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南京大屠杀史实不容否认

小编:

编者按: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就南京大屠杀事件发表谬论,遭到舆论界的谴责。本报10月14日发表了署名文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略加驳斥。可是,这位议员先生置若罔闻,近日又说什么“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的(南京)大屠杀,把没有的说成有,这不是谎言吗?”这里,我们要告诉石原先生,不是别人把没有的说成有,而是你自己把有的说成没有。究竟是谁在说谎,大概连日本的大多数有识之士也是心里有数的。

53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了滔天大罪,用极野蛮的残忍手段屠杀了我中华儿女30多万!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战后远东军事法庭调查确认,这一事件的直接指挥者已被国际军事法庭处以死刑。现在坐落在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铁证如山,已经并继续教育着中国人,也提醒了许许多多友好的人士:不要忘记过去。

世上有一种人,即那些不承认客观事实的人,是谁也说不服的。本报今天再发一篇文章,重述世人皆知的事实,并不是为了说服石原慎太郎一类人,而是为了:第一,提醒人们注意,有人在否定历史事实;第二,请人们思索,像石原慎太郎这样的政界人士,为什么要撤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内,日军对我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达30多万人。其中被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多人。日军采用了枪杀、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火烧等屠杀手段。昔日的六朝古都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腥风血雨。日军的野蛮暴行为人类文明史所罕见,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空前的劫难。

然而,长期以来在日本有少数右翼势力一直企图抹煞这段铁一般的历史事实。最近,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对美国某杂志的谈话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石原称:“中国方面应该(就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提出证据,我不认为发生过所谓的大屠杀”,并说“如果真有那种破天荒的(大屠杀这种)事情,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呢?”曾经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果真是无据可查的“谎言”吗?果真是没有目击者的报道吗?否!下面这些事实不仅雄辩地证实了日本军国主义者53年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而且证明散布谎言和闭眼不看现实的正是石原者流。

1948年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证人伍长德是南京汉中门外集体大屠杀的幸存者。他曾回忆说:“26年(民国)12月15日,中岛部队在南京难民区司法院用12挺机枪将2000名中国军警、百姓等押送汉中门里。每一行列分别用绳圈捆绕住,赶至城外,用机枪扫射,已死者及受伤未死者,被日军用木柴、汽油焚烧之”。幸存者梁廷芳、白增荣在日军射杀时,携手投江,幸免于难。梁曾于1946年6月出席远东军事法庭作证,历时二月。此后,梁、白二人又联名向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详细报告了这次集体大屠杀。南京中山码头集体大屠杀的幸存者徐进,曾于1946年1月26日给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行辕秘书处的呈文中,翔实记述了屠杀经过。据1984年调查,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现仍健在的幸存者和见证人就有1756人。对50多年来,幸存者们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提出的有关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无数证据怎么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

所谓“当时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也是明知故问。当时在日军攻城战和以后的大屠杀中,日本战地记者都作了报道。如《东京日日新闻》记者浅海一男等就报道了日军第16师团中岛部队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岩进行的屠杀中国人比赛。该报分别以“百人斩大战”、“百人斩超纪录”为题予以刊载,并刊登了向井和野田的照片,称他们为“皇军”的“英雄”。当时在东京出版的英文版《日本报知者》也报道了日军在南京的所谓“战绩”。为了防止日军暴行流传于世,日本当局曾限制刊登南京大屠杀的文章。前坂俊之根据《出版警察报》统计,被禁的有关文章仅1938年头3个月就达182篇。不仅日本记者,当时在华的美国《纽约时报》、《生活》杂志以及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等报刊记者也据实发表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和照片。

