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设想】

一、在学习《中国石拱桥》以前,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带有说明性质的课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但都没有提出过说明文的教学要求;

上一单元的“知识课文”《描写和说明》,也仅就“描写”和“说明”两种写法以及说明文中的描写同记叙文中的描写的区别,作了最浅近的界说;下一单元的“知识课文”《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才对怎样写说明文作了较具体的解说,但那是学生在学过本单元和下单元的六篇说明文之后才能较好理解的。(本处所说的“知识课文”和单元的课文,系根据修订以前的课本说的)因此,本文的教学在语文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不宜过高,只宜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对描写和说明的区别以及说明文中的描写要为说明服务有进一步认识,并且初步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说明较复杂的事物要分成几方面按一定顺序写,也就可以了。(但在上述要求范围内,训练的力度要强些。)对于个别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其他教学渠道和组织形式,因材施教,以满足他们的较高要求。

二、“文道统一”的原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原则

本文虽然名为《中国石拱桥》,但绝非仅仅客观地介绍我国的石拱桥而已,恰恰相反,它不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而且用整段文字表达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政府的赞颂。这是本文主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可忽视。我坚定不移地主张: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是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把读书与做人、写作与做人、说话与做人、听话与做人结合起来。因此,固然不能不注意本文的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却决不可因此忽视对本文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范文教学的课堂结构固然可以分成许多步,但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三大步骤:

1、预习见疑;

2、质询研讨;

3、巩固深化。

而贯穿这三大步骤始终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自学语文的实践。这三大步骤当然不是固定不变的死模式,有时可以把某一步骤压缩,而把另一步骤延长,或者把某两个相邻的步骤融合为一,也可把每个大步骤分化为若干小步骤,等等,所以它们的具体形式在教学实际过程中的表现是灵活多样的。但为了便于掌握,在本教学设计中我尽量按这三大步骤组织教学过程,至于如何具体运用,则请施教者根据实际需要相机处理了,因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成规,是不存在的。

四、我是“大语文教育”论者,我主张建立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把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语文学习渠道接通,形成“一体两翼”的强有力的训练网络,对学生进行网络式的语文训练。所谓“一体两翼”是指:

1、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包括范文教读、参读教学、习作教学、语文考查考试,而又以范文教读为核心);

2、第二语文教学渠道为一翼(包括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校内语文课外活动”和“校外语文社会活动”);

3、语文学习环境为另一翼(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口头的或书面的语文环境)。通常,我们按照“一体两翼”的结构进行整体性教学设计时,总是以相互联系着的单元为单位。本教学设计是单篇教学设计,不可能全部体现出“大语文教育”的教学设计的特点来;但我想尽量能体现出它的某些特点。

【教学目的】

1、在复习上单元“知识课文”《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描写和说明的区别,以及说明文的描写主要是起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初步懂得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举出代表性例子,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和解放后的新创造、新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4、除课文常规字词教学外,利用学过的“字法”知识分辨本课“思考和练习”四中举出的十组形近字(我们实验班学生在初中一年级时已学完我们自编的《字法教程》)。

附:本处所说的“思考和练习”四是修订以前的课本的练习题,原题如下:

先给下边这些字注音,再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字在形体上和意义上有什么差别。

拱 烘赏 尝堤 提崇 祟损 捐 陡 徒载 裁砌 彻谐 楷端 瑞

【教学内容和步骤】(主体部分──课堂教学)

一、预习见疑

1、复习上单元“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并用四句话,说出这篇“知识短文”的最主要的意思;然后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⑴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节选自《茶花赋》)

⑵ 茶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之一。它的枝叶四季常绿,花形大,色彩鲜艳。茶花的品种较多,全世界有一百多种。它的开花期比一般花卉为长。由于茶花是在天寒地冻时绽蕾吐艳的,所以它与耐寒的“迎春”“梅花”“水仙”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友”。每当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植株矫健,枝叶繁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节选自贺永清的《茶花》,可抄在一张大纸上向学生揭示。)

〔这一题,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以及描写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不同目的和作用,为学习本单元和下单元的说明文,打好基础。是由“温故”向“知新”过渡。〕

2、不看本课课文(已经看过的,思想上尽量摆脱本课课文的影响),而以“中国石拱桥”为题独立地打一篇说明文的“腹稿”,主要是“搭架子”,就是考虑好这篇说明文的组织结构。可以写出简略的或较详的提纲,也可以不写。打腹稿时,应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

⑴ 怎样开头?

