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练习题>课后练习

《智取生辰纲》学法导引

小编:

​一、导读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侠义为怀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水浒传》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一连串的梁山英雄形象。难怪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就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二、作者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三、背景

《水浒》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章节分别是: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奉命押送花石纲,但在黄河里被风打翻了船,只得逃难远避。后被赦,杨志在东京用财物打点,想官复原职,被高俅赶出,盘缠用尽,只得变卖祖传宝刀。集市上遇见泼皮牛二挑衅,只得用刀试砍铜剁铁、吹毛得过,试杀人刀上不见血时,牛二不依不饶,而且强要刀不给钱,盛气之下,杨志杀死牛二,投案自首,被发配大名府充军。这也是杨志“失意”之时。杨志得到梁中书抬举,在校场与周谨、索超比武获胜,被升任为管军提辖使,“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接下押运生辰纲上东京的重任。这是杨志人生中“得志”之时。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晃盖商议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晃盖,七条好汉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晃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杨志初欲寻死,后逃走;谢都管等人便将罪过都推到杨志身上,诬陷他与贼寇勾结。杨志想光宗耀祖的指望至彻底落空,正是他人生中的“幻灭”阶段。后来杨志遇见“花和尚”鲁智深,二人同在二龙山落草为寇。

【知识览通】

一、语音

趱行 zǎn,不要念成 zàn

虞候 yú,不要念成 wú

嗔怪 chēn,不要念成 zhēn

尴尬 gāngà,“尬”不要念成 jiàn

厮 sī

朴刀 pō,不要念成 pǔ

恁地 nèn,不要念成 rèn

怨怅 chàng,不要念成 zhàng

兀的 wù

怄 òu,不要念成 kōu

喏喏连声 nuò,不要念成 ruò

芥菜 jiè

剜口割舌 wān,不要念成 wǎn

忒 tuī

舀酒 yǎo,不要念成 yáo

罗唣 zào

面面厮觑 qù,不要念成 xū

聒噪 guō,不要念成 tián

晁盖 cháo,不要念成 yáo

三阮 ruǎn,不要念成 yuán

庵 ān,不要念成 yān

二、字形

虞候:“候”,不能写成“侯”。

喏喏连声:“喏”,不能写成“诺”。

怨怅:“怅”,不能写成“伥”。

聒噪:“聒”,不能写成“恬”。

三、词语

晓事:明白事理。

寻思:思索;考虑。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出现和隐藏。

分说:分辩。

勾当:事情。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三、常识

1、关于《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就、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2、关于古代的地支纪时法: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来纪时。具体划分为: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内容析通】

一、理文脉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有两种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1、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2、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二、辨结构

三、探意旨

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我国有句老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说法固然失于偏颇,近乎武断,但从认识劫夺生辰纲的性质上看,这句谣谚应该说是得其意义了。也许笔者杞人忧天:倘若晁盖、三阮等人的阴魂不散,借当今不法之徒而还魂,又有吴用这类点子多的人的煽动蛊惑,真的去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这该是我们的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吧!因而我们在评价古典小说中的人物,鉴赏古典小说的主题时,就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认识。

四、议问题

1、小说中环境描写是怎样的,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明确:

⑴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⑵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⑶ 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⑷ 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响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是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⑵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⑶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惟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⑷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明确: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⑴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⑵ 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杨志也尽量减少途中休息,惟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⑶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⑷ 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惟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4、杨志并非无智,那么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明确: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5、伏笔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请你找出文中的两处伏笔。

明确:一处是文中的天气描写。强调“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大热”,为下文众军士在黄泥冈乘凉休息埋下伏笔。一处是杨志和众军士的关系的描写。把这种紧张的关系表现出来,为下文众军士为了买酒消暑与杨志发生争执、杨志不得不让步埋下伏笔。

【特色鉴通】

1、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八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课文中故事的主人公杨志,由于出身“三代将门之后”,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接受了押运生辰纲的危险差使。