战后,在日本陆续发现的旧军人“手记”、“日记”、“报告”、照片等,更为日军南京大屠杀提供了铁证。1984年8月4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在日本宫崎县杵北乡村一农家,发现了一本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都城23团一名上等兵的日记,记载了日军在南京杀人取乐、解闷的令人发指的暴行,“(日军)把无辜的支那人抓来,或活埋,或推入火中,或用木棒打死,或采用其他残酷手段加以杀害”;“今天,我们又把无辜的中国人推倒,猛打到半死状态时,又把他们推到壕沟,从头上点火,把他们折磨死”。当时参加攻占南京的日军工兵外贺关次在他们的日记中记述道,“1937年12月13日,33联队一个大队转入攻击,一面接近举着白旗的敌军,一面继续射击。在南京南门车站,工兵队的小伙子们刺死了70多个中国士兵,……其中还有痛苦呻吟的,他们就给他补上一刺刀。”被称为屠夫的日军第6师团中将师团长谷寿夫关于攻占南京的“军状报告”,已作为其旧著《机密日俄战史》战后版的附录公布。第16师团第30旅少将旅团长佐佐木的作战记录《南京攻略》,已在《一个军人的自传》增补新版中,证明了下关、太平门、紫金山等地大屠杀的事实。第13师团第103旅团少将旅团长山田的记录也已发现,它证明了南京草鞋峡大屠杀的事实。

以上中国幸存者提出的证言和日本及其他国家记者的记载以及日本侵略军的记录都充分证明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的确确进行一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任何人的谎言和诡辩都抹煞不了中国人民用血和泪铸成的历史。

我们注意到,持有类似石原这样观点的人在日本只是极少数。他们代表不了广大日本人民的意愿。在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后,至今已接待了来自日本各地、各界的参观者达4万多人次。很多人在这里了解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受到很大震动。他们对死难的30万中国人表示忏悔和反省。他们在这里栽种下和平之树,表达“日中誓不再战”的决心。一位当年侵华日军士兵在留言中写道,“南京大屠杀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对侵略中国我感到悔恨,对中国人民的宽大胸怀,我表示真诚的感谢”,他站在现场一再对观众表示“认罪道歉”。一些日本青年学生看了展览,对他们的前辈的所做所为感到耻辱。他们认为,“要承认这些历史事实,认真进行反省”。

历史是不能篡改的。如何对待历史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故意歪曲、掩盖历史,往往就是重蹈历史覆辙的开始。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从那时以来近20年里,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中日两国人民都愿意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但是,在日本总有极少数人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企图歪曲和篡改日本侵华历史。这利做法是违背两国人民意愿的,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决不能容许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教案 南京大屠杀(公开课教案) 我教《南京大屠杀》(课堂虚录)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选 南京大屠杀留下的是世界的伤痕 2017年纪念南京大屠杀主题班会教案 2017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主题班会教案 执政府大屠杀记 纪念南京大屠杀七十九周年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2017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南京大屠杀》教案 小学生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主题班会教育课教案 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相关班会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南京大屠杀》课文精讲 课也可以这样上——我教《南京大屠杀》(课堂虚录)(本站论坛稿) 鸿门宴史实探微———兼谈项羽不杀刘邦之谜 北京大学校史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毒不灭、杀不绝的老鼠 南京长江大桥 5 南京长江大桥 5.南京长江大桥 5.南京长江大桥 2《南京长江大桥》 5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认一认2-不错的教案 三年级 南京长江大桥 三年级 >> 南京长江大桥 南斯拉夫简史 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 南斯拉夫简史 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 历史上的北京城 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 历史上的北京城 《鸿门宴》中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认一认3 课堂教学实录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设计 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五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四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五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三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四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四 南京长江大桥 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课文内容 《北京》课文内容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五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六 《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二 孔庆东否认《雪山飞狐》将入高中语文课本 史铁生信不信上帝? 屠素凤《燕子专列》课堂实录 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2008,北京!》课文内容 《2008,北京!》课文内容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经过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经过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经过 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 中英《南京条约》 语文之大 竟容不下一篇爱情作文 《认识大和小》教案 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 奥斯维辛,历史不会忘记 《烛之武退秦师》涉及到的历史史实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北京》实录 打渔杀家 大谈爱情,是否曲解了文本,或者大而无当?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再认识 “导”的作用不容忽视 青山不老主要内容 打渔杀家 打渔杀家 屠格涅夫简介 二年级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教学设计之一 三年级教案:《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设计之一 南京长江大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打渔杀家 认一认4 《我不能失信》课文内容 不容忽视的两种倾向 决定历史的伟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