甲、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乙、先说一般的石拱桥,再说到特殊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

丙、先说一般的桥,再说石拱桥,然后再说中国的石拱桥;

丁、先说神话中的天河上的“鹊桥”,然后再说人间的桥、石拱桥,进而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戊、其他。

⑵ 怎样写正文?

甲、按怎样顺序介绍中国的石拱桥?

A、先举出具体的桥例,然后再加以概括说明;

B、先做概括说明,然后再举出具体桥例;

C、边举例边概括,或者边概括边举例。

乙、你准备举哪些桥做主要例子?

A、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或玉带桥;

B、苏州的枫桥或宝带桥;

C、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D、北京永定河上的芦沟桥;

E、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F、你所熟悉的其他石拱桥。

丙、把说明的重点放在哪里?

丁、除了对中国石拱桥本身做介绍说明之外,是否还想说些与石拱桥有关的事情或问题?

⑶ 怎样写结尾?

甲、以赞美我国石拱桥作结;

乙、以介绍我国在修建石拱桥方面的发展和创造作结;

丙、以展望我国乃至世界的桥梁事业的未来作结;

丁、以其他方式作结。

腹稿打好后(或写出提纲后),再精心默读本课课文,并用自己的构思同课文相比较,着眼于组织结构,分辨优劣。(如果自己的构思有优于课文的地方,也要敢于肯定,但要能说出理由来。)

3、在精心默读本课课文的同时,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和在初一时学过的“字法”知识,解决生字新词问题,并且记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预习见疑”这一步骤,可考虑一部分在课外进行,一部分在课内进行。〕

二、质询研讨

1、就本课文的组织结构(以说明的顺序和重点为主),组织课堂问答(可以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生问生答):

⑴ 就全篇的大层次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及板书:

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芦沟桥的特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独特原因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创造性发展。

⑵ 就举出的两个典型桥例的小层次来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

赵州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解放后彻底整修。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由于设计科学和施工巧妙而形成的四大特点(大拱,小拱,拱圈,桥身与石栏、石板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芦沟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修建年代。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多拱相联及其坚固性、栏柱上石刻狮子。

中外人士对桥的推崇、称赞。

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

⑶ 全文共十个自然段,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的文字就占了五段。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把对这两个桥的介绍作为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为什么还要介绍芦沟桥 ?介绍这两座桥时,为什么先赵州而后芦沟?

参考答案:

举出这两个典型桥例加以重点介绍,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和“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赵州桥是独拱的石桥,芦沟桥是联拱的石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两种基本类型,所以有必要并举。赵州桥历史更悠久(比芦沟桥早建五百八十多年),而且“大拱背小拱”的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奇特,对当代造拱桥影响也更大(有人说,现在是“无桥不‘赵州’”),所以先予介绍。(茅老非常重视赵州桥,1984年来邢台市参加郭守敬纪念馆奠基仪式时,还特意又一次去看了赵州桥。)

2、用“速读法”阅读对比型参读文章另一篇《中国的石拱桥》(根据有关资料组合而成),然后再从语言表达着眼,朗读或默读课文;读毕,按小组(或小小组)就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语言的简明、准确和表达方式的适当为主)展开讨论(可同参读文章做必要的对比);教者巡回指导并在讨论后做简要结论。

对比型参读文章可以印发或抄在大纸上揭示。原文如下:

中国石拱桥

桥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叫梁式桥,桥洞不弯曲,桥身与水面平行,好像房梁与地面平行一样。这种桥承受压力小,所以跨度不能太大,否则容易折断。另一种叫拱式桥,桥洞呈弧形,中间高起。拱,是两手相合的意思,拱手就呈现近似圆形、上部高起的样子,所以称这种桥为拱式桥,简称拱桥。拱桥大都是用石块砌成的,叫石拱桥。这种桥承受压力大,桥身结构坚固,外形也美观。

石拱桥在桥梁史上出现不如石梁桥早,但在我国至少也有一千七八百年的历史了。而且数量很多,据说中国各种石桥有四百多万座,其中绝大多数是石拱桥。北京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和玉带桥,北京西南郊的芦沟桥,苏州的枫桥、宝带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都是石拱桥的突出代表。其中赵州桥和芦沟桥尤可称为石拱桥中的杰作。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的河上。建于隋朝。桥长五十点八二米,桥面宽约十米,单拱,跨径长达三十七点四米,拱圈矢高七点二二米,弧形平缓,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这样既减轻重量,节省石料,又便于排洪,而且增加美观。河北正定、宁晋间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洪水,别的桥梁都冲垮了,只有赵州桥一千三百年来岿然不动,足见它异常坚固。

