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扩展

自由率真的诗仙风度

小编:

《行路难》共三首,这是第一首。写于李白应召入京遭到奸佞谗毁,被迫离开长安以后,诗借一次饯别宴席,展示了诗人激烈复杂的内心世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铺写豪华宴席,起势飞扬。嗜酒的李白,面对这美酒佳肴,朋友盛情,按理说是应该“一饮三百杯”的。然而,他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情绪陡然跌落。“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急剧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苦闷抑郁的情感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兴象征,进一步表现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有如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几乎山穷水尽,寸步难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又别开生面,神游千载,想起在政治上初不顺利、终有作为的吕尚、伊尹。吕尚80岁时在磻溪钓鱼,知遇周文王;伊尹受商汤聘用之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遇合明君、大展宏图的往事,给濒于绝望的诗人以信心,诗情因此再度振起。

但是,当诗人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又觉歧途甚多,不知出路何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就是矛盾心态的再一次反复回旋。这四个短句复沓反诘,跌宕急切。进退失据的诗人,仍在做着不懈的探索。积极用世的强烈欲求,终于使他挣脱了彷徨歧路的困扰,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时代最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末两句诗借用南朝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在前面的反复顿宕之后,把全诗的感情抒发引向激动人心的高潮。

此诗的情感状态复杂多变,失望中交织着希望,痛苦中潜藏着热情,悲愤的吟唱应和着豪迈的放歌。而贯穿全诗的抒情基调,始终是坚信未来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它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本质,也是诗篇产生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的根源所在。与内容的表现相适应,这首诗的抒情结构反复转折跳跃,如江海之波,波翻浪涌,一波未息,一波又起;又如黄河落天,风雨骤至,神龙变幻,奇兵出没。它赋予此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巨大艺术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关推荐

    中国古诗的自由与局限 诗仙 诗仙 诗仙 自强不息的表率 诗歌的由来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自由飞翔 自由——创新的前提 童言率真,课堂精彩 自由与生命 小猴求自由 自由与生命 《真实的高度》课文 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绅士”风度的翠鸟 “绅士”风度的翠鸟 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由来 自由作文·教案 真真实实教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绅士”风度的翠鸟 一堂由学生自己上的课 怎样写自由作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真实的高度》说课设计 弗罗姆《逃避自由》 让心灵自由飞翔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其它杂项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让孩子自由地思辩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由扶到放 自主评改 扬起自信的风帆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案 主题阅读:自由与约束 语文:请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4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6 《不自由,毋宁死》教案2 春风再度玉门关 自由与生命-教学教案 在自由的思想平台上阅读经典 论小学生自由习作的有效指导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学教案 诗歌国度里的流星 由“黛玉教香菱学诗”想到的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寻找你自己的风格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为了你的名字——感于艾吕雅《自由》 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 四年级语文《真实的高度》教案 由儿童诗《致老鼠》引发的感想 在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 欧阳修嚴謹認真的寫作態度 自由 “非指示性”教学案例 《不自由,毋宁死》导学案2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案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 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14节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 自我提高的课后二度设计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月 《不自由,毋宁死》学案及答案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日 日记:让鸟在空中自由飞翔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别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雨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雨 古诗中的大自然 ── 诗中雪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别 由这两首诗想到哪些爱国诗句 蜻蜓真的会吃自己的尾巴吗?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日 古诗中的大自然──诗中月 寻觅自由与爱──《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来自古诗的成语 --“爱就是给它自由”_语文论文 《让他们自由生息》教学设计 李白诗风 曹操诗风 《风筝》多角度阅读理解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由这两首诗想到哪些爱国诗篇? 水仙 《诗经》中的风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