我布置学生根据散曲的文字符号,闭上眼睛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进而体会画面中人(“断肠人”)的心情。完成此思考后,我准备布置《评“断肠”二字的妙处》的选作作业,就此结束课文教学。

意外的事儿出现了:学生在想象文字画面,体会到(流浪人)的愁苦辛酸的同时,纷纷自动去观察文中的插图,以便与自己脑中的构图相比较。(课后三题也有此作业安排。)导火线出来了:有同学举手,说他发现了插图的错误:“插图中没有乌鸦,不符合课文内容。”“对!这个发现好!”我由衷地赞赏了学生的发现,并说:“谁会画乌鸦,给它补上。”被老师赞赏的发现,本身就给学生带来了兴奋,而又让他们创作乌鸦,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热情高涨。当即有10余人举手要上台在黑板上画乌鸦。我随机抽了几个学生上台画,并让其余同学在下面画。画乌鸦,有的画得像,有的不像,但是,课堂却活跃起来了,他们边笑边画边纠正边评论,快活极了!我放纵他们的情绪,我不忍扫他们的兴。何况,想象、画画、评说、愉快,这些难道不是语文课追求的范畴甚至是目标吗?

发现的愉快,调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他们仔细读课文,读作业,读插图,查资料,找问题,我深解他们要努力发现一点什么来获得老师的赞赏,并在同学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愿望。这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真的,发现是一种高尚的能力。我常对同学们说。)他们有说插图中的树画得“不枯”的,有说马应当画得垂头丧气而不是昂首挺胸的,有说根据全曲景象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房子也画成茅草房更相配的,有说图中看不出风的迹象的,有说画中人在深秋赤裸上身也不实际的……最后,班长兼语文科代表钟艳出人意外地提出:我们重新画插图!“对!我们重画。”同学们异口同声。我也似乎冲动了,没加什么思索:“行!”钟艳立即上台画起插图来,同学们在下面也找纸来画,可惜就在此时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我:万分惋惜;我只觉得学生的创造激情不可浇灭,我果断宣布:回家继续画插图。“啊!……万岁!……”教室一片欢呼。

《天净沙》一课教学后,我一直觉得该写文章记下这一课的情形,因为它让我们直观到:

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生成性的,它是在师生对话互动中构建意义和程序。因此,课堂教学应当有随机性,在时间上应当允许存在弹性。那种机械的,下课铃响教学内容刚好完成的表演课,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是不人性的。

发现、探究、创造这些活动,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过去由教师讲,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热情和动力;反过来,让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学习世界就变得那么精彩、动人,充满活力。这正是教学活动苦与乐的分水岭。

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多么具有魅力。教师小小的认可、认同和赞赏,就可以把学生的探索、创造热情扬得那么高,可我们的教师为什么还往往忘记认同、赞赏学生呢?难道大学中文的语言艺术就是用来像不少教师那样尖酸刻薄地讽刺、挖苦、嘲笑、踏俗、咒骂学生的么?最高最实惠的语言艺术就是赞赏的艺术,我以为。

想象产生的审美意识价值更高更牢固,是枯燥的讲授无法比拟的。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课堂上学生不断纵深发现插图的欠缺和不足的过程,如没有乌鸦,树不枯,马应当垂头丧气,房是草房更好,应当看见风等等,正是学生审美意识发育、生长、完美的过程。尽管我没讲,但我相信,学生对曲中悲凉情调和衬托手法的把握是相当深刻的。

积极观察、探索、发现、创作,这一态度和习惯的习得,将是学生一生的无价之宝,是那些苦口婆心传授的星星点点的知识无法比的。如果要比的话,前者是灵芝、雪莲,后者是白菜、萝卜。教师呀,不要拘泥于星星点点的知识,而要着眼高品位情感、态度、习惯的培育和造就,这才是大语文教育,生活教育,这才是语文教学的阳光地带。

──此文发表于《四川教育》十期

    相关推荐

    《天净沙•秋》中心思想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教材理解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赏析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翻译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简案 《天净沙 秋思》简案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案例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扩写(二) 天净沙秋思扩写(三) 天净沙秋思扩写(四) 天净沙秋思改写(一) 天净沙秋思扩写(一) 天净沙秋思扩写(五) 天净沙秋思改写(二) 天净沙秋思改写(三)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11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 天净沙秋思译文分享 《天净沙秋》改写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教案 《天净沙 秋思 乡愁》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你知道吗-天净沙.秋思教学反思 《天净沙》教学反思 《天净沙秋》教案设计 天净沙秋思改写 三篇汇总 《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扩写 五篇汇总 《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语文教案 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天净沙 秋思作者马致远简介 《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课堂教学实录 《天净沙·秋》教学设计(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秋思》测试题 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精品教学设计 观察·理解·想象——《晨读》教学设计 《山市》中创造性想象的学习 创造性想象作文写作设计 20 《山市》中创造性想象的学习 教会观察想象 引导自主作文 从曹冲称象想到的——创造思维及特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综合性学习 从曹冲称象想到的——创造思维及特征 【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 鼓励创造奇迹──《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后记 七年级《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课堂教学实录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天净沙·秋思》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教案最新 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文翻译:《天净沙·秋思》 《秋天》教学后记 【观察秋天里的一处景物】 天净沙·秋(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钱溏湖春行》《西江月》《天净沙 秋思》教案设计 换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天静沙.秋思(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天净沙秋思》同步测试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学案 学生“登基”,改出诗歌意境来──《天净沙·秋思》教学写真反思 替换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想象,沐浴在“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教学后记 观察想象表达 ——《寻隐者不遇》片断赏析 替换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2017高考语文课文赏析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与答案 《观察日记》教学设计 《观舞记》教后反思 创造性想象作文写作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观舞记》中心思想 《观舞记》中心思想 《观舞记》主题思想 《观舞记》中心思想 野外天气观察 秋天的雨教学后记案例反思教学 培养兴趣训练观察引导积累启发想象 初三上册语文《创造学思想录》教案 《秋天》课后反思 在朗读、想象中创造——《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谈 替换角度 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精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思路 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导学案 《观察日记》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