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让学生走进文本──《雪》教学反思

小编:

浙江省奉化市裘村镇初级中学 庄科裕 《雪》是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进动力。

《雪》虽然是《野草》中色调相对明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但学生在解读上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该如何基于学生的生命体验与可接受程度去实施教学呢?我想,在教学程序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深文浅教,由浅入深,让学生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自然内化作者的写作情感。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近鲁迅的生命,去感受他那在孤独中仍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坚强面对今后的人生。

教学之后,在“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上有以下几点思考:

1、个性解读铺基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一千个读者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阅读也应是老师的个性化行为。老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是老师个性化教学的基础,没有老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便没有其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在走进课堂前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目的就是要确定“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哈姆雷特”,以便在灵动的课堂中把守对话的底线、不断校正对话的方向、适时推动对话的进程。

对于《野草》,一直有着许多不同的解读,这本体现鲁迅全部生命哲学的小册子也因此被文学界公认为“世纪性的文学猜想”。《雪》虽然是其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也有着诸多解读:有学者提出了“爱情的宣言”一说;钱理群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对宇宙基本物质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可是,对于八年级上的农村初中学生,在一堂没有前后呼应的独立的课上,如果对文本的开掘脱离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是否真正有价值呢?再三考虑,我最终选择了“鲁迅的孤独与战斗精神”这种解读。

原因一:《野草》与《彷徨》作于同一时期,集中体现的是鲁迅在“五四”退潮之后空前的孤独与绝望以及对“绝望的抗战”。一直以来,鲁迅都有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这是一种先驱者的孤独、一种探索者的孤独,这种孤独带有屈原式的忧愤深广,表现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和不与浑浊现实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在《彷徨》的扉页上他便援引了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说,这样的思想在《雪》这篇文章中也有着较为集中的体现。

原因二:目前大多数学生对鲁迅的了解还是比较概念化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甚至还有学生认为是政治家。

基于这两点,我决定把本堂课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定位在帮助学生更深入、更真切地认识鲁迅──体验鲁迅的情感,感悟鲁迅的战斗精神。

2、巧设问题走捷径: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答问题,从而完成对文本的学习,教师的问题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一条路径。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了这些问题:

第一个环节中有两个问题:

⑴ 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朔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里的每个问题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尊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主体,尤其是后面的这个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完全要求或指向我们的学生,要获得认识必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去探究。“滋润美艳”、“活泼”、“生机”、“热闹”、“干燥”、“升腾”、“奋进”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句子,在学生完全沉入文本后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在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分析了两种雪的特征之后,用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追问了一句“鲁迅笔下的雪仅仅是雪吗?”再次促使我们的学生一头扎进文本,从雪的表象里思考抽象出内在的东西。这里的雪不仅仅是雪,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它应该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一种内心的含蓄表白。江南:雪和蜜蜂、山茶、梅花、人──人、雪、物共融的美好画面,而朔方:雪和旷野、天宇──孤独,孤独中纷飞。此时此地的雪,其实就是鲁迅自己的内心思想的写照。虽然孤独,但朔方的雪是否寂静、停留?不,它仍然旋转、升腾,旋转、升腾。在这个旋转升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雪的精魂,鲁迅的精魂。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所以学生的走进雪走进鲁迅,自然顺利,并没有很大的障碍。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自由自觉地学习、体悟,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真正实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不仅仅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

3、适时点拨排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答非所问”、“学生游离文本”、“学生死钻牛角,不能自拔”以及“学生思维停滞,陷入僵局”的现象,这时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使学生重读课文,回归文本。那什么是“点拨”呢?蔡澄清认为: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它是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三处地方进行了较好的点拨:

⑴ 句子“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的闹着”中“闹”字的理解;

⑵ 句子“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中“孤独”的理解;

⑶ 在学生提及“雪的战斗精神”却无法理解“雪的战斗精神就是鲁迅精神的写照”。

此时教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雪战斗精神的词语,并让学生阅读资料“鲁迅的故事”,引导学生从“雪的写作背景及鲁迅生平”这一角度去理解。

就这样,老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用画龙点睛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又重读课文,回归到了文本,走进了雪,也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

不过,在课堂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

1、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例如在学习“朔方雪的特征”时提到了雪的外形特征──如粉,如沙和雪的内在气质特征──蓬勃奋飞,旋转升腾,我并没有就此点出“雪的内在气质特征即雪的精神特征”,也没有以此作为学习“雪的战斗精神和鲁迅精神”的切入口,造成了教学环节的脱节现象。我想这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太依靠原先的教学设计,不能很好的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来适时调整。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丝毫激情与悬念的行程,而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教学设计不是对课堂情况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要给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应该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

2、深度的挖掘缺乏必要的语言浸润和资料帮助解读,显得略微生硬。因为要从一篇文章中读出鲁迅的精神,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有点难度,必须要援引一些资料加以引导,帮助理解和解读。虽然,我也援引了背景资料、专家学者的解读以及鲁迅的故事,但由于在课堂上没能安排时间让学生在衔接上处理不当,导致多数学生一下子难以从雪的精魂到鲁迅的精魂,最多只能体悟到雪在灰暗的天宇下升腾奋飞,很难想象到鲁迅在困境下孤独的情境,以及鲁迅在孤独中不沉沦,依然奋斗的精神。这也是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必须要加以克服的瓶颈。

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这次历练对我的教育意义很深刻,很多老师善意的批评也为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此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弱点。我相信自己能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越走越稳健。

    相关推荐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水》教学反思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作者 走进文本 让生活走进课堂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世界 让学生走进快乐语文世界 走进生活这本书 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 让音乐走进语文教学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让练习笔走进课堂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生活──《一面五星红旗》案例分析 让孩子走进生活──《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及反思 让数学走进生活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让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让学生走进诗意盎然的世界 走进文本,发展思维——《社戏》教学案例 让阅读帮助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花园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让孩子走进《秋天》 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论文精品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让讨论走进语文课堂 让学生自己走路 让学生自己走路 情境想像 角色扮演 走进文本《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带着学生走向文本──《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学生进入角色 让学生进入角色 让学生跟文本相爱 让学生走进诗意盎然的世界 教案教学设计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评潘老师执教《矛盾》徐霭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四年级下册《走进丽江》教学反思 生活随笔,引学生走进生活 让快乐作文走进学校课堂_语文论文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引领学生走进积累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让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教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反思 让学生“活”起来──《藤野先生》教学反思 语文S版《走进丽江》教学设计及反思(优) 走进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_语文论文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对话 七年级语文《走进孙悟空》教学案例与反思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走进田园 热爱乡村》──作文研讨课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2 让评价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语文课结尾多些生动 教学反思 让学生读得进,悟得出 什么是真意义上的走进文本 让后进生站起来 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影子》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雪儿》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反思 江雪教学反思 《咏雪》教学反思 雪儿教学反思 走进生命的林子──《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将进酒》教学反思 热爱生命,走进蒙田 让问题为学生启智──《凡卡》教学反思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语文论文:让儿童轻松走进写话世界 让小学生作文回归儿童本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 感悟新课程——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3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儿》教学反思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2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被子》教学反思 《雪儿》教学反思一 赏识,让我们走进孩子心灵论文精品 走进语文 学会“用教材” 让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思考──《短歌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