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

小编:

贝多芬与力

十八世纪是一个兵连祸结的时代,也是歌舞升平的时代,是古典主义没落的时代,也是新生运动萌芽的时代——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历史上从未停止:最混乱最秽浊的地方就有鲜艳的花朵在探出头来。法兰西大革命,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页:十九世纪!多悲壮,多灿烂!仿佛所有的天才都降生在一时期……从拿破仑到俾斯麦,从康德到尼采,从歌德到左拉,从达维特到塞尚纳,从贝多芬到俄国五大家;北欧多了一个德意志,南欧多了一个意大利,民主和专制的搏斗方终,社会主义的殉难生活已经开始:人类几曾在一百年中走过这么长的路!而在此波澜壮阔,峰峦重叠的旅程的中国,照耀着一颗巨星:贝多芬。在音响的世界中,他预言了一个民族的复兴,──德意志联邦──他象征着一世纪中人类活动的基调──力!

一个古老的社会崩溃了,一个新的社会在酝酿中,在青黄不接的过程内,第一先得解放个人(这是文艺复兴发轫而未完成的基业)。反抗一切约束,争取一切自由的个人主义,是未来世界的先驱。各有各的时代,第一是:我!然后是:社会。

要肯定这个“我”,在帝王与贵族之前解放个人,使他们承认个个人都是帝王贵族,或个个帝王贵族都是平民,就须先肯定“力”,把它栽培,扶养,提出,具体表现,使人不得不接受。每个自由的“我”要指挥。倘他不能在行动上,至少能在艺术上指挥。倘他不能征服王国象拿破仑,至少他要征服心灵、感觉、和情操,象贝多芬。是的,贝多芬与力,这是一个天生就的题目。我们不在这个题目上作一番探讨,就难能了解他的作品及其久远的影响。

从罗曼罗兰所作的传记里,我们已熟知他运动家般的体格。平时的生活除了过度艰苦以外,没有旁的过度足以摧毁他的健康。健康是他最珍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一切“力”底资源。当时见过他的人说“他是力量的化身”,当然这是含有肉体与精神双重的意义的。他的几件无关紧要的性的冒险,(这一点,我们毋须为他隐讳。传记里说他终生童贞的话是靠不住的,罗曼罗兰自己就修正过。贝多芬一八一六年的日记内就有过记载。)既未减损他对于爱情的崇高的理想,也未减损他对于肉体的控制力。他说:“要是我牺牲了我的生命力,还有甚么可以留给高贵与优越?”力,是的,体格的力,道德的力,是贝多芬的口头禅。“力是那般与寻常人不同的人底道德,也便是我的道德。”(一八零零年语)这种论调分明已是“超人”的口吻。而且在他三十岁前后,过于充溢的力未免有不公平的滥用。不必说他暴烈的性格对身分高贵的人要不时爆发,即对他平辈或下级的人也有枉用的时候。他胸中满是轻蔑;轻蔑弱者,轻蔑愚昧的人,轻蔑大众,(然而他又是热爱人类的人!)甚至轻蔑他所爱好而崇拜他的人。(在他致阿芒达牧师信内,有两句说话便是诬蔑一个对他永远忠诚的朋友的。——参看书信录)在他青年时代帮他不少忙的李区诺斯基公主的母亲,曾有一次因为求他弹琴而下跪,他非但拒绝,甚至在沙发上立也不立起来。后来他和李区诺斯基亲王反目,临走时留下的条子是这样写的:“亲王,您之为您,是靠了偶然的出身;我之为我,是靠了我自己。亲王们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至于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这种骄傲的反抗,不独用来对另一阶级和同一阶级的人,且也用来对音乐上的规律:

──“照规则是不许把这些和弦连用在一块的……”人家和他说。

──“可是我允许。”他回答。

然而读者切勿误会,切勿把常人的狂妄和天才的自信混为一谈,也切勿把力底过剩的表现的傲慢视同一律,以上所述,不过是贝多芬内心蕴蓄的精力,因过于丰满之故而在行动上流露出来的一方面;而这一方面,──让我们说老实话──也并非最好的一方面。缺陷与过失,在伟人身上也仍然是缺陷与过失。而且贝多芬对世俗对旁人尽管傲岸不逊,对自己却竭尽谦卑。当他对邱尼谈着自己的缺点和教育的不够时,叹到:“可是我并非没有音乐的才具!”二十岁时摒弃的大师,他四十岁上把一个一个的作品重新披读。晚年他更说:“我才开始学得一些东西……”青年时,朋友们向他提起他的声名,他回答说:“无聊!我从未想到声名和荣誉而写作。我心坎里的东西要出来,所以我才写作!”(这是邱尼的记载。——这一段希望读者,尤其音乐青年,作为座右铭。)

