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案教学>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小编: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品味“孤独”,体会成长的感受。

2、理解编者“孤独之旅”的含义。

3、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诵,进入作品情境,理清课文内容。

2、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准备个人成长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龙演唱的《真心英雄》这首歌曲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歌,好不好?

(插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学们,歌词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句意蕴丰富。不错,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小黑板展示)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四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教师点评:

《孤独之旅》这一文,就是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三、诵读、整体感知

同学们,现在我们自由诵读这篇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自由讨论、体现合作精神,然后找学生回答。)

老师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具体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整体把握:

师问:同学们回答很正确,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之后,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自由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注意引导和归纳。)

师归纳:这篇文章通过对杜小康因家道中落失学而不得不跟父亲到野外放鸭经过的记叙,表现了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

3、师问:请同学们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思考一下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这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里?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心理活动的发展:(找学生朗读。)

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感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变得坚强。

4、师问:在我们了解了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之后,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学生分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鼓励独创性见解。)

师归纳:“孤独的含义”可以概括以下两点:

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一种折磨。

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

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孤独之旅”的含义:既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概括,也是对杜小康心理历程的概括,“孤独”很好的概括了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它充满了杜小康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

5、师问: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请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归纳:

⑴有关鸭群描写:

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有关鸭子的描写在小说中占有一定的篇幅。

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的如此肥硕的鸭子”,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鸭子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在生活的“阳光”下变得茁壮。

⑵有关芦荡描写:

让杜小康“害怕”、

“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生活,就不再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⑶有关风雨的描写:

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有孤独的时候吗?请你们讲述孤独的情况和心理感受。

(找学生讲述。)

五、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写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

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400字的记叙文。

【板书设计】

(一)小说的故事情节

开端:杜小康因具体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自然环境描写

杜小康逐渐成长

【反思】

《孤独之旅》这篇小说是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反映的是少年杜小康成长的历程,我在设计教案时,紧紧围绕小说具备的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充分表现杜小康在成长历程中的心理活动由恐慌、孤独,走向坚强的经过,以及杜小康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中成长,从而揭示人物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来,体现了人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引导学生,设置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由于师生共同活动较多,学生们回答问题特别积极,情绪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相关推荐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一等奖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14.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1 孤独之旅6 孤独之旅7 孤独之旅8 10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2 孤独之旅3 10.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6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4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 1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5 孤独之旅9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 教案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5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 《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7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9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A) 孤独之旅(教学案) 10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孤独之旅》教学杂谈 孤独之旅10(学案) 《孤独之旅》教案19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导学案 《孤独之旅》说课稿 孤独之旅 教学设计示例 独孤之旅教师用 《孤独之旅》人教版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 曹文轩《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说课稿 人教版《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孤独之旅自学评估 《孤独之旅》学习指导 《孤独之旅》学法指导 《孤独之旅》环境描写 《孤独之旅》心理描写 孤独之旅读后感(五)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