在这以前,他也估计到外部和内部的困难,曾多次推托;等到接受任命之后,为了预防“强人”,又伪装成客商。这些做法都显示出他的干练和精明。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令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汉们一起来反对他时,他就彻底孤立了。在黄泥冈这场智斗中仍然可以看到杨志的谨慎和精明的性格特征。例如遇到树林,就担心其中有强人埋伏,不准军汉们到此歇凉;看到军汉们要买酒解渴,马上就想到蒙汗药的危险,断然禁止;看到卖枣子的客人喝了酒之后没有出事,才放心让军汉们去买酒喝;就连最后自己跟着喝酒,也都经过一番慎重考虑的。

再看以晁盖为代表的八条好汉,为了夺取生辰纲,他们早就集结到一起,共同定好在黄泥冈下手的计划。针对杨志一伙采取伪装客商妄图“智送”的做法,他们也巧妙地扮作小贩,来个“智取”。他们充分得用天时(气候酷热)、地利(山冈松林)和押运队内部的不和,以假对假,以智斗智,紧密配合,机智地采取麻痹对手、引诱对手、迷惑对手、动摇对手、瓦解对手等一连串的攻心战术,使杨志一伙终于进入圈套,而不费一刀一枪,夺得这十一担金珠宝贝,获得全盘胜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人物的性格都是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展现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手法上成功的地方。

2、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汉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写。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汉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怄( ) 勾当( )( ) 干系( )( ) 嗔怒( ) 逞辩( )( ) 寻思( )( )

2、试将下面加粗的元明白话词语译成现代白话。

⑴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纲。 。

⑵ 端的只是起五更。 。

⑶ 这两日也看他不得。 。

⑷ 休见他罪过。 。

⑸ 你颠倒问。 。

⑹ 卖一桶与你不争。 。

⑺ 我一了不说价。 。

3、试用整句概括介绍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答: 。

4、辨析下列文字中揭示出的杨志的性格特征,将其写在横线上。

⑴ 杨志道:“都管,你不知。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

答: 。

⑵ 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答: 。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说话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这里撞见。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却在此见你。”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洒来。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上,不必要问。”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了老婆:“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

1、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的冲突,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写这一段?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冲虽然落难,仍然仗义蔬财,扶危济困。

B、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这层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

C、为了有机会让林冲向读者交待如何由禁军教头变成了囚犯。

D、表明此时的林冲,仍然有逆来顺受、苟安于现状的软弱思想。

2、在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李小二出于热情,却观察到这二人鬼鬼祟祟,因此格外注意,惟恐他们捣乱。

B、这一情景是对节选文字开头一段介绍内容的一个呼应,表明正是李小二的知恩图报,才有林冲在分析草场失火的前因后果时更加深刻的认识。

C、这一语言,能够体现出李小二对恩人林冲的关心,因为他从客人鬼祟的行为及东京口音的客观事实中马上联想到了林冲的处境。

D、这句话暗示林冲的生活经历了发配之后的短暂平静后,将出现一些波澜。

3、在第二段中,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这两个人是谁,而是通过 的观察来进行叙述的,从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看。这样写可以 。

4、对第二段的有关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文中用“闪”字,来描写这个人动作敏捷。

B、文中写来人用“闪”字,说明来者不善,行为鬼祟。

C、文中三个“将”字含义并不相同。

D、文中的短语“军官打扮”,其结构是偏正。

(二)

青木瓜之味

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拥、痈)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的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我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很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

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已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记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什么?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一下子,说得我发(蒙、懵、朦)。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么一想,心里连连是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情渐渐淡忘了。

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肖老师: 。”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件事虽已过去了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那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1、请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的字填在句中横线上。

⑴ 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 (臃、拥、痈)肿的棉衣。

⑵ 一下子,说得我发 (蒙、懵、朦)。

2、“我”在与年轻女子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感情变化。

⑴ 在邮局前与年轻女子交谈时: 。

⑵ 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

⑶ 收到木瓜后: 。

3、请你在文章第一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

答: 。

4、文中描述“我”和年轻女子相遇,分别用了“意外相逢”和“萍水相逢”两个词语,第一段中的“意外相逢”不能改为“萍水相逢”,因为: 。

5、文中写年轻女子除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外,还运用了外貌(肖像)描写的方法。阅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她外貌的哪些方面(至少说出两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她给“我”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答: 。