可是他精神的力,还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大家说贝多芬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又是最先一个浪漫主义者。浪漫主义者,不错,在表现为先,形式其次上面,在不避剧烈的情绪流露上面,在极度的个人主义上面,他是的。但浪漫主义的伤感气分与他完全无缘。他生平最厌恶女性的男子。和他性格最不相容的是没有逻辑和过分夸张的幻想。他是音乐家中最男性的。罗曼·罗兰甚至不大受得了女子弹奏贝多芬的作品,除了极少的例外,他的钢琴即兴,素来被认为具有神奇的魔力。当时极优秀的钢琴家李哀斯和邱尼辈都说:“除了思想的特异与优美之外,表情中间另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成分。”他赛似狂风暴雨中的魔术师,会从“深渊里”把精灵召唤到“高峰上”。听众嚎啕大哭,他的朋友雷夏尔脱流了不少热泪,没有一双眼睛不湿……当他弹完以后看见这些泪人儿时,他耸耸肩,放声大笑道:“[5m啊,疯子!你们真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火,他是不哭的。[m”(以上都见邱尼记载)又有一次,他送一个朋友远行时,说:“[5m别动感情。在一切事情上,坚毅和勇敢才是男儿本色。[m”这种控制感情的力,是大家很少认识的!“人家想把他这株橡树当作萧飒的白杨,不知萧飒的白杨是听众。他是力能控制感情的。”(罗曼·罗兰语)

音乐家,光是做一个音乐家,就需要有对一个意念集中注意的力,需要西方人特有的那种控制与行动的铁腕:因为音乐是动的构造,所有的部分都得同时抓握。你的心灵必须在静止(immobilitè)中作疾如闪电的动作。清明的目光,紧张的意志,全部的精神都该超临在整个梦境之上。那末,在这一点上,把思想抓握得如是紧密,如是恒久,如是超人式的,恐怕没有一个音乐家可和贝多芬相比。因为没有一个音乐家有他那样坚强的力。他一朝握住一个意念时,不到把它占有决不放手。他自称为那是“对魔鬼的追逐”。──这种控制思想,左右精神的力,我们还可以从一个较为浮表的方面获得引证。早年和他在维也纳同住过的赛弗烈特曾说:“当他听人家一支乐曲时,要在他脸上去猜测赞成或反对是不可能的;他永远是冷冷的,一无动静。精神活动是内在的,而且是无时或息的;但躯壳只象一块没有灵魂的大理石。”

要是在此灵魂的探险上更望前去,我们还可发见更深邃更神化的面目。如罗曼罗兰所说的:提起贝多芬,不能不提起上帝。(注意:此处所谓上帝系指十八世纪泛神论中的上帝)贝多芬的力不但要控制肉欲,控制感情,控制思想,控制作品,且竟与命运挑战,与上帝搏斗。“他可把神明视为平等,视为他生命中的伴侣,被他虐待的;视为磨难他的暴君,被他诅咒的;再不然把它认为他的自我之一部,或是一个冷酷的朋友,一个严厉的父亲……而且不论什么,只要敢和贝多芬对面,他就永不和它分离。一切都会消逝,他却永远在它面前。贝多芬向它哀诉,向它怨艾,向它威逼,向它追问。内心的独白永远是两个声音的。从他初期的作品起,(全集卷九之三的三重奏底Allegro;全集卷十八之四的四重奏底第一章,及《悲怆朔拿大》等。)我们就听见这些两重灵魂的对白,时而协和,时而争执,时而扭殴,时而拥抱……但其中之一总是主子的声音,决不会令你误会。”(以上引罗曼·罗兰语)倘没有这等持久不屈的“追逐魔鬼”,挝住上帝的毅力,他哪还能在“埃林耿希太脱遗嘱”之后再写《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哪还能战胜一切疾病中最致命的——耳聋?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的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也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为着“可怜的人类!”这是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在死亡包裹着一切的大沙漠中间,唯有自然的力才能给你一片水草!

