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小编: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节选,选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集的《城南旧事》一文。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通过小主人公英子对爸爸教自己做人、做事等一些往事的回忆和眼前的思考,充分表现出自己在逐渐理解父爱的过程中终于长大的真实感受。文章不但有细致生动的情节叙述,更有不少淳朴的内心感情自然流露,用心去读,它就像一首优美动人又让人有点儿想要落泪的小诗,那份绵绵的亲情,缓缓地却又浓浓地浸润我们已变得有些粗糙、迟钝的心灵,催开朵朵情感之花。

【学生分析】

节选的课文内容非常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虽然小说的时代背景已离他们远去,可其中的生活情节却似他们每天经历过一样。但是文中主人公对父爱的认识以及对这种感情的体会,却是当今很多孩子模糊、困惑的问题。所以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所谓“父爱如山”的真正含义。学生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活感受等方式,重新找回自己感情世界里“缺失”的父爱,进而懂得如何理解“被爱”、怎样做到“爱人”,并珍惜所拥有的这一切。

【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自我领悟体会,阅读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活动为目的。所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其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教学,教师尤其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教学方法:

依上述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生活联系法”。生活是本无字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生活走近阅读,让阅读亲近生活,如此“阅读主体生活的诗化程度愈深,阅读感悟就愈多。阅读所激发的思维就会活,阅读的智慧就会高,阅读的价值观念就会新,新阅读带来的新生活,生命的质量就会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本课话题的阅读点,思考与节选相通的体验和感受,准备课堂上交流。课后再进行该话题的写作训练,暂定话题作文《我爱我家》。

3、教学实施注意点:

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将是学生张扬个性方向的主舵。因此要特别注意做到:一、重过程轻结论,即重视思维和感情体验;二、多肯定少否定,即更重视有价值的阅读思考和更有意义的生活联系而非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重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难点)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深深的父爱,体会人间真情。(重点)

【学习指导】

一、导入新课

师:林海音美丽的《城南旧事》中有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英子。她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看人世沧桑,看聚散离合,在她独特的视角中,我们读到了亲情的温暖,也领略了离乱的忧伤。在节选的课文中她用聪慧的心灵引领我们为关爱她、帮助她成长的父亲唱起一首深沉的颂歌,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认识这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二、时空互动──阅读主体与文本、文本作者的交流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后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哪几件事?

2、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作者通过这些内容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要求一、朗读课文后再用速读的方式,在文中勾画以上问题的内容;要求二、全身心地投入小说中,用心体会主人公的感情。)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阅读中得到的信息。

生2:课文写了4件具体事件:爸爸病倒了,“我”去医院看他;“我”赖床不起,被爸爸打;爸爸很爱花;爸爸让我去银行汇款。

生2:我觉得作者只写了两件事:一是“我”毕业了参加毕业典礼时所感;二是爸爸病危住院了。

师:你归纳得很好,你其实是理出了本文的两条线索。而前一个同学是把两条线索中提到的事件一一列出来。如果把你俩人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答案就更有条理了。那么作者用这些事告诉我们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3:作者告诉我:“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学生读出有关课文语句略)

生4:爸爸经常鼓励“我”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生5:作者也告诉我们:“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生6:作者说:“爸爸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师:很好,同学们从作品中了解到作者给我们的基体信息比较具体,朗读也充满感情,可见大家已经对作品已产生了第一层“朴实的感情”。那么作者对爸爸的感情你能感受到吗?