关于赵州桥,民间流传着许多歌谣和传说。《小放牛》里有一支曲子说:“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道沟。”至今桥面上还保留着一些驴蹄印和车轮痕迹,桥的底面还有鲁班托桥时留下的五个手印。可惜前年我们去游览赵州桥的时候,离桥只剩下十多里路了,汽车轮胎突然放了炮,等换上轮胎,赶到桥头的时候,夜幕早已降临。真倒霉!我们只能划根火柴看看驴蹄印,用手摸摸那道车沟。走到桥下,借着天空西部细得好像嫦娥指甲痕迹的一弯娥眉月,模模糊糊地看出大桥的轮廓来,那鲁班的手印却一点也看不见了。在桥的左边不远处新仿建的一座桥,由于桥的颜色很鲜明,所以看得很清,显得十分雄伟。其实修赵州桥的人不是鲁班,而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另一个传说讲,李春和他妹妹比赛造桥,李春借天神的力量把石块一下子都赶过来,一夜之间就造成了赵州桥。这些传说当然是荒诞的。其实李春是在公元六五至六一八年之间修建的这座桥。赵县一带现在还流传着一首诗:“谁站桥头问李春?仙驴仙迹幻成真。长虹应卷涛声急,似向残碑说故人。”

芦沟桥又叫卢沟桥,横跨在永定河上。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因为当时永定河叫卢沟,所以这桥也就叫卢沟桥了。我多次从火车上看到过这座桥,确实很大。据说,桥长二百六十五米,宽约八米,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中间一孔最长,为二十一点六米;往北的五孔分别是二十一点二米、二十点五米、十九点七米、十八点六米、十六米;往南的五孔分别是二十点六米、十九点六米、十八点三米、十九米、十六点一米。其中间一孔的南北各孔长度逐渐缩短,然而并非南北对称,这是因为桥墩位置不正的原故。按设计者的原意,南北桥墩的位置应当是对称的,但在造桥墩时,位置偏离了。桥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刻着许多石头狮子,形象很逼真。人们都说:“芦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其实总共只有四百八十五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曾在一二七五年来到中国,并在元朝任职十七年,他写的游记第一次向西方人介绍了这座桥,所以西方人往往称芦沟桥为“马可·波罗桥”。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发动七七事变,所以七七事变也称“芦沟桥事变”。

这些石拱桥的建造,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我赞美我国的石拱桥!我更赞美我国的劳动人民!

〔这项教学活动,主要是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简明、准确,描写服务于说明,引用得当三点,获得更具体的感知和较深刻的理解。课文中例子很多,不必一一举出,只求举一反三。如:“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等等,都是语言简明的例子;“比较早”、“大约建成于”、“可能是”、“几乎到处都”、“完全合乎”、“在当时可算是”、“主要设计者”、“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中就有不少”等等,都是用语准确的例子;用虹比喻石拱桥的桥洞、用弓比喻赵州桥桥洞和拱圈、对芦沟桥的石刻狮子的姿态的描绘,都是描写服务于说明的例子;引用张嘉贞、张和马可·波罗的话,十分得当,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石拱桥的高度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对比型参读文章《中国石拱桥》,在这三方面则有许多严重缺点──语言不简明不准确,描写脱离了说明文的需要,引用极不得当。对比一下,更可见出课文的典范性。〕

3、从语言、结构和思想三者统一的综合角度,进一步精读课文(最好作表情性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教者的主持下,以全班集体讨论的方式探讨本文的主题。

你同意哪种意见?并请说明理由:

⑴ 以赵州桥、芦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⑵ 以赵州、芦沟两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⑶ 以赵州、芦沟等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光辉的历史成就和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发展、新创造,赞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⑷ 其他。

〔我赞成第③,因为本文除了字里行间洋溢着这种思想感情外,还在多处写明,如:在第四自然段写“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第八自然段用一整段文字写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这并非节外生枝,其爱国主义精神与全文思想是脉络相通的。第九自然段用一整段文字说明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而且与第五自然段中“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相呼应,特别强调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不仅列为首要原因,而且举出实例,文字用得也最多。最后一个自然段专门介绍我国石拱桥的新成就、新创造,并举出实例,而且点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本文不是一般的实用性说明文,而是文艺性说明文,在注意它说明什么和怎样说明的时候,切不可忽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深化

1、利用所学“字法”知识,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参考答案:

