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

小编:

师:“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种菊人可谓有闲情逸致。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求名利的著名诗人,好吗?

生:(学生齐声说)好!

师:要读书,先识字。打开课文,听录音,圈画新认识的汉字;手中无笔书不读,手中有笔吗?

生:有!(学生把笔举得高高的)(学生听录音,圈画,注音;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

师:大家刚才学习的注意力很集中,有新认识的汉字吗?

生:有。

师:那么,我们把新认识的汉字,以我们的右手食指为笔(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食指),写在我们的左手掌上(学生端起自己的左手掌),因为自己的左手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右手的,好吗?

生:好!(学生很兴奋地用自己的右手食指,在自己的左手掌上书写)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今天新认识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看?

(学生争先到黑板前,书写:嗜、辄、吝、堵、箪、晏、黔、汲、

俦、觞、欤,还有的在座位上查字典)

师:这些字,哪位同学能把你认识的给大家读一下?

(两名同学先后站起来,读黑板上的汉字,老师替他们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

师:我们一起读这些汉字,好吗?

(学生齐读汉字)

(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是不可或缺的。“强化”是必需的手段,方法则是不宜相同。)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略)

师:要了解不求名利的五柳先生,先得了解课文的大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对于难懂的句子、问题研究研究,也可以写在黑板上,大家研究。好吗?

生:好!

师:在读书质疑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对于解疑,你们有什么经验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了,老师却让学生谈谈经验、方法。这个安排合适不合适?)

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

生:参照书下注释,词语的解释还可以根据书下注解来推测。

生:看有关的参考材料。

生:与同学讨论交流。

生:查字典和工具书。

生:问老师。

……

(这里,可以看出老师是想不留痕迹的把“方法”告诉同学,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学习任务。应该说,应该有的方法都有了,以下的教学进程也验证了读书质疑、解疑的方法。不过,在内容环节的安排上,还应做点文章。像杨老师“质疑”“解疑”的教学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其实践中的方法,再布置任务。这样合乎人们的思维习惯。好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都有过此种经历:教学中学生已开始要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老师忽然插一个别的什么,给人不贯通、不流畅的感觉。这样的教学细节,应该引起重视,从严要求,刻求完美(虽然教学是个遗憾的艺术)。)

师:老师觉得大家不但有方法,而且还有很好的学习态度观念,很了不起;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列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解疑。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疑难,查找工具书,前后左右交流;教师巡视,也与个别学生交流;学生把疑难写在黑板上,学生再次查找工具书,研究交流,到黑板前解疑)

师:(看着学生在黑板上质疑和解疑的过程)黑板是我们交流的大舞台,看看黑板上同学们交流的结果,你还有什么异议和补充?

生:“以此自终”中的“以”不应该解释成“凭”,应该解释成“来”。

生: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以”还应该解释成“凭”,因为我在字典中找到了根据。(读字典中的一段原文)

师:这位同学,你能告诉老师,你找到根据的书的名字吗?

生:《古代汉语常见疑难词语解释》。

师: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是可贵的,能为自己的异议找出根据更是可贵的。希望同学们能养成在发表自己意见时有根有据的良好习惯。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大意有所了解,那么,课文中的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呢?

生:(快速搜索课文)爱好喝酒。

生:爱好写文章。

师:你们说五柳先生爱好读书,爱好喝酒,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证明?

生:五柳先生爱好读书,因为课文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生:五柳先生爱好喝酒,课文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可以证明。

生:五柳先生爱好喝酒,还有句子可以证明,“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辙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书看的仔细,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齐声)没有。

师:课文中说五柳先生爱好写文章,他写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生:(齐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师:这句话又是那个词最能体现他写文章的目的?

生:(齐声)自娱。

师:爱好读书、爱好喝酒、爱好写文章的五柳先生生活情况怎样?

生:(学生抢着说)贫穷,生活艰难。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证明?

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师:面对贫穷生活,五柳先生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生:晏如也。

师:“晏如”是什么意思?

生:(学生抢着说)安然自若的样子。

师:大家说的真好,对课文的了解也透彻,那么,课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师:既然大家对五柳先生这么了解,那么,你能否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你赞赏他的处世方法吗?

(学生边交流边用笔把看法及原因写在纸上,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师:来试试吧,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欣赏五柳先生的为人,因为它虽然家贫如洗,缺吃少穿的,但是它能安然自若,不慕荣利。

生:我佩服五柳先生,课文中黔娄的妻子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也是对他的高度评价。

生:我喜欢五柳先生,因为它能在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他生活困难,但是却淡泊名利、悠闲自得;他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让人敬佩。

……

师:我很赞成同学们的说法,有理有据的;可能还有的同学不欣赏五柳先生的为人,对五柳先生的处世为人报有批判的态度,只要有理有据,也可以。课后用笔写一些,好吗?另外,把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和有价值的发现也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好吗?下课。

【点评】

语文的阅读教学历来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语文教师可以凭借几尺讲台,演绎历史,创新未来。对于语文教学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历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近几年来,在大连语文教学讲台上,我们先后推出了“板块式”、“品读欣赏式”、“示范答疑式”、“问题讨论式”等课型,推出了一批教学有创意的中青年教师,在大连市语文教师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好语文课的一些细节问题凸显其重要性。在“传承”与“创新”的意识交错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使语文教师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与规范,现将2005年4月份“初中语文教学大奖赛”中获奖的两节课,整理出教学实录,奉献给广大语文教师。文中有几处加了评点,不过是引导大家对此类问题有所思考,希望不会影响大家对教学实录的整体把握。

这节语文课,如果要说有什么特点的话,就是朴实。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上过的课,是最常见的、最平实的框架。但就一点而言,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以这种课型为底线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当以上成语文课为第一要务,然后再考虑翻新。

以上教学实录所选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自读文章。不言而喻,“自读”的特点味儿不是很足(没有苛求的意思:它是市级大奖赛所选篇目,又是借学生上的课),因此,就又有一个如何上好自读课的研讨任务。我们抛砖引玉,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见智见仁,切磋碰撞,共同进步。)

为了使语文教学在传承中开拓发展,给语文老师提供更多的研讨材料,我们将在下一期专题研讨作文教学和中考备考,敬请老师们关注。

    相关推荐

    八下22课《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及点评(两篇) 《五柳先生传》课文评点 名师点评《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实录 《五柳先生传》教学片断与点评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后练习实录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学新点子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写作特点 《五柳先生传》重点难点讲解 《五柳先生传》实用笔记 22 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22.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22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精讲 《五柳先生传》译文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解词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题解 《五柳先生传》精讲 《五柳先生传》重点句子分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赏析 《五柳先生传》改诗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及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案12 《五柳先生传》教案13 《五柳先生传》教案17 《五柳先生传》教案21 《五柳先生传》教案4 《五柳先生传》教案9 《五柳先生传》教案14 《五柳先生传》教案19 《五柳先生传》教案1 《五柳先生传》教案8 《五柳先生传》教案11 《五柳先生传》教案23 《五柳先生传》教案30 《五柳先生传》课后题及答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3 《五柳先生传》教案14 《五柳先生传》教案16 《五柳先生传》教案22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建议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