(学生进一步针对课文的一些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同组有讨论的。)

生7:我感觉到作者对她那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是深深的眷念,对父亲的离去更是深深痛楚与无奈,同时也用“自已长大了”的意识表达出对父亲的深沉的记念和感激。

师:概括的非常深刻,深谙作者心中的那份感情,好像曾与作者面对面的交流过似的,确实体会到了,祝贺你!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把有关语段朗读出来,通过朗读进一步细致地体会本文含而不露却同样强烈的亲情。

(生找出语段有感情朗读,略。生读后请其它学生评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父亲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成长的思考。)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全面阅读课文、细致掌握文章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与文本、文本作者的交流。更高的要求是尽力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趣味和意境,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达到与作者和作品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形成情感共鸣的目的。)

三、生生互动──阅读主体之间就对文本的不同理解互相交流

师:在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的基础上,让我们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进一步讨论交流,通过集思广益,能丰富自己的见解,完善对作品的理解,让自己的认识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下面就请每一个学习小组迅速整理一个“话题”,其中包括问题、语段、体会,准备与其它同学交流,看看哪些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新、最有思维含量,有哪些同学对文章及有关材料了解得最多、回答得最全面,又有哪些同学回答时的见解最有创造性。

(各小组确定自己的话题,同时还要充分准备有关问题的思考,以备回答其它小组同学的提问。)

师:现在开始交流阅读感受。方式: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作发言代表,请你先提出问题,然后请某个小组回答,最后评价(或纠正错误观点或补充不足、完善答案)。

第一小组:作者哪些内容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是怎样把眼前事和过去事连接起来的?请3组答。

生1:眼前事是“我”要开毕业典礼,而爸爸病危住院。过去事是“我”一次上学迟到被爸爸打;爸爸让“我”去银行汇款“闯练”;爸爸每天回家就浇花。

生2:眼前事与往事的连接是这样进行的:作者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去医院探望爸爸一事;又通过当时爸爸的一番话,尤其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而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再也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而当我们唱起骊歌的时候,又回忆起爸爸为了要她闯练,让她到银行汇款给叔叔的经过。

生评:思路真清晰啊,说明你们组对课文内容把握得非常细致,向你们学习。

第二组:作者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生:这应该是本文中关于伏笔的问题。作者有4处采用了伏笔:一处在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第二处是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第三处是毕业典礼结束后,我“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第四处是他进家门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小石榴掉在地上”更是花意通人,把父亲去世的信息传达给“我”,同时作者还借此表达出自己深深的哀痛。

生评:概括地很有水平,对我的启发很大。

第三组:作者非常真实地把“我”真正长大、瞬间长大的点点感受细致地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这些具体内容吗?

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这个写作特点,找到一些比较确切的内容。我们找到了一些心理描写,如:当“我”得知爸爸已离我而去,首先意识到的是“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而当听到老高的话时,“我”觉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心里连续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等等,这些直接的内心感受明确地告诉我们“我”长大了;还有一些对比,比如毕业典礼回家看到弟弟妹妹们仍然只是自顾自地玩着沙土,尤其是“我”能注意到“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并且会产生一些预感,而弟弟妹妹却不能有这种反应,这说明“我”已拥有了由此及彼的复杂思维,作者就是这样细致地把“我”确实长大的感觉表现出来。

生评:说得比较具体,这些内容都非常直接地表现出“我”的长大。但是我觉得还有些相对含蓄、间接一点的内容可以再补充一些,我指的是文中“我”不时会沉浸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时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重要的是这时的“我”能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对那些话、那些做法的新的、深的理解和感动,这本身就是长大的感觉,它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师:补充得好!找到的是文字,体会的是感情。阅读当如此。

……

……(其它小组略)

(这个环节主要是激发、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要作为阅读主体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目的是把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形成的各个方面的思考交换补充,从而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解,在听和说的过程中进行二次阅读。事实证明,充分交流的课堂不但是流动的、鲜活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更是思想碰撞、智慧火花纷彩异呈、时刻都能成就伟人的课堂!师生们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在互相探讨、互相启迪的过程中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必然提升思考质量。)

四、学会生活──在阅读中实现文学作品与学生生活的交融

师:课文中“我”长大的故事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同学们正在走过的成长历程,或许你有过和“我”同样的经历,或许你还正怨恨着父母对你的种种要求,尤其是后者,如果还在苦恼,请你在胆地敞开心扉说一说,让同学们帮助你走过这个坎坷,相信你会收获多多。

(出示两个方面的阅读话题,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后简单整理成文字与大家交流。)

1、什么时候有过“长大了”的感觉?

