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小编: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诵和背诵。

3、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在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课前积累:阅读“梨园飘香”“豫风激扬”“唢呐神韵”“银海泛波”等网上资源。 《新课程》强调“认识中华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用满怀激情的演讲作为开头点拨学生心灵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共鸣,饱含激情的讲述配合恰当的音乐、图画直接去感染学生,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进入预期达到的情境。 朗读(设计了“诵读点拨”,“配乐演绎”“让我试试”三个环节)、字词、历史背景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加强朗读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朗读、多美读。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 学生复述课文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设疑(学生对木兰经历进行提问) “把学习还给学生”,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进行探究式学习。 解疑(学生分小组讨论,参考网上资源信息,自主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检测(文章片段选择适当曲子,动情朗读) 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体悟文章思想感情。 讨论(心目中的巾帼人物,上网查阅) 网络不仅是新时代“教”“学”的模式,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与环境,它还是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驱动力。 课后迁移 培养课后思考及写作能力。

    相关推荐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导学设计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木兰诗》教学设计5 《木兰诗》教学设计4 《木兰诗》教学设计10 《木兰诗》教学设计11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木兰诗》教学设计12 《木兰诗》教学设计7 《木兰诗》教学设计1 《木兰诗》教学设计3 《木兰诗》教学设计5 《木兰诗》教学设计10 《木兰诗》教学设计14 《木兰诗》教学设计8 《木兰诗》教学设计14 《木兰诗》教学设计4 《木兰诗》教学设计3 《木兰诗》教学设计4 《木兰诗》教学设计2 《木兰诗》教学设计7 10 《木兰诗》教学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5 木兰诗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9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学设计8 《木兰诗》教学设计7 《木兰诗》教学设计9 《木兰诗》教学设计7 《木兰诗》教学设计16 《木兰诗》教学设计17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木兰诗》教学设计2 《木兰诗》教学设计1 《木兰诗》教学设计6 《木兰诗》说课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11 10木兰诗 《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