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黄河颂

小编: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

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久长。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大伾入于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韧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诵;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盂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鼎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域,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世人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廷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的搔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丰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修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989年5月

    相关推荐

    《黄河颂》 《黄河颂》 黄河颂2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赏析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 黄河颂讲学稿 《黄河颂》教案1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教案5 《黄河颂》教案6 《黄河颂》教案3 教《黄河颂》有感 黄河颂说课稿 《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4 《黄河颂》有关资料 《黄河颂》疑难解析 《黄河颂》词义辨析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习题精选 《黄河颂》 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精品教案 《黄河颂》欣赏指导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案例 《黄河颂》教学后记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案例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写作背景 《黄河颂》问题探究 《黄河颂》说课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导语设计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教学实录 《黄河颂》分层教案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学法指导 《黄河颂》中心思想 《黄河颂》结构分析 《黄河颂》诵读指导 《黄河颂》习题精选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导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歌词分享 母亲之河的庄严颂歌──《黄河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