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圆明园含经堂遗址考古发掘

小编:

对前后施工时间达150年之久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整体保护和园中文物发掘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昨天,在含经堂考古发掘现场,市文物研究所靳枫毅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含经堂建筑群由涵光室、渊映斋、淳化轩、三友轩、待月楼、静莲斋、大戏台等部分组成,占地四五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群达2万平方米的含经堂曾是圆明园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长春园中心区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寝宫型建筑景群,它位于长春园的中央大岛上。含经堂为乾隆10年开始建造,历经25年建成。资料显示,仅含经堂中收藏的包括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等唐以前的99位书法家的墨迹就价值连城。

5个余月的发掘,考古队收获颇丰,昨天,靳研究员给记者展示了做工精美的玉制道士和和尚头像,记者看到,头像刀工细致处,道士的眉毛都清晰可辨,而像这样的文物包括瓷器、琉璃、汉白玉、砖雕、玻璃、铜器、石料构件在内就发掘出了上千件,而现在的发掘面积还不到一半。据介绍,含经堂的发掘还要持续近半年,在这段时间,遗址的发掘现场照常免费对外开放,时间为早9点至晚5点。

9月27日是圆明园考古发掘现场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考古专家经过5个月的发掘,终于使得英法联军141年前劫毁文明的罪证大白于天下。

裸露的白骨

灿烂的秋阳之下,黯淡红黑的焦土和崩裂剥落的砖瓦裸露无遗,精雕细镂的须弥座轻触即要碎裂,在路边,残存的过火树桩和柱础中炭灰重重。这便是昔日的含经堂──隆皇帝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会离开紫禁城,居留于此,读书休憩,接见外宾和少数民族。

“18世纪,这里还是一片青砖绿瓦的楼台亭榭,酷爱诗画的乾隆皇帝便常常陪伴他的母亲,在荷叶莲池边翘首期盼明月升起。”参与发掘的北京市文物所研究员靳枫毅说,“但一群远方来的白种人永远毁灭了这属于中国人的良辰美景。”

如今,游客目光所及处是一片惨然的残砖碎瓦,令人联想起轰然倒塌的大楼废墟。昔日藏有1.2万卷《四库全书荟要》的霞翥楼处荒草丛生,曾伫立着90余位中国最著名书法家的墨迹拓碑处蚊虫飞舞。

往南,有“澄波夕照”之景,乾隆曾与亲近人在此欣赏夕阳西下风光。莲塘依旧,荷叶已枯黄破败。

发掘工作是4月份开始的,目前仅试掘了含经堂和长春园宫门,共6万余平方米。当时,废墟基址埋在半米至一米深的土下,在西洋楼大水法等地面遗址处已不复见到的罪证,由此得以保留。

据了解,已被确证经历焚烧的场所达七八处,考古学家发现了上万块被烈火焚烧过的地砖。

“圆明园终于裸露出了它的白骨。”靳枫毅说。

每一锹都像挖到了自己的伤口

在考古学家的指引下,笔者看到,这些地砖已被烧得发红,不复是我华夏人氏喜爱的传统青灰色。为保护它们,专家在上面盖上了塑料布。

据说,发掘开始时,考古学家惊讶地看到,宫殿基址到处布满炭灰,最厚达处达两厘米。“每一锹挖下去,都像挖到了自己的伤口。”靳枫毅说。

两块一人多高的柏木板已炭化龟裂。靳枫毅说,这木板属于昔日的大戏台,那上面曾演出过多少动人戏乐。但在大火中,舞台烧裂坠落,柏木板掉入井中。此是仅存的两块。

笔者还见到了一些头断肢裂的佛像和玉器残片,“研究表明这是外来暴力破坏所致,圆明园是皇家禁区,这绝不是中国人所为。”靳枫毅说。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乾隆九年(1744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年,始成规模。圆明园占地广大,荟萃中西文明精华,被称作“万园之园”。

史载,1860年,英法联英攻陷北京,劫走园中大批珍贵文物,并焚毁该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掠夺了圆明园。

实际上,人们已不能知道联军施暴的细节,《火烧圆明园》的描述并不一定准确。只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通过有组织的正式考古发掘,大量地出土有关罪证,这在圆明园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百年历史成为千古之谜

