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小编:

【创意说明】

采用合作自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品味全文的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由文及人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

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分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 迁徙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⑴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⑵ 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⑶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

⑴ 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当某一行动需要用某一短语或句子去叙述的时候,她学这个短语或句子就像学一个单词那么容易。显然地,当孩子们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间走动时学习语言成效特别快。他们学会了词语,同时也学到了知识。一进教室 。他们就刁;再是戏剧主角,他们呆坐着看老师动嘴讲这讲那。这不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消极被动不能刺激起兴趣和精力。孩子们都热心学习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而对你要他们知道的东西则不感兴趣。”莎莉文正是用这种方法教给了海伦与世界沟通的技巧。

⑵ 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⑶ 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三、深层研读,体察文意

1、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学生品评,教师归纳:

⑴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外。”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人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⑵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⑶ “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作者在执著痴想后体悟到的“爱”的情感。

2、合作研讨:

⑴ 指名学生感情诵读课文10~12语段,研讨课后练习二。

⑵ 研讨课后练习一。

3、拓展延伸: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教师提示:

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四、课堂小结

莎莉文无私的爱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爱,的确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它升华时,可以奔流不息,可以惊天动地,可以发挥非凡的潜力,可以能人所不能。唱响爱的颂歌,会使人情思无限,胸怀宽阔。海伦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交响乐,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所延续传承的也是一个涵义丰富的爱的故事。

    相关推荐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 教学设计 5再塑生命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5 5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8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6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1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3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7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0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0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4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8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9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4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5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9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5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6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8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 5《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7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19 《再塑生命》教学设计21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学案 《再塑生命》说课设计 《再塑生命》说课设计 再塑生命说课设计 《再塑生命》说课设计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练习设计 《再塑生命》全析 《再塑生命的人》 《再塑生命》主旨 再塑生命导学案 《再塑生命》评点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5 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教案21 《再塑生命》导入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