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金色花》案例

小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的理由与过程的记录】

一、歌曲《妈妈的吻》导入,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语:这是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一个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人便是泰戈尔。

二、介绍泰戈尔

学生利用预习准备的资料介绍泰戈尔,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途径。通过老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怎样甄别手头上的资料有用还是无用,怎样概括一个人的生平。最后老师再出示一份泰戈尔的简介。

三、解读课文

多读少问,以读代讲。

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朗读设计过程中,我安排了三次读全文:

第一次先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希望扫除生字词,初步把握感情基调。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孩子对母亲的爱,可是刚才的朗读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

学生这样评价朗读,可见,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次是自由朗读,希望他们能把刚才评价过程所理解的情感尽量表达出来。自由朗读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比全班齐读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引入并重点指导文中母子对话的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妈妈一天没有见到孩子,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孩子,什么心情?”

2、“妈妈的话中哪个词应强调?”

3、“坏孩子是什么含义?该怎么读?”

4、“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告诉了会怎么样?”

5、“孩子在妈妈面前,不回答妈妈的话,这算撒谎吗?还应该带一点什么语气?”

这两句对话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母亲的着急、欣喜、嗔怪交织的情感,一个孩子顽皮、撒娇、自以为得意的姿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与子之间互相交流着的和谐的爱的旋律,并用朗读表现这种爱。

最后全班配乐朗诵,再次回视、咀嚼这种爱,唤起他们心中对美好情感的享受与追求,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母亲的爱意。

四、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孩子对母亲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审判官》刚巧可以补充《金色花》中母爱的隐蔽。更妙的是,这首诗直白明了,让学生听一遍朗诵,不必老师指点,他们就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中孩子的情感的由来的理解,效果自然会更好。此刻安排老师配乐朗读,掀动学生的心潮。

转入语: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默默地爱着妈妈?看看这首诗,也许能更充分理解这一点。

五、借学生对母爱感恩戴德之机,借学生对母亲满怀爱意之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过渡语: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母亲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的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妈妈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妈妈的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我要变作…………“

至此,学生的想像的热情已被完全激发出来,想像的空间也越来越广。

六、对《金色花》手法的探究

过渡语:现在我们可以归结一下,《金色花》究竟是怎样打动了读者?它用怎样的手法抒写爱的情怀呢?

“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七、扩展视野,了解泰戈尔的其他“母爱“诗篇

过渡语:就是这些,足以使泰戈尔的诗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让我们打开自读课本中泰戈尔的其他诗篇,再感受大诗人为我们创设的爱与美的境界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其中一首诗,并简单说说理由。

八、总结收尾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

【课例自我评价】

1、本课例打破了常规,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老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生活气息的课程)。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大文豪泰戈尔的纯真情怀。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成功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2、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样获得,比较阅读在理解作家作品上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掌握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

3、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能很好地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部分,在这堂课上,使用得自然巧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与情感培养相结合,有一箭双雕之妙。

4、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金色花》手法探究”一处的设计,就破坏了整堂课的诗意美,与前后都格格不入;我设计它的初衷,是怕对课文有把握不全之嫌疑,没有想到,反而成了“画蛇添足”。再比如学生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喜欢的理由流于应付,朗诵时情感平淡,该如何处理,能否改成欣赏老师朗读?最后,最大的一处失误应该是切入点的问题,因为一堂课能否出新,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在于从哪里切入。如果当时能巧妙地从母子对话中切入,再探讨全文的内容与情感,应该会比先整体感知再分析精彩语句要独特一些吧。

    相关推荐

    金色花·泰戈尔 走进泰戈尔的《对岸》 《金色花》 泰戈尔 泰戈尔走了 泰戈尔诗欣赏:金色花 泰戈尔《金色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泰戈尔《金色花》、冰心《纸船》原文阅读 走近──走进,感受──感动 泰戈尔 泰戈尔:《花的学校》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说课稿 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爱与美的安琪儿──泰戈尔散文诗《金色花》赏析 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泰戈尔生平 玩具——泰戈尔 同情——泰戈尔 走近孔子, 走进文言——我教《孔子游春》 赠品——泰戈尔 走进作者 走进文本 泰戈尔简介2 走近诺贝尔——《诺贝尔传》读后 第一次的茉莉花·泰戈尔 泰戈尔的资料 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我教《孔子游春》 我的歌——泰戈尔 《走近文学大师》导学案 走进大森林 走进大自然 泰戈尔散文诗节选 泰戈尔《吉檀迦利》 泰戈尔抒情诗选 《走进小说天地》案例 走近作者 走近苏轼 走进西部大开发 《飞鸟集》(十章)——泰戈尔 泰戈尔《飞鸟集》赏析 走进《桂花雨》随想 泰戈尔《对岸》原文阅读 泰戈尔经典诗句40句 泰戈尔《纸船》教学反思 走近“野骆驼” 走近关东 走近苏轼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泰戈尔《职业》诗歌阅读 泰戈尔太原访问记略 泰戈尔名言、经典语录167条 走进童年,走进心灵的故乡 走近张丽钧 走进纽约 走进春天 走进《文心雕龙》 《金色花》教学案例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走进林海 走进纽约 走进唐诗 13 走近贝多芬 作文教案《走进初三》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案例 走进谜语王国 《金色花》教学案例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泰戈尔《对岸》阅读练习及答案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泰戈尔《生命——心灵》原文阅读 泰戈尔《孩童之道》原文阅读 走进乐园 享受语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走进白桦林 《走一步,再走一步》形近字辨析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成语乐园》教案 走进市场(语文大课堂)教学设计 想象中走进冰花的世界 走进孙悟空 走进张家界 冰心、泰戈尔《纸船》比较阅读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例 走进罗布泊 走进“歇后语王国” 走进“歇后语王国” 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语文 学会“用教材”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走进司马迁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 《走一步,再走一步》形近字辨析 语文教师如何走进课改 走进乐园  享受语文 七年级语文《走进孙悟空》教学案例与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案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