一八零零年,十九世纪第一页。那时的艺术界,正如行动界一样,是属于强者而非属于微妙的机智的。谁敢保存他本来面目,谁敢威严地主张和命令,社会就跟着他走。个人的强项,直有吞噬一切之势;并且有甚于此是:个人还需要把自己溶化在大众里,溶化在宇宙里。所以罗曼·罗兰把贝多芬和上帝的关系写得如是壮烈,决不是故弄玄妙的文章,而是窥透了个人底深邃的意识。艺术家站在“无意识界”的最高峰上,他说出自己的胸怀,结果是唱出了大众的情绪。贝多芬不曾下功夫去认识的时代意识,时代意识就在他自己的思想里。拿破仑把自由、平等、博爱当作幌子踏遍了欧洲,实在还是替整个时代的“无意识界”做了代言人。感觉早已普遍散布在人们心坎间,虽有传统、盲目的偶像崇拜,竭力高压也是徒然,艺术家迟早会来揭幕!《英雄交响乐》!即在一八零零年以前,少年贝多芬的作品,对于当时的青年音乐界,也已不下于《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样的诱人(莫希尔斯说他少年时在音乐院里私下问同学借抄贝多芬的《悲怆朔拿大》,因为教师是绝对禁止“这种狂妄的作品”的)。然而《第三交响乐》是第一声宏亮的信号。力解放了个人,个人解放了大众,——自然,这途程还长得很,有待于我们,或以后几代的努力,——但力的化身已经出现过,悲壮的例子写定在历史上,目前的问题不是否定或争辩,而是如何继续与完成……

当然,我不否认力是巨大无比的,巨大到可怕的东西。普罗曼德的神话存在了已有二十余世纪。使大地上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是力;移山倒海、甚至使星球击撞的,也是力!在人间如在自然界一样,力足以推动生命,也能促进死亡。两个极端摆在前面:一端是和平、幸福、进步、文明、美;一端是残杀、战争、混乱、野蛮、丑恶。具有“力”的人宛如执握着一个转捩乾坤的钟摆,在这两极之间摆动。往哪儿去?……瞧瞧先贤的足迹罢。贝多芬的力所推动的是什么?锻炼这股力的洪炉有是什么?──受苦,奋斗,为善。没有一个艺术家对道德的修积,象他那样的兢兢业业;也没有一个音乐家的生涯,象贝多芬这样的酷似一个圣徒的行述。天赋给他的犷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它是应当奉献于同情、怜悯、自由的;它是应当教人隐忍、舍弃、欢乐的。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去反抗和征服;对人类,应当用“力”去鼓励,去热烈的爱。──所以《弥撒祭乐》里的泛神气息,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第九交响乐》里的欢乐歌颂,又从痛苦与斗争中解放了人,扩大了人。解放与扩大的结果,人与神明迫近,与神明合一。那时候,力就是神,力就是力,无所谓善恶,无所谓冲突,力的两极性消灭了。人已超临了世界,跳出了万劫,生命已经告终,同时已经不朽!这才是欢乐,才是贝多芬式的欢乐!

    相关推荐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一生和创作 贝多芬的一生和创作 贝多芬的一生和创作 13 走近贝多芬 贝多芬英雄的十年 贝多芬英雄的十年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走近贝多芬 贝多芬生平简介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习题精选 贝多芬英雄的十年 贝多芬生活点滴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写作借鉴 音乐巨人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作业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写作特点 《音乐巨人贝多芬》写作特色 《音乐巨人贝多芬》提高作业 《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生平简介 谁害死了贝多芬──铅 音乐巨人贝多芬2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片断及反思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郁达夫及其作品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贝多芬与莫扎特的音乐世界 《音乐巨人贝多芬》词语解释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2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教科版《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结构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心意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活动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整体把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整体把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堂实录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建议 《音乐巨人贝多芬》有关资料 《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案例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活动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词语辨义 《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建议 《音乐巨人贝多芬》堂上小测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问题探究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8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2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评点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法指导 《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