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学生教我“下水”去

小编:

走进教室,我对学生说:“前几天在学校艺术节上看了同学们的各种表演,真想写篇散文。只是老师‘三天不写手生’,不知何处落笔。今天早上读了《安塞腰鼓》,觉得题材有相通之处,很想把它‘抄’进自己的作文,大家同意吗?”

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一个说:“老师也抄作文,判零分!”另一个说:“好,我们以后也可抄作文啦,你可不能再批评啦!”

我解释说:“抄,是剽窃他人的成果,太‘小儿科’了。我说的‘抄’,是把课文的方法学过来,算‘神偷’吧。大家把课文朗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抄’过来?教我几招?”

学生开始朗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有学生说:“课文很美,热情奔放,气势激越,有北方人的豪爽之气。”

我回应说:“是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安塞腰鼓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铿锵有力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你朗读几个段落试试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个学生读得很有气势。我表扬说:“好!有语感!哎,刚才你说课文有‘北方人的豪爽之气’,那么,如果我要写江南的《踏雪寻梅》能不能豪爽?”

学生有点腼腆,停了一下,说:“你刚才不是说‘一方水土有一方风情’吗?《安塞腰鼓》有阳刚之美,那《踏雪寻梅》是阴柔之美,都是美,不能有‘好’与‘坏’之分。课文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是对比的说法。如果你把《踏雪寻梅》写得很细腻,同样很美。”

我赞叹:“说得好!你很有思辩能力。课文的说法只是写作上的一种比较。如果我能将《踏雪寻梅》写得很优美,也就是一种超级模仿,是这个意思吗?”“是的,就看老师怎么个写法。”

我继续问:“还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写法呢?”

“课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强烈,感情色彩鲜明,值得学习。”又一个学生回答。

我请他选择典型段落朗读,让大家体会一下。他选择的是这一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

学生很快体会到了文中激荡着一种打破一切束缚的气势,这种强烈的表达效果,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此外,课文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

最后,我表态了:“看来,有了生命美的内容,还离不开语言美的形式。这些方法都值得我在写作时借鉴、学习。今晚我会努力去写作业的,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那你们的作业呢?”

“你写作文,我们就背出全篇课文!”

第二天,我再次走进教室,学生的眼神里流露着期待。

“老师昨天折腾了一个晚上,勉强写好了作业。下面,我读一下我的作文,希望同学们多提意见,指出不足之处,我先表谢意。”

我开始朗读:

艺术,心田的奇葩

一群群花季少女,一群群花季少男,雀跃着,呼欢着,兴奋着,生腾腾一片。他们身处校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坪,殷殷的跑道,还有桃花灼灼,杜鹃笑笑。

舞,舞,舞!

看,舞台上一群绿衣使者,正轻歌曼舞《踏雪寻梅》,步履轻盈,怕踩碎江南的雪景,怕惊动梅花的春梦。水袖婀娜,如垂柳拂过堤岸;移步转影,如春风荡过湖面。没有喧闹,没有摇滚,平稳而安逸,恬谈而优美,一种青春最美的姿态,花开指上,果落心坎。

唱,唱,唱!

听,《青春的旋律》,伴随着的蹦跳的脚步,是力的拔节,是热的迸发。霎时间,一朵朵铿锵玫瑰在舞台绽放,不见柔弱是强健,不见文静是阳刚。是青春的张扬,是亮丽的风景。歌声响起来,空气暖起来。阳光活泼,气韵豪迈,“春困”立即变得兴奋,慵懒瞬间化为亢奋。

让人记起:木兰万里赴戎机,巾帼皆英雄。

让人听到:金戈铁马入梦来,马鸣风萧萧。

……

“哇噻!老师你真行!听上去很美。”学生很兴奋。

我也很开心:“大家说说,美在什么地方呢?”

“你把课文的修辞方法都套用过去了,特别是比喻句的运用很细腻生动,我写不出来。”这个学生的谦虚与坦白引得同学一片笑声。

“全篇没有一个长句,大量的短句,读起来富有诗意。”

“词语也美。动词、形容词用得好,段落很多,形式多样。”

不能让学生尽说好话,我开始转变话题:“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不过,这篇文章有‘花架子’的嫌疑。这样吧,我再请同学将这篇习作朗读一遍,然后,大家再默读课文,在比较中你能看出庐山真面目。”

“怎么样?看出‘门道’吧?”十分钟后,我问学生。

“你的文章有‘水分’。例如,第一句‘一群群花季少女,一群群花季少男’,就可以简写为‘一群群少男少女’。”

“你模仿的痕迹明显。如,课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你写成‘生腾藤的一片’,

课文有‘马鸣风萧萧!’你也有这一句,模仿太那个。”

“老师,你不要生气,听你的作文感觉上轻飘飘的,而朗读课文则有一股激荡的力量,真像是有一个腰鼓敲在腰上。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上来。”

……

学生的发言让我很兴奋:“是的,你们提的意见很中肯。《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是经典之作,真正是“形散神不散”。我的习作看上去也很美,但形散神也散,怎能望其项背呵!但是,我正在努力,尤其是通过这样的练笔,认识到写作并不难。我说得对吗?”

“有道理,作文并不可怕。老师,这个星期,我们也写篇好作文给你看看。”

“好,我们大家比试一下,我等待着你们的杰作。”

【教学后记】

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站了20多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有一点体会很深刻: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催化剂。当听到学生“老师,这个星期,我们也写篇好作文给你看看”后,我深感这堂课是成功的。尽管自己的作文并不美,但它较之于侃侃而谈的“写作指导”更具有教学的亲和力。再者,学生在帮助我一起写作的过程中,反复品读了课文,鉴赏了许多妙处,教学效果好是很自然的。《语文课标》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本课堂以读引写,以写促读,以写促练,目的在于“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自我感觉这样的路子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相关推荐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 我看中学生语文水平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教学设计 高林生:我读《水乡歌》 《我心归去》教学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实录我多想去看看 《我心归去》教学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_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乡土情结》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教学总结 我必须去教案 陈丹青:我实在读不下去雨果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们去植树 下水(下) 去找史铁生 《我心归去》学案4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导学案 《我心归去》学案2 北师大版二下《我必须去》教学设计两篇 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 《我心归去》教案1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2 《我心归去》教案4 《我心归去》教案2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9 《我必须去》的教学设计 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反思 《我们去旅行》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5 《我们去看海》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 教案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 走,我们去植树 让我们踏青去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自己去吧》生字学习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走,我们去植树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由差生想开去 A版一年级下册《2、我们去植树》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 走,我们去植树 《我必须去》课文 走,我们去植树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2 我们去植树 让学生用心去体验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3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我让学生当老师──《小桥流水人家》教学后记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我必须去》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课文我多想去看看 原文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走,我们去植树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杂谈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之二 《我必须去》教学设计之一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札记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札记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爱我的学生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