在这次发掘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排水系统。地漏呈钱眼形,有方孔,上有盖子,精雕细刻。二宫门处有一个庞大的下水道,宽一米,高一米,它从西奔东而来,却不注入湖中,又奔东而去,看来是不想污染净水。它最后通到哪里去了?这还有待更多的调查。令专家难以思议的是,清朝人如何便知道以极大的代价,保护环境?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乾隆住的暧阁,很大两间,现仍存连地炕,供暖系统埋在地下,地表用大厚砖铺满,烧热了能保持相当温度。假山南北侧,也发现了连地炕,可能是乾隆极近的缤妃住的。

以前,仅从文献中知道,乾隆冬天便要来此,但皇帝是怎么生活的?文献中没有记载。

更多的复杂建筑构件,有的也许已经永远不能知其用途。

比如,考古学家发现了6块奇怪的有眼石头,不知为何物,后来,清华大学建筑专家指出可能是“压风石”,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仍没有人能说清楚。

还有,发现了怀疑是乾隆的茶膳房,有6个砖洞,一个灶眼,但是,那么深的洞,灶眼又那么低,如何做饭?如何出灰?炉子又是怎样的?不明白。附近也没有发现炉灰。难道,一建好就不再使用?

正是英法联军的劫毁,使这百年历史成为千古之谜。

无法找到珍贵文物

5个月的发掘,共挖出文物一千余件,包括陶范、玉饰件、玉瓮、瓷器、印章、雕像、琉璃构件等,大多已残缺。

“虽然发掘很详备,但我们已无法再找到珍贵文物。”靳枫毅叹息。

他说,当时,联军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不能拿走的,大都毁坏了。这一种结果,真是太惨了。

在劫毁过程中,圆明园中也死了一些人,有的是被联军打死的,有的是抵抗时牺牲的,有的是因为没有尽到守卫之职跳湖自尽的。

“但发掘现场没有发现尸骨。”他说,“也许,永远不会发现了,因为,后来清朝又回来了,把死人收走了。”

同治皇帝曾经有过重建圆明园的努力,但是,因为国力衰落,再没能恢复盛况,直到1900年,这举世无双的伟大园林彻底走进了历史的阴影。

铲平遗址重建新楼?

然而,如今,圆明园似又到了回归的时候。

据了解,之所以搞考古发掘,是因为圆明园希望复建一部分遗址,以使该园“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这曾引起学术界一片非议。

去年,市府开会复议此事,最后,允许复建遗址的10%。国家文物局今年批准了申请。

因此,考古发掘的初衷,并不是要搞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而是准备弄清楚古建筑的原貌和结构,制定科学的复制方案,最后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对含经堂和长春园宫门遗址的发掘,属于一期考古发掘方案。等一期结束,古建方案确定,造价落实后,再拿出二期发掘方案,进行圆明园大宫门的发掘。

据靳枫毅介绍,复建的含经堂,将极有可能耸立于正在发掘的遗址上,废墟将被铲平而不复存在。“不过,一些专家也坚持要原样保留一部分遗址。”

虽然是对公众开放,但游人冷清。在发掘现场,考古学家在向来人散发一份问卷,上面有3种选择:第一,遗址原状保存,不搞任何复建;第二,部分复建,部分原址保护;第三,全部复建。

从上海来参观的退休教师陶先生说:“我赞成部分复建。这样,有一个对比,一方面,看看我们的祖宗曾创造了多么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看看它们在后人手里被毁掉了,是多么的凄凉,多么的耻辱!”

    相关推荐

    《圆明园遗址》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遗址 大禹遗址 谒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课堂实录 谈语文教材隐含信息的发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哭泣的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诗词──正大光明 圆明园诗词──正大光明 火烧圆明园简介 于永正:《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火烧圆明园简介 22.圆明园的毁灭 22.圆明园的毁灭 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纪实_语文论文 《圆明园的毁灭》设计 评析《圆明园的毁灭》 借助电教 启发想象──《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谈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四下、21、圆明园的毁灭 21 圆明园的毁灭(1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教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雨果怒斥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发掘诗词蕴含之美 厚积鉴赏审美之能——浅谈古诗词的学与教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教《圆明园的毁灭》的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想 留下一个真正的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中心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再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情境导入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词语解释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思路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杂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片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