6、文章第五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后,受到家人埋怨,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说一说你的看法 。

答: 。

7、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谈谈你的理解。

答: 。

8、文中第八段横线上空缺的是年轻女子所写纸条的内容。假如你是文中的年轻女子,请将纸条内容补写在下面。要求合乎情理,60字左右。

肖老师:

你的一个读者

正月初五

〖参考答案〗

一、语言训练

1、òu gòu dàng gān xī chēn chěng biàn xún si

2、⑴ 赶;

⑵ 真的,确实;

⑶ 看不惯他那样子;

⑷ 不要责罚他们

⑸ 你倒反问我们。

⑹ 不要紧;

⑺ 向来不还价。

3、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败;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团结合作,智取成功。

4、⑴ 精明强干;

⑵ 小心谨慎。

二、语段训练

(一)

1、A(这一情节为后文火烧草料场、林冲被逼上梁山作铺垫,并不是要表明林冲仗义蔬财。)

2、A(李小二不是怕这两个人来店里捣乱,而是联想到了恩人林冲的处境。)

3、李小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4、A(“闪”字表现出来的人动作快,不想让外人认出来,突出其鬼鬼祟祟的行为特点。文中第一个“将”是助词,无意义;第二、三个“将”是动词,“拿”的意思。)

(二)

1、⑴ 臃;

⑵ 懵。

2、⑴ “我”对年轻女子信任、热情。

⑵ 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怀疑年轻女子是骗子。

⑶ 对误会年轻女子感到愧疚并被她的行为深深感动。

3、参考示例:

A、我曾经收到一个读者送给我的礼物,是两个青木瓜。

B、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两个青木瓜,因为这两个青木瓜的清香,现在还在我心中萦绕。

4、参考示例:

A、“意外相逢”指相互认识的人意外相见。因为年轻女子读过“我”的书,书上有“我”的照片,她和“我”仿佛是熟人,对年轻女子来说是“意外相逢”。

B、“萍水相逢”指从来不认识的人偶然会面。因为“我”与年轻女子在此之前从未谋面,对“我”而言,不能是“意外相逢”。

5、⑴ 模样 身材 打扮

⑵ 质朴(或:朴质、朴实、纯朴)

6、参考示例:

A、有道理。因为社会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骗子存在,中国人有一种传统观念是“防人之心不可无”。

B、家人的话没有道理。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

7、

⑴ 写出青木瓜本身特有的清香味道;

⑵ 写出年轻女子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热情;

⑶ 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的真诚与信任即可。

8、参考示例:

我是在邮局前和您相遇的那个女孩,过年回家给您带了自己家种的木瓜,表示一点心意。祝您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关推荐

    《智取生辰纲》学前导引 《智取生辰纲》学法指导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导学案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10.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阅读指导 《智取生辰纲》“智”多少 质疑《智取生辰纲》 关于《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4 《智取生辰纲》教案11 智取生辰纲的是谁 智取生辰纲教案 教案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学习要点及方法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自学评估 《智取生辰纲》教案8 《智取生辰纲》教案5 《智取生辰纲》教案16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背景材料 《智取生辰纲》知识延伸 《智取生辰纲》问题探究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思路 《智取生辰纲》教案1 《智取生辰纲》教案2 《智取生辰纲》教案6 《智取生辰纲》教案7 《智取生辰纲》教案3 《智取生辰纲》同步达纲练习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3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2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教学杂谈 《智取生辰纲》教学笔记 《智取生辰纲》有关资料 《智取生辰纲》审美鉴赏 《智取生辰纲》疑难解析 《智取生辰纲》词语解释 《智取生辰纲》电视剧本 智取生辰纲主要内容 《智取生辰纲》线索分析 《智取生辰纲》课文赏析 《智取生辰纲》词义辨析 《智取生辰纲》同步训练 《智取生辰纲》线索分析 《智取生辰纲》电视剧本 《智取生辰纲》艺术特色 《智取生辰纲》核心知识 《智取生辰纲》句段品味 《智取生辰纲》写作特色 《智取生辰纲》研读赏析 《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