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小编:

【课文分析】

作者通过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生动、卸货的普通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助人,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给“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有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3~17段),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一层:写“我”讨厌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不许“我”随便走动;晚上睡觉占全床。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爱说、善良、朴实而略带粗鲁、不拘小节的农妇。

第二层:通过写除夕夜长妈妈教少年鲁迅吃福橘、讲吉利话和元旦清晨等待鲁迅“恭喜”的情景,表现了她渴望幸福、期待幸福的急切心情。阿长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说明无知的阿长中封建礼教的毒很深,达到迷信的程度。但从中可以看出她对少年鲁迅的要求,有的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还是正确的。

第三层:阿长给少年鲁迅讲“长毛”的故事,少年鲁迅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虽然阿长讲的具有传奇、胡编和迷信色彩,只不过是哄小孩显示自己罢了,但在幼小的鲁迅心里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不禁对阿长肃然起敬。

第三部分(第18~29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这是一部鲁迅渴望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大字不识的阿长急小主人之急,想小主人所想,设法买回了《山海经》,这不能不让鲁迅感到意外、惊喜!阿长不识字,错把“山海经”听成“三哼经”,她一定为买这几本小书费过不少的辛苦,她对小主人的热心、忠诚,通过这件事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正是这个偶然的事件,不仅满足了鲁迅的愿望,同时激发了鲁迅大量买书的热情,特别是作为少年鲁迅的一部文艺启蒙书,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这正是鲁迅对长妈妈念念不忘,几次在作品中写到她,对她充满了感激、怀念、敬意的原因所在。至此,一个有点粗俗、迷信、守旧,但却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的形象就完成了。

作品的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长妈妈的灵魂。鲁迅对阿长的深沉感情在这里表现得深切感人。

从整体来说,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前的紧张心情,“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的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教学建议】

可以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导入新课,可谓温故而知新。

有些文句属知识性问题,宜简要讲解,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区分作者儿时的感受和现时的眼光。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归纳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体味作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与真挚感激之情。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课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纯朴率真的性格美。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归纳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体味作者对下层劳动妇女深切的怀念与真挚感激之情。

⑵ 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纯朴率真的性格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完成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位“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其实关于“长妈妈”还有许多有趣而令人感动的事情呢!同学们想了解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学生简介作者。

识记字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疏懒 孤孀 深不可测

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默读时看到有注释的地方,要认真读注释,并结合语言环境扫除阅读障碍。

默读时请用笔把你最喜欢、最能给你启发和力量的语句用曲线标记出来,然后给标记的语句写一点批注。

读罢课文,你有哪些疑问?请记下来。

默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启发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所得,结合问题作如下回答。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的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是文章的动情点,成为作者情思的触发点,同时构成文章内容的高潮。这样写,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研究探讨

朗读1~17自然段,思考讨论:

文中描写的一些有关长妈妈的琐事表现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文中哪些词句表明了“我”对长妈妈这些特点的态度?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

(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归纳。)

明确:

1、喜欢切切察察 常惹风波

管“我”很严 喜欢“告状”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睡觉爱在床中间摆“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烦琐的规矩 淳朴善良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并对长妈妈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作者按照生活的被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长妈妈除了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善良、关心孩子这些性格特征之外,还有哪些令作者特别感动的事?我们在第二课时接着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自我测评一,预习课文未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指名回答: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又淳朴善良、关心孩子。)

那么,长妈妈还有哪些令作者特别感动的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研究探讨

分组朗读18~27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明确:

1、“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2、当阿长买了《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3、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那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教师小结:

在“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的时候,长妈妈却神气般地买到了。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消息啊!她根本不认识字,她连书名都说不准,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象幼小的鲁迅此时那种激动而又敬佩的心情,“新的敬意”自然而然地在心底萌生。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孩子,对孩子倾注了一片心,奉献了一片爱,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的怀念呢?

问:文中哪些地方书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要用怎样的 感情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问:本文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感情线索,你能概括一下吗?

讨论、明确:从开始的“不大服她”到中间的一时而有的“空前的敬意”,到后来这种敬意“逐渐淡薄起来”和“完全消失了”,进而到因买《山海经》而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概括为:不大佩服—产生敬意—憎恶—感激(新的敬意)—怀念。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的波动中,我们随着作者走完了一条起伏跌宕的情感历程,体味到作者对长妈妈真挚的爱。

三、品读赏析

品读课文,讨论交流:

鲁迅描写长妈妈,可谓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么,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描写的好?并说说理由。

(课堂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明确: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作者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写阿长的睡相,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阿长讲长毛的故事,写阿长买了《山海经》,都有具体的刻画和描绘,都是人物描写,具体地说,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形容写的逼真,我们常说“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形容写得生动,我们常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鲁迅描写阿长,确是这样。我们拣几个片段来看看。

鲁迅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 样子,一写说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是绘形绘声。可见描写不在笔墨多少,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就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鲁迅是以小时候的眼光去看的,好像隔着窗子单见任务的身影,鲜明异常。

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时静态描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字,好就好在这个“大”字的比喻,单说“伸开两脚两手”,还不清楚,打个比方,怎么个伸法就一清二楚。可见描写一种状态,有时打个比方,就很传神。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也写出特点:“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有告诫:“不许说别的话!”而且反复说明事观一年运气。写得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喜欢的情景。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这时写她的动作和神情,动作,先是 “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哥儿,你怎么竟忘了,昨夜对你怎么说来着?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鲁迅兼用语言描写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是一迭连声地说“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跃然纸上。

再看写阿长买了《山海经》,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可见,有时候,在重点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写不可,铺垫烘托可以使一两笔描写显得光芒四射。

小结: 鲁迅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这是在我们的写作中需要学习和加强的。

四、拓展训练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整体情况,又能鲜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上若时间不够,可课下完成。)

五、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自我测评。

    相关推荐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一等奖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8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1 阿长与《山海经》4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读《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3 阿长与《山海经》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5 阿长与《山海经》2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 教 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7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0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5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9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 《阿长与山海经》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2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8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7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