2、你有过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吗?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学生在交流中把自己生活中跟作者相似的经历、感受,围绕“长大的印象”或生动或简洁地讲述自己的点滴成长记录。不少同学通过这个环节重新唤起已模糊的童年印象,把父亲的很多事情认真、仔细地咂摸,最终描绘出“父亲”这个严厉中又有无限关爱,沉默中更有无限关心的家长形象。而在第二个话题上,不少同学不太愿意公开讲述,可以作为写作或日记中的一个材料来交流。)

师总结:人常说“父爱如山”,就是指他展示给子女更多的可能是威严和沉默的性格,是强壮却冷漠的外表。但是他内心包藏的丰富情感虽然常常含蓄不露却异常强烈,正如同山的内含。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不能马上接受他带给我们的感受,但若干年以后我们总能望其苍颜而心酸,抚其白发而忧伤。尤其是当我们真正懂得所有真正称职的父亲总是把最好的、最强烈的一份感情留给他的每一个子女时,这种感激之情愈使我们无理由地想报答他。所以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去理解那份深沉的爱。我们看到文中的“我”在“爸爸的花落了”之时,自己却象花一样绽放出成长的花蕾。而今天我们又在这篇令人落泪而又令人欣慰的经典文章里,也无限欣慰地发现长大其实是件多么令人企盼的事情,只有当我们经历了越来越多的快乐、痛苦的时候,我们才能明白人生的深刻内涵。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语文──生活──人格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育的最佳境界。”(李镇西)。教学时,我对体验与反思这个环节用心设计,常从学生的实际经历出发,引出问题,引领他们体味、感悟和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并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五、建议作业训练

1、作者动人的文章和同学们激情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请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两篇课外文章:《父亲傅雷》,《父亲老舍》写出读书笔记。

【教后反思】

我引导初中生学习文学作品常以两个阅读目标为中心:1、感知内容,借助艺术的真实观察世界;2、评析内容,结合生活的真实认识世界。文学作品因之产生的不同的时代反映着不同世界的世事人情,所以,借助这些作品帮助学生及早了解社会,用正确、成熟的观点看待社会了解人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即生活,学语文也是学做人,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本文是一篇感情颇深的文章,学习中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也能客观地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完全进入课文中的状态,只是旁观别人的感情。所以在设计阅读的重点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努力用真实的感情去感受作品的人和事,再充分交流,以同龄人的真实感受感动自己、教育别人,达到理解父亲、理解他人的情感教育目的。

【外篇:不期而遇的感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拓展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留给同学们的是一份对绵延父爱的感动、对成长滋味的品味。课文虽然选材丰富,表达感情细腻,使用了插叙的手法,但各个角度的理解还是不难的。通过课文的细致阅读,不少学生都重新认识了父爱,感受到了生活中这种含蓄而真实的亲情。

那天临近下课布置作业的时候,我很随意地提到文中的那首“骊歌”,不成想却立即激起一圈小涟漪,几声不完整的哼唱不知从谁嘴里传出来,也有不少同学赶紧打听周围其他人,更有个别学生直接大声问我:谁的歌,怎么唱?我想反正作业也不紧,布置一篇阅读笔记吧,于是科代表按照我的提示写出了笔记的要求:整理此“歌”全文,了解作者,赏析此“歌”,有兴趣者学会唱。然后扔给还追着问这问那的学生三个字“查去吧”就走了。