拱:旧解作从手,共声,今读 gǒng,本义是拱手。是象形字;拱,是后起的形声字。

烘:旧解作从火,共声,今读 hōng,本义是用火烤。

赏:旧解作从贝,尚声,今读 shǎng,本义是“赐有功”,贝,表示财物;尚,其实是形声兼表义,所以有人解释说:“赏之言尚也,尚其功也。”尚,尊重、重视的意思。

尝:读 cháng,作为实词,是辨别滋味的意思。这是个简化字,繁体字作“尝”,旧解作从旨,尚声。旨,是味道甘美的意思。借用为虚词时,相当于“曾经”。

堤:旧解作从土,是声,今读 dī,本义是筑土防水,后来多指防水坝。

提:旧解作从手,是声,今读 tí,垂手拿着。在“提防”一词中,读dī。

崇:旧解作从山,宗声,今读 chóng,本义是山高,引申为高。

祟:从示,从出,是会意字,读 suì,本义是“神为祸”,也就是神怪之类出来为害。示,旧解作“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从示(作偏旁时常写作礻)的字,本义都与神怪迷信有关。

损:旧解作从手,员声,今读 sǔn。本义是减少,“以手减之,故从手”。引申为损失、损害。

捐:旧解作从手,声,读 juān,本义是“以手弃之”,引申有捐献等义。

陡:此字中古时期才出现,原作“斗”、“”,读 dǒu,本义为崖壁峻峭(坡度直上直下)。“阝”在左边,是“阜”,像崖壁形,人在崖壁上行走,特别有陡峭之感,所以后起字从阜,从走。

徒:从,土声,今读 tú,本义是步行,引申而有“无所凭借”、“空的”等义。“彳”(双立人旁)并不表示双人,它是“行”字的一半,表示道路。“”是“止”的变形,像脚趾。“彳”“止”合在一起写成“”,就是现在的“走之旁”,表示在路上行走的意思。后人为了字形匀称,便成“徒”了。

载:本作(篆文作),旧解作从车,音 zāi。古灾字,作像以戈斩断人的头发,所以是灾,今读 zài。本义是把物或人装在车上。“记载”中读 zǎi。表“年”义,是借用,也读 zǎi。

裁:本作,旧解作从衣,声,今读 cái,本义是剪制衣服。

砌:从石,切声,今读 qì,用砖石垒。

彻:这是简化字,繁体作,旧解作从彳,从育,从(扑),三字会意。有的文字学家说:“攴之,而养育之,而行之,则无不通矣。”意思是:打他,养育他,又让他去做,就都可行通了。可备一说。彻,本义是通达,引申为透、明等义。

谐:旧解作从言,皆声,今读 xié。按,皆,形声兼表意。本义是言语相合,引申为和谐。

楷:旧解作从木,皆声,今读 kǎi。本是一种树的名字,据说这种树木质好,直而不屈,可以作为人的法式,所以引申为模范、法式。

端:旧解作从立,声,读 duān。,其实形声兼表意,因为“”古为草木发端的意思。草木初生是直立的,所以人直立叫“端”,引申而为端正。(立,古作,像人立地上。)

瑞:旧解作从玉,从(一说从玉,声),今读 ruì。本义是用玉表示诚信之意,古时贵族宾客相见都手拿着玉,以示诚信。,古通专,所以“瑞”字中的“”表专诚。祭神用玉器也称瑞(也是向神表信诚的意思),因此引申而有“吉祥”义。

〔此题只要求学过“字法”的学生经思索后能口头答出,不要求书面完成。未学过“字法”的学生,只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分辨它们的形、音、义,即可。〕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壮观( ) 推许( ) 精致( ) 谐调( )

英姿( ) 聆听( ) 久远( ) 无比( )

3、对课文中介绍赵州桥或芦沟桥的部分,进行口头复述。(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可要求分别做简略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评论性复述,等。)

4、阅读下面说明文,然后做四件事:

⑴ 看看各自然段的排列顺序是否妥当;如发现不妥,请用数字符号在各段后边的括号里标出合适的顺序。

⑵ 从文中举例说明,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的要求。

⑶ 这篇文章里没有什么描写,请在适当地方添加几笔描写(除直接描写外,也可利用比喻、引用),但描写一定要符合说明的需要。

⑷ 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万里长城的一些城堡得到整修或重建,最近我国又成立了“长城学会”,万里长城和我们祖国一样,正在“旧貌换新颜”。请你在本文后面续写上一小段文字,说明这层意思,作为全文的结尾。

《万里长城》(印发)

