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小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沁园春·雪》的写作和发表背景,理解上阕的字面意思,深刻含义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可以从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或咏雪名句谈起

二、释题

沁园春,词片牌名。雪,词题。

三、背景

结合预习提示,介绍1936年写作背景和1945年发表背景,强调都处在历史转折时期,以显示词的写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四、教师范读,学生朗诵

五、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上阕字面意,并解释上阕

第二预习题的答案可供参考。

六、划分上阕层次

可提问:上阕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写,哪些地方是写想象之景,借以明确层次。

七、概括描写,即开头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千里“和“万里”是互文,“北国”的辽阔和壮观。

2、“冰封”与“雪飘”的基本色泽及静态与动态的不同景象。

3、诗人登高望远与借助想象拓展视觉形象,显示宏大气魄。

八、具体描写,即中间七句的分析和领会

1、“望”领起哪几句?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静: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3、静景写“长城”“大河”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特定意义?

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概,写长城大河内蕴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

“内外”“上下”展现了怎样广阔的地区?

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广袤万里。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是什么景象?

白茫茫的一片,显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4、“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在“舞”在’驰”?

变静态为动态。

动态描写展现什么样的美?

奔腾壮烈的美。

欲与天公试比高,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势和活力?

奋飞的态势,竞争的活力。

九、想象之景,即最后三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什么词表现了以下所写的想象之景?

须。

2、“晴日”景象是怎样别有境界?有什么含义?

辉煌的境界是象征,预示着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十、总结上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颂祖大好河山。

十一、朗诵并背诵上阕

十二、置课外朗诵并理解下阕

补充:开头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了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再如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景象时,用了一个“看”字,把诗人细细观看,无限赞叹的心情表达得细致入微。“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说明祖国幅员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辽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下阕的字面意思和深刻含义,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诵上阕

二、集体朗诵全词,导入下阕的学习

三、指导学生看注释,理解下阕字面意思并解释下阕第二道预习题的答案可参考

四、划分下阕层次

可提问:下阕怎样由上阕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选择了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样评价的,怎样歌颂今天的英雄人物,借以明确层次。

五、过渡句的分析和领会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娇”字照应了上阕的哪些描写?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竞”字有什么含义?“折腰”概括了什么内容?

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

六、对评价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领会

1、“惜”字领起哪几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词里选择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评价?

“惜”中含褒,肯定秦始皇、汉武帝、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惜”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地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惜”字包含了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 的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你知道他们的历史功绩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出现大唐盛世。

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加强中央集权。

成吉思汗:建立了地跨亚洲、欧洲的元朝大帝国。

他们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英雄人物,对祖国的发展和繁荣有一定的贡献。

3、“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含义,“略”“稍”的准确性?

意思是他们在文治方面稍微差一些。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含义?“只识”与“略”“稍”的比较?

只注重武功,忽视文治,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使用这些词语极有分寸,表示对“秦皇汉武”等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他们的非凡英雄业绩的前提下指出他们的某种不足,作者评论成吉思汗时,使用“只识”二字,程度稍重。

为什么要评古?

评古是为论今,这一层有针对性的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七、赞颂无产阶级英雄句的分析和领会

1、“今朝“指什么时代?

2、“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3、回顾上一层,想一想为什么选择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不评说古代农民起义的领袖?

这不但由于封建帝王是所谓“正史“的代表,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告所有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已经并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4、“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

新的风流人物只能指代表了无产阶级的英雄,这一句是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这一句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八、归纳词的中心意思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九、引导学生分析词的艺术特色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地集合在一起的?

2、这首词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炼而鲜明?

十、学生朗读、背诵全词

十一、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沁园春·雪》这首词,气魄雄伟,意境优美,含义深刻,写景、抒情、议论,巧妙结合。情文并茂,语言精炼,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研讨。

二、研习新课

1、找出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简述理由: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言:今天的无产阶级人们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2、既然要赞颂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为什么还要议论百代,评说帝王?

评点古代帝王的不足,能更好地衬托当代无产阶级英雄,这正是作者构思精巧之处。

3、上阕写景是否显得多余?

必不可缺,因为它们既可融入赞美祖国山河之意,又是下阕抒情、议论的基础。正因为“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估论今就很自然,水到渠成,主题才得以深化。

小结: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把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古代帝王、当今英雄,尽收笔下,最后一锤定音,主体鲜明突出,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4、这首词语言精确,试举例说明:

“舞”“驰”把静的高山和广的高原写活了,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惟”“余”极写白雪覆盖面之广,黄河封冰之速,突出北国之严寒。“略”“稍”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治方面的不足的程度写得恰如其分。

5、朗读点拨:

⑴ “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甜畅的语调来朗读。

⑵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⑶ “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三、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默写这首词

沁园春 稍逊 风骚 数说 莽莽 滔滔 分外 上阕

今朝 多娇 妖娆 原驰 蜡象 素裹 略输

    相关推荐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8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6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7 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 《沁园春 雪》 教学设计2 沁园春 雪2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6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3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4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5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 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6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 《沁园春雪》 教学设计3 沁园春 雪4 沁园春 雪8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2 《沁园春 雪》教学案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3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