第二天上课先复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有关内容之后,想到既然也布置了一篇阅读笔记,那就简单落实一下吧,于是我就问查到“歌”词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几乎全班都举起了小手,然后我又问有多少能背下来的,放下手的一少半,咦,这次作业完成得还行!我暗自觉得满意,因为确也有几个比较懒一点的学生一直都没举手,我就请一个举手最高的学生到黑板上默写下来,他飞快地跑上来熟练地默下一首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我高度赞扬了这个学生的准确性和积极性,就请一个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女生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唉哟,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的材料那么详细!从李叔同的家庭环境到他东渡留学,从他蜚声海内外的作品到他看破红尘,整个一篇李叔同小传!我夸赞得她脸红得象漂亮的富士苹果才让她坐下。结果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更高地举起手,其中张艺林同学的材料最独一无二,她用激动地有些颤抖的语调给大家补充了两个细节:“……有一个亲密无间的朋友在家里破产的时候去跟李叔同道别,连家门都不进,站在门外高声喊‘叔同兄,后会有期!’便断然离去,而此时李叔同就在屋里,却并没有走出来相送,朋友走了之后,他就写了这首诗……”同学们听得痴痴的,好长一会静默后,才有几个人向同桌低声询问为什么,又都把目光转向张艺林,她接着说:“没有解释。我结合李叔同的经历和这首诗是这样理解的:他这时已很看淡世俗的人和事,立意已决,要去寻求更高的境界,送别朋友也就送别了自己的世俗人生。”又是一阵静默,传出几声叹息。张艺林声音再次变得激动起来:“有一年在欧洲某个国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经典音乐会,会上被作为经典音乐演奏的中国名曲只有两首:一首《茉莉花》,另一首就是《送别》……”“哗── ”张艺林还没有说完,同学们就不由得发出由衷的赞叹,并对张艺林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被李叔同也被张艺林。我没有涉及过李叔同其人,虽曾耳闻,却不知如许细节,更不知人间离愁别恨竟是这样的洒脱从容!我也从不曾料到对这种情感的体会,竟会从一个学生激动的语调中轻而易举地获得!真有想流泪的感觉!是哪个性情中人说过语文老师流泪不丢人?!透过迷蒙的目光我似乎更清楚地看到个个端坐的不更事少年闪烁的眼睛。

接下来的赏析虽然有些难度,但在前面感情基调的基础上,不少同学都能抓住“长亭”、“古道”、“晚风”、“笛声”、“残”、“夕阳”等景物体会出离别的情绪,然后几乎是无一例外地称赞该诗美妙的艺术手法。我一边赞不绝口地肯定学生们的发言,一边暗自高兴他们有这样好的收获,科代表张万芳发言了,她先有感情地朗诵了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诗,然后指出三点:“一、不论是《秋思》还是《送别》,诗中景物的特点正适合表达伤感、凄凉之意;二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引用《送别》诗也为爸爸的离去渲染气氛;三是……”她顿了顿,扫视了大家一遍:“李叔同也并不比其他人高明,他不过是借用了古人的东西……”她的话也没说完,就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不是象张艺林那样被赞叹,而是引来一片嘘声。“……就是嘛!就是嘛!”张万芳竭力争辩着,其实她不用着急,因为有不少同学都在点头。“还有那个‘浊酒’、‘尽余欢’的‘尽’也不新奇,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里就有!”我十分欣赏她个性的见解,不由伸手轻拂一下她长长的发辫,作为对她独特发言的独特奖赏。然后就古诗词中常见的启兴谈到作文写作中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其间又让大家回顾以前积累的送别诗、思乡诗,进一步了解这些手法,感受思想情感的表达。

慢声吟诵着李叔同的《送别》,我走出了教室,身后传来一个童音的高亢的曲调:“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原来高亢的调子会把离别的情绪演绎得这么潇洒……

    相关推荐

    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阅读理解答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深情至性入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案例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栽花”与“开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03 爸爸的花儿落了2 《爸爸的花儿落了》5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04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6 《爸爸的花儿落了》4 2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02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7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4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5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的情景引入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6 《爸爸的花儿落了》主旨 2.爸爸的花儿落了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 爸爸的花儿落了原文及阅读答案参考 《爸爸的花儿落了》研读赏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赏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反思 《爸爸的花儿落了》文学常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杂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存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实录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原文 我学会了长大──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学会了长大──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