登上八达岭的长城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长城的结构。它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壁,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要想循着险峻的山势攀登到城下,再无依无傍地进行仰攻而破城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

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用土筑或石砌的。明朝长城大部用砖、石砌筑,在工程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

城墙上每隔大约半里,有一个凸出墙外的台子,这种台子分作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台面与城墙顶部高低差不多,只是凸出一部分于墙外,外边砌有垛口,台上还有遮避风雨的简单房子。这种台子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另一种叫做敌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有许多砖砌的小房间,可容十余人住宿,上层有射击和守望用的垛口。敌楼上还有燃放烟火的设备。( )

城墙的顶部,用三四层砖铺砌而成,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抹墙缝,砌得十分平整坚实,野草都不能生根滋长。陡峻的地方砌成梯道。墙面宽四点五米左右,可容五马并骑,十行并进。靠内部的一面,用砖砌成高约一米的女墙。在靠外的一面则用砖砌成高近两米的垛口。每个垛口的上部有一个小口,叫做望口。垛口的下部有一个小洞,叫做射洞,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城墙墙面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备。( )

墙身是城墙主要的部分,平均高约七点八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内部比较低,外部比较高。墙基平均有六点五米宽,顶部只有五点八米。在墙身内部的一面,每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券门,有石梯通到墙顶上,守城士兵可以由此上下。墙身都是用整齐的条石砌成的,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实。( )

烽火台也称作烽堠、墩堠、狼烟台、烟墩等,是专为传递军情用的。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形式是一个单独的台子,大多建筑在山顶上。台上有一个高架子,上面挂着一个笼子,笼子里头装着干柴枯草,如发现敌人来犯,就点燃它,发出火光作为信号,这叫做“烽”。另外还堆积着许多准备燃烟用的柴草,叫做“燧”。白天燃燧,夜里点烽。据说当时曾用狼粪来做燧,因为狼粪的烟可以直上云霄,远处容易看见,所以又称烽火台为狼烟台。( )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最伟大的工程。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毅力,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伟大成就。( )

〖参考答案〗

按括号顺序应依次填入:7、2、5、4、3、6、1。其余答案,略。

〔“巩固深化”这一步骤,可以一部分在课内进行,一部分在课外进行。〕

【两翼部分】

两翼部分──第二语文教学渠道活动和语文学习环境的利用:两翼部分的设计是以教学单元为单位的,而不是以单篇教学为单位。因此,这里只能简略介绍一下设计中与《中国石拱桥》有关部分。

1、第二语文教学渠道活动:

⑴ 朗读小组:

① 欣赏《中国石拱桥》的朗读录音,并模仿朗读;

② 听农村读物出版社《作家谈课文》录音中茅老谈《中国石拱桥》部分。

⑵ 写作小组:开始阅读小册子《怎样写说明文》或《说明文写作常识》。

⑶ 组织全体同学利用课外时间去观察一座有特色的建筑物,并按要求作观察记录,为本单元后的课堂作文作准备。〔如:我们当时布置的作文题目是《邢台市中兴路地道桥》,要求作观察准备(包括观察、绘图、测量)。观察任务:桥的位置、走向、修建年月、构造(包括:几道桥梁、各是什么桥、宽度、几个桥洞、每个洞是什么路、高度、宽度、用什么材料建造、坡道长度和宽度、栏杆高度和样式、桥头堡样式和高度、路灯数目和样式),并了解建桥前后这里的交通变化情况和群众反映等。〕

2、语文学习环境的布置:

⑴ 在教室内张贴教学挂图:赵州桥、芦沟桥。

⑵ 教室黑板报,其中“每日一字”栏分析:肖;“每周一诗”栏抄录咏赵州桥的短诗一首;“名人名言”栏:①简介茅以升;②茅以升名言一条:“对于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资料摘引”栏:①茅老关于“双曲拱桥”的两条解答;②茅以升的故事:《我长大要造桥》(根据有关资料缩写)。

⑶ 张布自由参看材料:茅以升《桥梁远景图》(选自河北编《语文阅读文选》第三册)。

【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水平,可用二至三课时。一般地说,“预习见疑”可占用半课时;“质询研讨”可占用一课时;“巩固深化”可占用半课时。(“预习见疑”和“巩固深化”可占用部分课外时间。)但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教学内容可以有所增减,课时安排也应酌情加以改变。

    相关推荐

    中国石拱桥课文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11、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一等奖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2.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1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11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3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7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6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0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2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3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4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5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8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2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初二语文《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说课稿 中国石拱桥教案 中国石拱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